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 加快茶产业强省步伐
——2019年贵州省茶产业工作回眸与展望
□雷睿勇 杨 力 范仕胜 余海游 肖一璇 张明露 本报记者 黄福九
(上接A3版)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引进浙江、江苏等国内国际知名茶叶企业49家,总投资额8.04亿元。贵州茶博会前,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投资促进局组成招商小分队赴福建、浙江开展精准招商,并邀请到日本伊藤忠(中国)公司、浙茶集团、铁观音集团等大企业参会;遵义市领导带队组成4个招商小分队赴10个省(区)销区,开展招商招展,邀请到经销商666人参会,同比增139.57%。其中山东茶企248人包2架客机、广东茶企120人包2节高铁车厢来贵州参会。据初步统计,2019年来贵州的省外茶叶经销商数量同比增加接近20%,省内茶企接到的订单多、金额大。铜仁市在南京推介会上签订了茶产业发展项目和产销协议,现场签约8个项目,签约金额4.5亿元。黔南州在广州推介会上签订了8个合作协议,总投资3.2亿元;六盘水市在大连茶博会上签订协议,金额1209.8万元;凤香苑公司在国际(杭州)茶博会上获得1000吨订单。贵州贵茶公司实现销售额3亿元、兰馨公司实现销售额1.75亿元。
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升茶叶加工水平:
截至2019年底,全省注册茶叶企业(含合作社)570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0家、占全省国家级龙头企业35家的28.6%,省级龙头企业228家,市级龙头企业384家。新建初制加工企业219家,精制加工企业33家,其中,依托企业集团新建改建茶叶精制加工中心38个,深加工企业5家。通过SC认证企业691家,ISO9001、SIO2000、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185家,获得对外贸易经营资格92家。推动茶叶企业资产并购、兼并重组,组建遵茶集团、都匀毛尖集团、六盘水市茶叶集团、凤冈茶产业发展联盟。
2019年,全省茶叶总产量40.1万吨,其中名优茶13.4吨、大宗茶26.7吨,分别占比33.4%、66.6%;春茶14.79吨、夏茶14.97吨、秋茶10.34吨,分别占比36.9%、37.3%、25.8%;绿茶、红茶、黑茶、抹茶和其他茶类产量分别为31.67万吨、6.2万吨、1.65万吨、0.14万吨和0.44万吨,绿茶占比78.9%、红茶占比15.5%、其他茶类占5.6%。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的茶叶占总产量的45%,以一芽三四叶茶青为原料的茶叶(抹茶、大宗茶)占30%。凤冈毛峰、贵州针、黎平香茶、颗粒形绿茶、遵义红等主打产品的生产规模效应显现。
鼓励支持企业创新研发新产品,大力开发茶叶精深加工以及茶叶衍生品开发,如贵茶公司的抹茶系列食品和饮品,贵州绿茶科技公司推出的“凉水茶”产品。
以标准宣贯为切入点,全面提升茶叶加工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平。“贵州绿茶”品牌授权使用企业达207家,“三绿一红”等省重点品牌和主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933家,同比增34.6%。省级组织茶叶标准宣贯、茶叶加工技术培训24场1300余人次,市县以及茶叶企业开展培训1814余场次11800余人次。在惠水、余庆、开阳等开展双手采茶比赛20次。编印《贵州绿茶加工技术要点》《贵州红茶加工技术要点》《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学习读本》等资料。
夯实基地基础,提升茶叶原料品质:
围绕核心产区、优势区域,以改种换植方式,调整品种结构,加强优化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全年改种换植和新建“白叶一号”等优良品种茶园面积23.97万亩,建设高标准茶园面积125.4万亩。引导鼓励新建茶园向主产县、核心乡镇、专业村集聚,提高茶园规模化和集中度。现有茶园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县3个、20—30万亩县8个、10—20万亩县15个、万亩以上的乡镇232个、万亩以上的村83个。企业自有茶园343万亩,农户茶园357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49%、51%。全省进入合作社管理的茶园342.9万亩,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48.9%;其中企业茶园124.4万亩、农户茶园218.5万亩。
以实施标准园建设为抓手,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抓推广茶叶专用肥,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管护与采摘技术,促进茶园提质增效。推广瓮福、茅台、开磷、金正大等优质茶叶专用肥205万亩;推广夏秋茶机械化采摘茶园面积101.5万亩。湄潭县指导14家企业实施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茶园肥料、统一茶青收购建设的示范基地1.11万亩。
推动品牌企业、企业集团、出口企业到茶叶主产县的核心乡镇、规模茶场建设出口、品牌专属、有机茶、特色茶、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专用基地205.5万亩;推动茶园种(养)、茶旅一体化、林木产业等深度融合,建成产业融合茶园117.07万亩。开展良好农业规范、UTZ及雨林联盟认证等认证面积8.8万亩;出口欧标产品茶园54.87万亩。湄潭县、余庆县、瓮安县全县域推进欧标茶建设,湄潭县在去年5万亩基础上,2019年再打造10万亩欧标茶园。协调支持凤冈茶海之心旅游景区等7个茶文化景区建设发展。
狠抓质量安全,坚守绿色生态安全底线:
