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7期 本期27318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4-21

创新实施“五动” 积极推进“五力”

 

——碧江区政协开展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纪实

 

□本报记者 顾 怡

 

  近年来,碧江区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推进会和铜仁市政协深化“三抓三包三联”活动精神,立足自身职能职责,创新实施“五动”,积极推进“五力”,团结带领全体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各族各界人士,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真帮实扶,真抓实干,凝心聚力,为全区脱贫攻坚后续巩固提升汇聚磅礴力量。

 

组织推动凝共识,落实决策给力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区政协主席为组长,副主席、秘书长为副组长,各委(室)负责人、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主任为成员的区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1名副主席负责统筹,4名熟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善于担当的干部担任办公室成员。同时设立7个工作组,由各委(室)负责人牵头,区政协委员配合,实行组长负责制的工作制度,各组分别建立“百千万行动”工作台账,完整、真实、动态反映帮扶情况,夯实组织基础。

  营造宣传氛围。组织带领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政协机关干部职工及时学习宣传贯彻全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推进会和市政协“三抓三包三联”活动精神,进村入户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脱贫攻坚惠民政策宣讲,把党课讲在脱贫攻坚一线、讲在老百姓家中,及时将党的声音和政策传递到广大群众中去。同时,通过政协网站、宣传展板、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舆论氛围。

 

履职驱动展作为,服务中心尽力

  聚焦工作重点抓协商。通过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协商。区政协全体会议期间,6名委员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发展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发挥经开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污水处理、珍珠花生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作了集中发言,积极建真言、献良策。积极发挥住碧江区市政协委员优势,在高层协商平台传递碧江声音,在“市委书记与政协委员座谈会”上,区政协《推进产城融合 壮大实体经济》《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作专题交流发言;2名政协委员作客铜仁电视台“政协委员话发展”栏目,就碧江区环境保护工作资政建言,引起广泛关注。

  聚焦民生难点抓调研。聚焦脱贫攻坚工作中反映突出的民生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视察调研、收集反映社情民意,广泛抓好建言献策。2019年,紧紧围绕中心任务、重点项目和民生问题,先后开展“铜仁·苏州共建产业园建设、加强农村产业革命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小区物业管理”等5项课题开展调研视察,市区联动开展4项专题调研。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委书记陈代文对政协调研视察报告均作出肯定性批示,并批转相关部门办理。如:在《加强农村产业革命 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中批示:“很好!政协工作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开展调研,建言献策,值得肯定!请黎明同志阅研,并就提出的建议认真研究,提出可行方案,提交区委研究落实”。组建专门班子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专题调研,以主席会议的形式进行专题协商,助推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解决落实,《碧江区易地扶贫搬迁调研报告》获2019年贵州省全面深化改革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聚焦社会热点抓监督。积极拓展和创新民主监督方式方法,将区扶贫办纳入区政协民主评议及“回头看”工作。通过深入调研,找出“工作作风不实、贫困户识别及建档立卡不精准”“业务指导口径不一、项目报账程序繁琐”“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许多扶持政策不知晓”“五个一批措施不力、因户施策力度还需加大”等36个问题,反复协商研究,提出18条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促进了部门整改问题的落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围绕民生察实情、谋福祉,以提案、建议、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区政协二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102件,审查立案86件。通过积极承办、领导领衔督办、联合督查等方式,提案办复率、委员满意率均100%。向省政协提交提案3件,向市政协提交提案21件,得到有效办复,对助推碧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批事关民生的重点提案,及时办理,有效落实,社会反响良好。同时,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参加脱贫攻坚专项民生监督,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为脱贫攻坚工作把脉问诊,充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示范带动做表率,模范作用引力

  强化担当,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区政协主席担任漾头镇脱贫攻坚团团长、茶园山村脱贫攻坚指挥长,6位副主席中分别担任6个乡镇团长、副团长,6个村指挥长,7位班子成员共包保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各位班子成员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做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统筹帮扶参战单位,立下军令状,拉出时间表,挂出作战图,督导责任落实。帮助明晰思路,“把脉问诊”,牵线联系产业带动项目,协调解决帮扶资金,全力抓好包保负责乡镇、村脱贫攻坚调度指挥、协调落实、督促检查等工作,全区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

