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796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8-12

  人民健康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强化和推进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增强公共卫生综合保障能力,是“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首位”的题中应有之义。

 

建机制强队伍 护航民生健康

 

——省政协教科卫体委调研我省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小记

 

□本报记者 李 丽

 

  在全球疫情防控复杂化的当下,贵州省的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如何?近日,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及相关部门赴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州就“我省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开展调研。

  此次调研发现,公共卫生体系中人才队伍的薄弱是贵州需要直面和改进提升的问题。

  每到一处,调研组都深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深度了解情况,与有关负责人及专业人员深入交流,倾听专业化建议,并召开座谈会,由点及面,广泛征求情况与建议意见。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些地方进行了探索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黔南州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州主要领导多次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出指示批示。近年来,该州制定出台了《中共黔南州委黔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南州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州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人员在数量和质量较以前有很大提升。

  特别是今年,十一届黔南州委常委会第170次会议明确要求:“结合‘十四五’规划统筹谋划我州医疗卫生改革事项,力求补齐公共卫生事业人才短板,确保基层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州政府及时安排开展调研并形成了《黔南州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措施》,从加强队伍招引、优化队伍结构、加强队伍培训、完善激励措施等方面着手,着力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实际工作中,该州通过加大人才招考、完善激励机制、加快培训培养等方式不断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近三年来,全州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引进卫生人才共304名(其中公共卫生人才41名)。同时,主动“送出去”,利用东西部协作项目,派出170名卫生人员到东部协作帮扶医院进修培训,利用公卫医师培训项目,派出24名公卫人员到广州市脱产培训。另外,定期“派下去”,通过县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每年下派县级以上医院医生630余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坐诊带教。

  黔南州副州长谭夔将该州的做法总结为:领导重视是前提、财政投入是保障、激励机制是关键、人才培养是基础。

  该州都匀市则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2019年在广州人才引进签约22人,今年引进计划为18人,已完成面试工作,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且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2名,已完成入编并正式上岗。另外,按照省里劳务就业扶贫和健康扶贫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增设公益性临时岗位,设置了164个卫生防疫消杀员公益性临时岗位,目前岗位人员正在选聘中。

  贵阳市也在及时总结反思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深入调查研究,草拟《贵阳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2020-2025年)》《贵阳市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与发改部门配合完成《贵阳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下一步将按程序报政府审定。

  贵阳市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梁显泉建议,建立与现代化疾控体系相适应的,有利于人才成长、激发人员活力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吸引、培养和留住更多高尖人才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疾控机构参照公安机构的模式,行政事务人员采取参公模式,业务技能人员采取专业技术职务模式,落实财政全额保障政策,并保障工资福利待遇,确保疾控机构人员平均收入接近或达到同级医疗机构平均水平,激发人员活力,增强工作动力横向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纵向试行“市带县”模式一体化管理,组建医院集团,在集团内实行“人员编制一体化”“运营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人员流动自由化”,形成权责清晰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公共卫生现代化建设。

  遵义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建议,根据全省公共卫生事业长期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将公共卫生人才列为人才战略重点建设项目,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作风严实的公共卫生服务队伍。

  调研组认为,我省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各方更加积极地创新、探索,将工作抓具体抓深入,为人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