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天 的 方 向
□于一元
道路两旁是浅浅的绿,再往前面是一条诗歌一样的通往远方的高速公路。
“爷爷,妈妈是从哪个方向去的?”
“妈妈去的地方远吗?”
小女孩拉着爷爷的手,一边走一边不停地问。
爷爷用手指着前方的道路,笑着说:“妈妈是从春天的方向去的,春天的方向很近。”
小女孩叫马雨薇,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她的妈妈积极响应党委和政府的号召,带着重托,怀揣责任,自告奋勇奔赴武汉抗疫前线。离家时,小女孩什么也不知情,只知道妈妈要去远方出差。爷爷年近65岁,个头不高,一副瘦弱的身子,每天承担小女孩的生活起居,教小女孩读书、习字,在电视上听视频教学,偶尔带小女孩来到人迹稀少、空气清新的路上散步,与小女孩同欢同乐,逗小女孩开心,逗小女孩雀跃。
小女孩的妈妈叫杨能丽,今年34岁,是黎平县人民医院的一名骨干护士,业务精湛,工作扎实,多次评为先进护士。面对疫情肆虐,她主动请缨,成为贵州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2020年2月4日凌晨1:30接到通知,当时她正在上夜班。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早上8:40从黎平县人民医院出发,中午1:30在贵阳龙洞堡机场与各地区医务人员会师,晚上20:00抵达武汉天河机场。2月6日在江汉方舱医院开始上第一个晚班:20:00-02:00。
杨能丽的爱人马帅是黎平县档案馆的一名工作人员。2018年作为驻村干部,在离家40余公里的敖市镇新寨屯村担任脱贫攻坚网格员。从大年初二开始就在村里值守检查卡点,严格排查外来人员和车辆,劝返走亲访友人员,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密切关注村民身体健康状况,为村民筑起一道保护群众的“安全墙”。面对爱人的果敢抉择和满腔爱心,他很感动。爱人临行时,他没有太多的话语,只是轻轻地叮嘱:“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自己就能照顾和保护好更多的人。我们等你完成任务,凯旋而归。”简短的话,深刻的情,既饱含对爱人无限的担心和忧虑,更坚定了爱人的信心和决心。
杨能丽所在的方舱医院西区,总床位356张,都是男病人,每个人每天要负责20多个病人的护理和照料。医务人员都穿着纸尿裤上班,难免对工作带来不便,杨能丽克服一切困难,在病房往来穿梭,一会儿检测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一会儿上氧、发药、采集血样和咽拭子标本,一会儿还要帮助病人分发饮食和物资。起初一个病房只有两只体温表,没有体温枪,几天后才慢慢规范,尽管如此,杨能丽都一丝不苟,唯恐出错,每件工作都做得有条不紊。为了让病人们尽快康复出院,杨能丽每天把与病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当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与病人心心相印、息息相通,除了很好地宣传冠状病知识以外,更多的是抚慰和体贴。由于戴着口罩,说话与呼吸都受到影响,杨能丽常常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与患者交流。一天,杨能丽看到一名男子在与一个小女孩聊视频,她即写了一张纸条,亮给这名男子“想小孙孙了?”这名男子说是的,他的孙女才6岁,在家隔离。说话时,这名男子哽咽了,眼睛泛起了泪花。杨能丽接着又亮出一张纸条“安心养病,很快就会见到你可爱的孙女和春天了”,这名男子似乎见到了阳光和希望,冲着杨能丽笑得很开心。
“医院是绽放春天的地方,每一次病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医务人员就又一次感受到春暖花开的欣慰。”这话说得多么温心暖人啊。杨能丽在日记中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践行的。4020病床的吴先生,是她第二天上班亲自接诊入院的,这之后,除了帮助吴先生正常的医务护理外,还要抽时间帮他打饭用餐及其他日常生活。刚入院时,吴先生心理压力大,气色不好,在杨能丽的开导下,吴先生变得豁然开朗,病情一天天转好。终于,吴先生于2月21日正式出院,从入院到出院不到半个月,吴先生出院时,感到特别幸运和幸福,特意为杨能丽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其中有这么几行文字:“刚进入方舱医院时,有一种恐惧感,担心不能活着出去,直到遇到来自贵州黎平的护士小姐姐杨能丽,她每天细心地与我们交流沟通,不断地帮助我舒缓心情,感谢她这些日子对我的精心护理和关心,她们舍小家、保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武汉伢(人)敬佩。同时要感谢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让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孤单,而是新的希望,而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春风。”信的字数不多,但纸短情长,字里行间,情真意切。杨能丽看到吴先生出院时的笑容,就像看到吴先生满脸的春光,心里感到异常的惊喜和高兴。
这天是杨能丽别离家人,奔赴武汉抗疫前线的第41天。三月的春天格外迷人,春风拂面,阳光柔和。小女孩不停地望着爷爷手指的方向,渴望妈妈从春天的方向迎面而来!
小女孩却不知道,她的妈妈正在春天的方向抒写另一个别样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