  压实责任,机关干部倾情帮扶。实行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定点包干和“54321”联系帮扶机制,18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9个村69户贫困户,按帮扶责任清单履好职责,选派4名优秀干部长期驻守茶园山村,其中1人担任第一书记、1人担任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长,组织关系、工资关系转入所在乡(镇、街道),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吃住在村,专抓脱贫攻坚工作。会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形成“村三支队伍”,合力开展帮扶。漾头镇茶园山村是区政协办帮扶联系点,该村因交通不便,道路建设欠账太多,是一个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的“空壳村”,也是省级一类贫困村。为争取该村早日脱贫,区政协选派优秀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加强支部联建工作。帮助该村理清思路,联系项目,加大产业帮扶。茶园山村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基础设施总投资3698.479万元,户均投入金额12万元。各组实现通组公路全覆盖,新建硬化通村(组)路24.97公里,投入建设金额1485万元。

 

整体联动显担当,社会帮扶聚力

  企业扶持,彰显社会担当。区政协着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商会作用,引导委员企业有针对性地参与社会扶贫,壮大脱贫攻坚力量。全区已有32家委员企业与24个贫困村建立帮扶对子,并就乡村旅游、花生、油茶、蔬菜、食用菌、杜仲种植等14个扶贫项目达成协议,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1亿元。华联玛客、桃李春风、好彩头、天翔棉纺、五新农业、同德药业等知名委员企业与联系村建立对口帮扶联结机制,加强产业项目扶持,多渠道解决困难群众就业,开展关爱活动,彰显社会担当。

  委员参与,齐聚扶贫合力。主动牵线搭桥,支持和引导全区171名委员参与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已有158名区政协委员联系帮扶374户贫困户。先后印发《关于组织政协委员深入乡镇(街道)集中开展帮扶活动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发出《致区政协委员的一封公开信》,积极组织动员广大政协委员在脱贫攻坚中履职出力。全区广大政协委员通过产业扶持、利益联结、送医义诊、捐资助学、法律援助等惠民活动共138场次,办实事300余件。一年来,区政协委员累计爱心捐助200多万元,150多名委员与特困家庭、贫困学子结成帮扶对子,落实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20余个,投入帮扶资助、产业发展资金1.2亿元。

  智力支持,顺应群众期待。积极发挥智力支边作用,依托民营企业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重点围绕种植养殖、农村电商、乡村旅游、餐饮服务等方面,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全员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能,实现技能就业创业。协调整合人社、教育、扶贫等资源,围绕“人人有致富技能”的目标,组织开办建筑、保安、烹饪、家政、刺绣等培训班,提升搬迁群众就业能力,实现“一户一就业”1575户2857人;持续抓好滑石老麻塘村的支边联系点工作,重点扶持“白水贡米”生产发展,优质水稻生产面积达3300亩,平均亩产收入4500元,同比提高了3.5倍。

  东西部联动,推进扶贫协作。建立碧江昆山政协合作框架协议,围绕产业合作、资金支持、社会参与等方面,加强与昆山的协作交流,政协参加单位组织辖区10余家企业赴昆山开展黔货出山特色农产品展销,争取各种扶贫资金支持40万元。

 

群众主动广参与,激发内生动力

  结合联系村茶园山实际,积极推进短效产业与长效产业相结合,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助力发展与带动发展相结合,整体布局与区域布局相结合。形成“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能人大户+贫困户”扶贫带动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农户脱贫的有机统一。村内8名“能人大户”流转贫困户土地种植蔬菜,年增加贫困群众收入1000元以上;11户贫困户发展蔬菜、西瓜、黄桃种植和牛、羊、蜜蜂养殖等,促进了家庭收入逐年增长。积极引导茶园山村实施异地项目链接,60户贫困户实施生猪代养、桃李春风项目、食用菌、中药材、油茶产业项目,户均年增收10000元以上。积极实施“扶志工程”,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发挥群众脱贫主体作用。广泛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方针政策,通过发放政策“明白卡”、召开座谈会、党员群众代表大会等方式,做好常态性宣传,开好工作部署会、征求意见会、感恩教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