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675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12-27

东郎,古朴清幽的传统村落

 

□文/图 杨南平

 

  东郎的名字好好听,东郎的前世是一个传说。

  在岁月流逝的光影里,东郎村被定格为中国传统村落。

  揽山川形胜,坐湘桂边陲,东郎村位于黎平县水口镇辖区内,宛若一颗明珠山巅高悬,明净耀眼。水口镇距黎平县城60多公里,而东郎村在水口镇西北面12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上,为水口镇所辖的37个行政村之一,村民近300户,人口约1700多人。

  群山连绵,古木苍翠,碧草青葱,东郎村是典型的森林式村落,森林覆盖面积80%以上。寨中村民居住房屋,依山择地而建,布局合理,相连巧妙,错落有致,传统的干阑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古朴的民风、民俗和自然村寨形成立体的侗族村寨生活空间。

  远远望去,整个村寨掩映的葱茏秀木之中,就像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静谧、安详、古朴,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醉而忘俗。

  东郎村是一个侗族聚居的村寨,村民邻里和睦,友好往来。走进东郎,触摸村寨古老的历史脉搏,寻找村民先祖寄托美好愿望的信仰根基,我们可以浅浅地看到隐没在历史长河中的飘渺痕迹,看到东郎先祖们在与大自然和疾病抗争中奔走呼号的身影:寨中修建有占地20平方米的祭祀“公坛”,“公坛”正门上方书“福德公”,门前两边对联为“公朝圣德万古流芳庇村稳,社积神光千秋垂泽护民安”。公坛为侗族崇拜“萨岁”祭祀时用,这里崇拜的神为“祖父神”,敬称为“公”,神位“公坛”。“萨岁”是侗族群众共同信仰的始祖,是侗族村寨的保护神。“公坛”始建于明朝,多次损毁又多次修复,为全村最神圣最关键之处。在正月初一那天,村民举行祭拜“公坛”,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敲锣打鼓,集体参加。活动中,老人身穿绸缎锦衣,头带清代样式锦帽,撑半开伞,口中念念有词,领着大伙围绕“公坛”缓缓而行,俗称“上鬼殿”,意在驱邪气,讨吉祥,佑村寨,安人心。

  新春佳节是村民们开心舒畅的日子,男人们穿对襟短衣和长裤,头戴青布巾,腰束宽带,手持芦笙、唢呐、铜鼓,涌向会场,姑娘们则穿着绣有各色花纹图案的衣裙,头缠青帕,腰束绣花彩带,佩戴闪亮银饰,欢声笑语跟随而来,伴随芦笙乐曲翩翩起舞,表达幸福欢快的心情。寨中青年男女交往婚恋,或以歌声牵线,或请老人说媒,然后下聘确定终身伴侣。寨中村民血缘亲近的“囧”不可以通婚,没有血缘关系的“腾”可以通婚。现在东郎村的青年男女寻找婚配对象,很多人都把视线从本村移向外界,增进了各村寨之间的融合交流。

  东郎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人文史迹浓厚久远,保存较好的主要有岑兰鼓楼、岑兰古墓群、东郎古墓群、四胞同根千年古树、晴雨神树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寨子中,鼓楼和公坛为公共建筑,修在寨中被认为是福气最旺盛的地方,也是能够福泽村寨惠及众人的最显眼和最紧要的地方。

  岑兰鼓楼为东郎寨最早修建的鼓楼,修建于1901年,至今已有119年的历史。鼓楼为穿斗式3层檐单层4角攒尖顶楼冠,第一层为正方形水平面,第二层为金柱回廊,第三层为宝顶。

  鼓楼经历了百年风雨,见证历史变迁,饱经世事沧桑。文革期间“破四旧”,鼓楼被拆散了,但幸好4根金柱被村民们悄悄地保存下来。2012年,由于村民们的强烈意愿,大家相互协作,本地木工师傅依照村民想法出工恢复修建,如今得以建好如初。

  鼓楼正面有两幅对联,主对联为“光绪壬寅先祖兴楼德文革破旧凄度几十春依然如故竹苞松茂物华天宝千秋胜,中华辰年后嗣复古功今朝重修已跨世纪龄仍能赓启桂馥兰芳人杰地灵万载昌。”把鼓楼初建时间和坎坷经历都包含进去了。主对联外还有一幅对联:“庆盛世政通人和百业兴旺重装名胜古,贺今朝国泰民安万事荣昌再饰玉阁楼”,表达村民时逢盛世的庆幸之情。

