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3期 本期2772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7-01

伏 天 趣 事

 

□谭红生

 

  今年的天气很特别,太阳一晒马上就升到30多度,不论城市乡村人人都喊热,坐在城市中,面对明晃晃的太阳,让我想了儿时在老家过伏天的几多趣事。

  那时候,人们特别勤劳,芒种前基本完成秋收作物的种植,进入三伏天后,大人们都在家中美美的睡午觉,补足春耕大忙季节耽误的瞌睡。作为孩子的我们也从学校放假,回家的任务不是像现在的学生做作业,而是上坡割草回来喂牛,因为遍地都种上了庄稼,牛是不能放养,只能圈养,圈养就需要草料,这样割草喂牛就成了我们每天的必修课。起初我们在居住地附近的田边土坎和沟渠边割草,但随着割草的人多,沟沟坎坎割得光秃秃的,我们从家附近一直割到五公里外。割草远后,每天早上五点出发,走上一个多小时,割草两个小时左右,再或挑或背走上两个多小时才到家,每次回来,两肩都被蔑条编成的背带勒成深深的红印,有时图凉快,赤膊上阵,双肩被勒成褐红色或是冒出血珠是常有的事。后来,我们在割草地方发现一个山洞,这是个旱洞,洞内特别宽敞和干燥,在征得父母同意后,我们在洞内用石头做床脚,木棒做床板,稻草做床垫,在洞口设置了栏杆门,防野兽进入,睡觉前还来个卧谈会,说说明天去那片山割,中午做什么什么的,然后才迷迷糊糊睡去。天亮后就起床割草,这样每天可以提前两个小时到家,少晒了太阳,感觉也是一个创举,因此延续了好多年。那时每天都很累,但看到长得膘肥体壮的牛,心情也特别的高兴。

  伏天的中午没有事,闲不住的我们又相约去捅黄鳝赚零用钱,由于捉黄鳝的技术差,有时忙碌大中午只能捉两三条,不能拿上街去卖,我们将黄鳝打理干净拌上盐,用南瓜叶包起放在柴火中烧来吃,每次烧好打开后,满鼻的清香,激动得我们用还沾着柴灰的手抓起就塞进口中,一股股香气往嘴外喷,引起同伴们争着抢着吃,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好像就在眼前。记得有次我捅遍了大田湾一沟的稻田,捅得七、八斤黄鳝,父亲拿到街上卖得不到3元钱,可是第二天几户农户找上门来,说我把他们家的田坎踩垮了,要求补好田坎,这样父亲带着我补了半天,后来再去捅黄鳝,我都记得把损坏的田坎补好。伏天下雨多,我们也约起伙伴到两公里外的河中摸鱼,那时的秧田家家都喂有鱼,遇涨水就翻出水田涌入河中,主要是鲫鱼和鲤鱼,最大的有半斤,一般的有二、三两一条,捉多了我们就用草拴起来带回家,有的晒干鱼,有的制成酸鱼,过年时炸来吃,代表年年有余。

  伏天还要做的事是晚上去撵刺猪(学名刺猬),它专门糟蹋种的包谷和豆类作物,群众不恨它是吃多少个包谷,而是恨他专门搞破坏,糟蹋的粮食作物让人看到就特别心疼。比如它糟蹋包谷,先爬上去用重量将包谷拌倒,每个包谷只啃上一嘴或撕破包谷皮就跑了,有的刺猪故意从上坡往下坡滚,将包谷成片成片的滚倒,有的连根拆断,基本没有收成。这样,土地连片的村民自觉组织起来晚上去看管,有的轮留去,有的集中一起去,有时还在夜间用土制火炮来吓唬,刺猪也特别聪明,只要听到吼声和鞭炮声后,马上转移到另一片山坡,所以,每年夏天,在我老家的山坡上,鞭炮声彼此起伏,夜间常被惊醒,但大家都没有怨言,有时睡不着的还帮忙去追去撵。

  进入三伏天后期,天气热得让人心慌,大人小孩都懒得动,只有在早上或太阳下坡后才去做不得不做的事,其它都在家中休息或去小河边的大树下乘凉,每当这个时候,父亲会带着调皮的我到老虎沟(那儿有一块石头长得像老虎)和狮子岭岗(长满狮子草的石山)去摘野生冰粉,那是一种长在石头缝中四季常青的藤类植物,每年清明长出新芽,开花结成大拇指的果实,在大暑后成熟变成浅红色,将果实摘下来带回家,放在井水中泡上一晚或2-3小时,剖开果实,将紫红的细颗粒籽挖出放入大碗中,再用纱布包起放在水中浸泡10分钟,伴着井水用力揉撮,纱布中渗出洁白成糊的液体,将液体放入装上井水的盆中,那细腻洁白的液体自然结成块,沉淀后将结成块的液体用刀划成小块,伴入白糖或糖精,吃一口,细腻冰凉就滑入胃中,凉丝丝的感觉特别舒服,暑气也就全消,如果遇到丰收年景,那野生冰粉也结得特别多,我们也多摘点回家,制成冰粉后送给邻居们吃。

  今年端午假我回老家住了两天,来到儿时割草、种包谷、打野冰粉的地方重游了一次,原来开荒种上岭的营盘山、背娃山、大尖山、田丘子、狮子岭岗等地全变了,由于外出务工和部分搬迁到县城居住,所有坡耕地全面退耕还林,放眼望去满目青翠,裸露的黄土和石头全被绿树合围,林下到处都是野猪的足迹,山沟中时不时传来布谷鸟、山楂鸟和野鸡们呼朋引伴的声音,那片野生冰粉树由于没有砍伐,长势特别旺盛,已经从半山腰漫延到山脚,举手就可摘,枝头已经挂满了小拇指大的果实,看到生机勃勃的果实,大暑后我再来摘点,制作一盆无污染的原生态的冰粉,品尝大自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