大力推广茶中有林、林中有茶的生态建园模式,开展以草抑草、以草治草面积20.36万亩。全年建立林—灌—草立体生态系统示范点162个,推广面积57.8万亩。凤风县实施“畜—沼—茶—林(花、果)”生态建园模式。引导开展茶园绿色防控,重点在出口基地、品牌专用基地、产业融合基地、茶旅基地、公路沿线茶园等基地,安插黄蓝板、投放天敌和性诱剂,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217.03万亩。
在全国茶园60种禁用农药名单基础上,参照欧盟、日本及摩洛哥等国家茶园禁用标准,将茶园禁用农药名单设置为128种,组织开展以茶园为主的草甘膦等除草剂专项整治行动、以查处催芽素和违禁农药为重点的茶叶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督促各地开展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在7个茶叶主产县收缴经营环节除草剂14吨。凤冈县完善“村社合一”体制机制,大力推行质量安全“合作社+N”“五级防控”“3+2”等管理模式。2019年,农业农村部对贵州茶叶例行检测抽检茶样40个、省市场监管局监测茶叶及制品1223个、省农业农村厅质量安全监督抽检茶样400个,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合格率100%。
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强省步伐
2020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在贵州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的安排下,全省茶产业工作,正蓄势待发,将进一步顺应新时代、开创新局面、总结新经验、创造新业绩。
以贯彻落实黔党发〔2018〕22号文件以及省农村产业革命特色产业发展精神为主线,以实施茶产业推进方案为抓手,以宣传推介带动产业链全面提升,推进黔茶出山,坚守茶叶质量底线,夯实贵州作为中国茶叶原料基地与加工中心的基础,促进贵州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茶园面积700万亩、产量44万吨、产值500亿元。
继续强力推进茶产业舆论宣传,进一步提升贵州茶知名度和美誉度:
继续把宣传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抢抓春茶上市、全国两会、贵州茶博会等重要时间节点,聚焦“贵州绿茶”“三绿一红”等重点品牌,整合媒体、商业、行业、学界资源,深度挖掘产业闪光点、创造话题引爆点,统筹内宣外宣、线上线下,新媒体创新传播。精心策划组织“我有贵州半亩茶”、贵州茶“抖起来”、名人高端访谈等系列宣传主题,举办好贵州茶博会、都匀茶人会、梵净山抹茶大会、茶艺大赛、斗茶赛、茶文化“六进”等茶事活动,讲好贵茶故事,传播贵茶好声音,提升贵州茶品牌影响力号召力传播力。
坚持多措并举产销衔接方略,进一步提高贵州茶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
盯紧省外重点目标市场,大力开拓出口市场,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采取茶区、企业抱团,以嫁接渠道为主的方式,努力提高贵州茶的市场占有率。聚焦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对口帮扶城市、东北、西北等不产茶少产茶区域等目标市场,参加茶博会、农业博览会、文化博览会,举办贵州茶产业的宣传推介和品茗活动,促进产销衔接;支持企业到目标市场发展经销商、代理商,在商业中心、茶城以及大型连锁零售渠道建立贵州茶营销窗口。参加日本、韩国、俄罗斯、摩洛哥、香港等出口市场的各类茶博会,对标珠茶、眉茶、抹茶、红碎茶等出口产品国际标准,依托太古集团、联合利华、贵茶、茗之天下等出口规模企业,促进贵州茶叶出口快速增长;推动以酒带茶、以旅促茶,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推动茶叶全面进入省内景区、星级酒店、高速公路服务区、贵州酒的销售渠道、始发高铁、出港航班,巩固提升本地市场。
继续调整完善生产结构,进一步促进茶叶加工升级:
推动在主产区资源整合,茶叶企业以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打造产业联合体。依托企业集团或产业联合体,推动茶叶初精制分离,实现跨区域、跨季节、跨品种的数字化拼配,扩大单品规模。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从春茶为主向春夏秋茶并重,从名优茶为主向名优茶与大宗茶并举,从绿茶生产为主向绿茶、红茶、黑茶、白茶等多茶类延伸,提高茶青资源综合利用率。支持企业厂房和设备改造,积极开展SC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推行清洁化生产、机械化加工。在茶叶主产县、核心乡镇,开展加工技术大轮训以及标准宣贯,举办制茶技能大赛、斗茶赛、双手采茶比赛,全面提升生产的技术水平与标准化水平。
坚持推行绿色生产,进一步夯牢茶园建设坚实基础:
引导支持茶园流转,推动建设欧标茶、品牌专属茶园、出口茶等专用基地;加快推进高标准园建设,集成推广茶叶专用肥、绿色防控、机械化管护与采摘技术,全面提升茶园管护水平;加快推进茶园与旅游、林业等产业深度融合。依托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团队,推动建设林-灌-草立体复合生态系统的茶园,推行以草治草、以虫抑虫的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减少农药施用量。在茶叶生产的关键时段,重点对核心产区的农资专营店、茶园取水点、茶青交易市场、加工厂农资库等,开展以查处草甘膦、催芽素和违禁农药为重点的茶叶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对质量安全实行零容忍,发现一处、查处一处,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4月18日,2020年贵州春季斗茶大赛系列活动茶企品茗导示。
品茗现场之一。
品茗现场之二。
贵州万亩茶海“观海楼”。
贵州茶园风光。
贵州茶乡美如画,生态旅游理想地。
中国茶乡第一壶,山巅高耸展雄姿。
4月26日,2020年贵州春季斗茶大赛、采茶技能竞赛全省决赛颁奖仪式在清镇市红枫山韵茶场圆满闭幕。图为颁奖仪式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