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691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0-01-21

民盟贵州省委在提交的党派提案中建议:

 

深化改革多措并举 缓解民企融资难题

 

□本报记者 李 丽

 

  民营经济已撑起贵州经济的“半壁江山”,但在金融去杠杆、信用扩张放缓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渐趋恶化,陷入了“融资难、融资贵”的窘境。为进一步改善融资服务、助力普惠金融发展,多渠道缓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民盟省委经过详实调研,在提交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党派提案中提出了诸多建议。

 

搭建平台 优化服务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技术,搭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监管部门”紧密对接的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综合性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为金融机构、中小微民企开辟权威、完整、有效的信息通道,实现加大引导力度、简化信贷流程、创新科技融资、方便银企对接。

  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接入相关征信系统,可总览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表现,如纳税记录(从税务局获取)、银行流水(从银行获取)、征信报告(从人民银行获取)、发明专利(从科技部门获取)等综合信息,经大数据科学、客观分析后,为民企获得一个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额度,在有效期内循环使用,从而助力破解融资难题。

  该平台不仅可提供各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等,还可满足中小微企业的各类融资需求;既可实现银企批量洽谈,也可进行单个银企对接,为中小微民企提供线上线下、现场与非现场等多方位服务。

  在贷前审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企业审贷资料、银行贷前调查信息进行交叉检验,杜绝金融企业对中小微民企的“恐贷症”“惧贷症”;在贷中控制,对已获得贷款的企业,由企业授权进行实时数据监控,及时、有效地提供经营风险预警。在续贷应急环节,利用周转资金池为企业提供临时性短期融资,防止出现不良信贷;在风险防控环节,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公检法机关可立即查封并冻结资产,最大限度地维护银行合法权益。

 

拓宽渠道 激活潜力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普惠金融发展,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切实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持续增加信贷有效投入,积极向上争取再贷款、再贴现等央行低成本资金规模,支持、引导金融企业扩大普惠金融贷款的规模、范围,降低中小微民企的融资门槛。

  开拓更多金融服务源头供应,鼓励发展金融中介服务,强化多渠道资金供给,实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表内融资与表外融资、境内融资与境外融资共同发力。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的比重,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高收益债券、私募债、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创业投资基金类债券、创新创业企业专项债券等产品,拓宽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改革银行传统信贷审核模式,持续降低融资门槛。可借鉴江苏的“小微创业贷”专项贷款产品,推广“两无四有”(无抵押、无担保,有定单、有银行流水单、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有正常的纳税记录)审贷标准。

 

降低成本 赋能发展

  切实降低中小微民企的贷款利率,为企业“输血”“赋能”。加强监管,各金融机构按“保本微利”原则,严格执行中小微民企贷款利率政策,“以量平价”带动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进一步推广年审制贷款、循环贷款等创新还款方式,降低企业的续贷、融资成本。

  加快完善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民企的政策,拿出一定比例的政府采购用于中小微民企的订单。相关职能部门应组织民企经营者开展学习培训、参观考察,鼓励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督促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指导完善法律服务等,为中小微民企“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