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黔东南州雷山县迎来疫情后第一个盛大的文旅活动,该县大塘景区重开全国首部苗族大型山水实景歌舞《西江盛典》的演出。在这个民族节日众多的县,按往常惯例,一场演出的上演,并不算是很大的事情,但在今年疫情过后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逐渐复苏这一大背景下,这次复演活动,却有着提振旅游人气信心的更深层意义。
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 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全国首部苗族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西江盛典》回归公演
□本报记者 张 洁 王 吟
一场演出讲述民族历史
1座苗寨,5场剧目,5块升降舞台,8块移动环屏,2520个观众坐席,5000余盏环境艺术灯光,6800平方米的旋转舞台。
这是雷山向全世界介绍中国苗族文化的一大力作。阔别半年后重磅回归,绚烂绽放于黔东南州雷山县大塘景区剧场舞台。
苗族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西江盛典》总投资3.6亿元,剧目共分为《序幕·颂》《祖·英雄》《魂·跋涉》《梦·家园》《尾声·歌》5个篇章。依托雷山县大塘景区短裙苗之乡新桥村、铜鼓舞发源地掌坳村以及鸡鸠村的自然风貌和苗族民俗风情,全景再现了苗族儿女在祖先蚩尤带领下的迁徙史、发展史以及苗族人民智慧文明的伟大结晶,展现了苗族人民用智慧勇敢守护家园的精神风貌。该剧通过全息的投影、灯光、舞美、造型等实景布景,运用3D威亚、无人机等技术,配合可360度旋转的观众台以及大型升降舞台,将苗族历史与现实、自然与文化、传统与时尚有机结合,把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文化演绎出来,呈现出一个气势磅礴的苗族文化盛典。
其中,值得提及的是,在《序幕·颂》中,将苗族这个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古老而又神秘的一支文明,以其独特的“心史”镌刻出来。展演以五千年前的苗族先人大迁徒开始,讲述了他们跋山涉水,经历千难万苦,勇敢顽强地朝着太阳落坡的方向,寻找家园故乡,用澎湃的歌,唱颂着自身不屈的民族魂魄。
而在《尾声·歌》中,在天地间,在群山间,在苗寨中,月圆皎洁,星空寂静。母亲们背着布袋里的婴孩,围绕着水中涟漪摇曳起舞。他们颂扬着蝴蝶妈妈,并祈求它护佑苗族世世代代的新生命茁壮成长。远处,苗家儿女们盛装走来,他们头顶着日月星辰,跨越历史长河。那绚烂的服饰,一针一线都是苗族母亲们代代相传的心血,是穿在身上的民族史诗,她们头上那华丽的银饰,叮咚作响碰撞出苗人声声相和的旋律,是藏在心中的梦想箫笛。
生活正在继续 还会更美好
“真的想不到,变化太大了,提升太快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去年我看了演出,觉得有点遗憾。昨天试演我又去看了,看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都流了好几次。改版后的演出,演出了我们苗家人的魂,演出了我们苗家人的神,我为演职人员点赞!”从凯里专程前来的李占里激动地说。
因受疫情影响,2020年初,《西江盛典》复演推迟,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受到影响。如何利用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和旅游旺季的到来,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复苏振兴,《西江盛典》总策划支忠亮表示,演艺公司根据实际迅速调整,对内强化服务理念、用心打造产品、全力拓宽市场,对外积极掌握旅游行业形势、全方面用好政策、加快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从而做到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自雷山县全面进入复工复产以来,大批因疫情而留乡的农户陆续开始就业创业,发展农家乐、乡村客栈、特色饮食等,该项目所在的大塘景区莲花片区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起步早”让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极大的优势。
“疫情以来,我们村留守在家的农户,没有感到困惑,而是看好西江盛典的演出,大家都在疫情期间,加班加点装修自己家的房子,有的搞农家乐,有的搞民宿。目前,我们村在装修农家乐的有几十家,搞民宿的有十几家。” 鸡鸠村的党支部书记姜建军说。
跨省(区、市)团队旅游恢复一周以来,全国各地接连传来好消息,游客出游热情高涨,旅游热度攀升,市场回暖,旅游整个产业链正迎来全面复苏。
目前,《西江盛典》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调整,已在演出质量上完成了整体提升,演出效果也进行全面升级。《西江盛典》总经理王文剑表示,今年的演出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如苗族团结舞、高山流水、飞歌、酒歌、情歌、古歌等苗族元素,除了表演内容外,技术方面也在灯光、音效、投影等方面进行了提升,同时增加了近300余名当地村民组成的群众演员,为助推当地农户就业提供了保障。
《西江盛典》的复演,有力拉动了大塘景区的建设。目前已经完成大塘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大塘水上粮仓酒店、大塘九十九旅游驿站、桥王旅游驿站、大塘短裙苗博物馆等项目建设,为大塘景区注入新的旅游体验,更使大塘各个景点遍地开花。
随着跨省(区、市)团队旅游恢复,雷山县各个景区景点游客量成倍增长。
7月15日以来,西江千户苗寨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万人次以上,与7月15日前相比,游客量增长一倍以上。
“《西江盛典》今天复苏公演,宣布了雷山旅游开始进入了2020年的旺季,今后我们的游客增长会随着演出的影响力,游客量会在短期内增长到2至3倍。”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承礼说。
离西江景区仅12公里的麻料银匠村,随着跨省游的开放,游客到村里的游客络绎不绝。
麻料银匠村银饰工坊这几天的订单也排得满满当当。“我7月28日、29日的订单已满,28日接待大连来的游客18人,29日北京预定游客21人。”工坊主人潘仕学说,“现在,我们的生活不仅在继续,它还肯定会越来越好。”
近年来,雷山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国内外知名苗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全域景区化、全县旅游化”建设进程,走出了一条“一主导四围绕”的特色发展之路。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1236.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8.63亿元。初步统计,2020年1-7月全县接待游客8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亿元。疫情之后,该县旅游业正迎来很大发展空间,《西江盛典》的复演,可看作该县复苏旅游业恢复旅游人气、打造旅游品牌的一项标志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