  与岑兰鼓楼互为呼应的高寨鼓楼,为穿斗式11层密檐单层8角攒尖顶楼冠形状,密檐最下方2层为四角,其余为八角,内4根金柱,周围12根檐柱,檐口雕龙画凤,装饰豪华,体形美观。在村民眼中,两座鼓楼各有特点,形成鲜明对比。

  高寨鼓楼是2014年修建的,主对联是“甲秀高楼耸入云永享日月光辉照耀世世喜福乐,午新寨鼓鼎立地常受山川瑞气衍泽代代庆生平”,另一幅对联为“鼓韵欣复振集乾坤瑞气天宝物华彰显和谐盛世,楼宇喜重光聚日月祥辉地灵人杰蕴育贤德英才”。对联的第一个字合起来是“甲午鼓楼”,意为这是2014甲午年重新修建的鼓楼。

  高寨鼓楼里边,一张奖状十分显眼,写着东郎高寨代表队2016年正月10日“在七百南江第四届乡风文化节活动中,获芦笙比赛一等奖”,活动组织单位为“七百南江侗族民间协会”。老人们说:“鼓楼里堆放的芦笙就是比赛用的,每逢年节,村民们就用芦笙吹出心声,表达喜庆。”并解释“七百南江”是指水口镇南江村这一片区,是侗族生活习俗相近、穿着服饰相近、语言文化相近的一个范围区域。

  东郎古墓群,有两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墓,一处是岑兰寨学校球场前边,在村民心中,这是一片坐东朝西的风水宝地,视野开阔,山形完美。东郎村的祖先们选择此地长眠,从下层往上层安葬,是寄寓占山水得瑞气,子孙后代繁衍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朴实愿望。另一处古墓群位于村寨南面的一山脊处,村民们叫这为光面山,光面山正面朝远方最高的山峰,此处墓葬宝地专属石东郎家族,墓群的最高处为石东郎的坟墓,其子孙后代一次排列而下,层层相叠,十分壮观。

  乡愁味浓,景色清幽,东郎村四周原始森林环绕,植被丰富,很有特色。在这些古树中有两棵特别引人注目,一棵是寨边山脚的四胞同根千年古枫树,在冒出地面的地方,枫树依次分为四支各自生长,历经千年而长成形态挺拔优美之相;另一棵古树位于离村寨稍远的原始森林之中,从寨中高处眺望,可以观察到其色彩变化。晴天,在阳光的铺照下,满山一片金色,古树融入其中,景象十分壮观。遇到下雨天时,古树树叶会变成红色,村民们因此称之为“晴雨神树”。在村民们心中,距村寨小河下游约3公里远的九牛,更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这里的山水景观被称为九牛恋塘,常常有慕名而来的风水师,徒步远行到这里观赏。所有这些,使东郎这个传统村落更让人们着迷,更具有保护和研究价值。

  至于这个村子为什么叫“东郎”,已经退休十余年的东郎小学教师石光国说:“大约在明成祖永乐年间,约1415年前后,先祖石东郎从黎平县九潮乡阡洞村逃难到此隐居。那时,阡洞村规民约规定,寨上有事商量要敲铎召集开会,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对铎步有相应的要求,轮到敲铎时每位村民都要认真对待,如果敲错了,必须严加惩处。可是,有一天,轮到石东郎值日敲铎时,心一走神,疏忽中把铎步敲错了,吓得六神无主,想到要遭严厉惩处,惊慌失措,于是连夜逃离阡洞,一连跑了好几天,来到这个原始大森林。看到这是一个幽清的地方,石东郎不愿再跑,决定在此落脚隐居。因石东郎到此建村立寨,人们就把这个寨子叫东郎。”

  如今的东郎村子孙后代人丁兴旺,俊才辈出,在党的富民政策关怀下,村里面貌焕然一新,住房端正平稳,行道交叉硬化,网络户户畅通,路灯夜间明亮,饮水正常安全,家畜成群,五谷丰登,村民们逐步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

  东郎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原始村貌保存完好,是贵州境内少见的古朴村寨。

  2013年,东郎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民族文化和人文史迹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各地专家学者也络绎不绝地到此寻根探源,古老的村寨吹进了文明的新风。

  东郎常看常美,淡雅清秀,一袭素装,在高原的风和江南的雨中楚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