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691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1-21

贵州省工商联建议:

 

发挥异地贵州商会作用 打造“黔货出山”桥头堡

 

□管 弦

 

  为进一步发挥好异地贵州商会的作用、有效助力“黔货出山”,在日前举行的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从明代表发言时表示,建议支持将贵州省外黔货分销中心设立在条件合适的贵州商会推广中心,实现渠道共享、资源融合、效益提升;设立贵州商会推广中心渠道建设基金,对完成既定销售目标的推广中心给予资金支持;表彰在助推“黔货出山”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异地贵州商会,激发商会荣誉感、积极性,树立贵商支持家乡发展的先进典型。

  目前,全国已有省级贵州商会29家、市(县)级贵州商会35家、境外贵州商会29家。2019年,全球53家境内外异地贵州商会被授予“黔货出山·消费扶贫”推广中心的牌匾。遍布海内外的贵商群体,通过成立商会贵州绿色农产品运营中心、创新“黔菜+黔货”体验消费模式、推动“黔货出山”进军营、搭建全产业链服务平台等方式,踊跃开展消费扶贫,提高黔货的接受度、认可度,为“黔货出山”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省工商联在调研中发现,由于贵州农产品进入省外市场的时间较晚,导致市场基础较差、消费者认知程度低,加上标准化程度不高、规模生产能力不足、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开展推广工作较为困难;其次,货源不集中使商会需多地零散集货,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组织到足够货源。如果销售到国外,生产企业、地方政府均缺乏外贸经验,商会推广中心还需帮助其克服产品包装、质量认证、出口许可、检验检疫等困难。此外,大部分商会只能依靠辣椒、酸汤制品及酱香酒的销售利润来支撑推广中心运营。

  异地贵州商会人脉熟、联系广、信息灵,而且对贵州饱含深情。将他们的资源利用好、积极性调动好、作用发挥好,对“黔货出山”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贵州省工商联建议:从给予政策资金支持、稳定农产品供给、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对异地贵州商会“黔货出山·消费扶贫”推广中心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在稳定农产品供给方面,优化全省农产品生产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适应高端市场需求,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品牌建设,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降低成本、提升品质;在继续支持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的基础上,由政府集中打造一批地域性产品品牌(如六盘水红心猕猴桃、赫章核桃等),再由企业创建自有市场品牌,形成“政府+企业”共创地方特色产品品牌的机制,提升贵州农产品的知名度、品牌价值。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黔货出山”销售农产品320亿元,同比增长8.3%。去年以来,为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助力“黔货出山”,贵州在对口帮扶城市均已建立绿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农产品供应基地,并举办了农产品推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