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凤冈的十三任县长(下)
□胡启涌
(续接上期)
陈势涛:率凤冈儿女出乡抗战。1938年,毕业于中央陆军军校第六期的广西省上思县人陈势涛继任凤冈县长,上任后,他立即着手平息匪患和编修《凤冈县志》。
1938年7月7日是全面抗战一周年纪念日,国民政府号令各地政府开展周年纪念活动,以悼念阵亡将士和激励全民抗战。当天,陈势涛召集全县各界人士和民众团体,在朝贺寺(今凤冈一中内)参加“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成仪式。该碑至今尚存,为一块青石整料錾成,四方柱形,通高180厘米,宽40厘米,正面阴刻“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九个大字及恭立人姓名等小字。背面阴刻“中华民国二十七(1938)”八个大字及临工石工姓名和日期,两侧镌刻抗战周年纪念碑文。是年,国民党省党部利用学生放寒假,组建了“学生寒假工作团”到全省各地宣传抗战。年末,来到凤冈进行抗日宣传文艺演出,激励了凤冈儿女杀敌报国。受省宣传工作团的影响,陈势涛出面筹划,在城区学校选出男女学生18人,组建了“凤冈抗日宣传队”,先后在城区、永和、蜂岩等地演出《铁蹄下的歌女》《八百壮士》《柏林之围》等歌剧。演唱《到敌人后方去》《大刀进行曲》等抗战歌曲,深受人们的欢迎,也激励了大家的爱国热情。
1939年是抗战最艰难的阶段,凤冈民众抗日激情高涨,陈势涛到贵阳向省主席吴鼎昌陈述凤冈民众的抗战决心和热忱,并申请成立“军政部镇遵师管区凤冈志愿兵团”,得到了吴鼎昌的批准。当年秋,筹建“凤冈抗日志愿兵团”工作正式启动,陈势涛亲拟《贵州省凤冈政府布告》,“布告”中写道:“最后胜利,指欣可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志士,盍兴乎来。为此布告,全县民众一体周知。”并痛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和沦陷区人民的痛苦。“布告”贴出后凤冈青年踊跃报名,不久一个团的兵力悉数编定,全团共1500多人共分三个营及学宣队,陈势涛任团长,史肇周任副团长,全团薪饷、粮食、械弹、衣被等军需,统一由军政部配发。志愿兵团组建后,团部设在县政府,学宣队驻朝贺寺,三个营分别驻偏刀水、绥阳、城区。
1940年正月14日,陈势涛组织志愿兵团在体育场举行誓师大会。大会上举行授旗仪式、动员讲话、形势报告,晚上全团官兵还观看了话剧《请缨杀敌》。正月15日元宵节,全团官兵和政府人员、部分民众聚集一堂,在县政府大院前的坝子里举行联欢。16日拂晓,“凤冈志愿兵团”1500多人在陈势涛的率领下,高呼抗战口号告别乡亲,开往湖南。事后,凤冈国民政府为记此事,将城南的老木桥更名为“请缨桥”,兹以纪念凤冈儿女出乡抗日的爱国壮举。
是时,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的第二次长沙会战开战在即,“凤冈志愿兵团”到长沙后暂驻浏阳附近。不久,军政部命令取消“凤冈志愿兵团”番号,划入国军第四军序列。其中第一营划入张德能和第85师;第二营、学宣队、团部划入陈荣机的第90师;第三营划入柏辉章的102师。就这样,陈势涛所率的1500名凤冈儿女,全部投入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长沙会战。
徐德宽:积极为抗战筹粮筹款。陈势涛离开凤冈后,县长一职由贵定人徐德宽继任。
徐德宽到任后,侧重抓征兵和戒烟工作。他所作的《笔记》一文中载:“余知凤冈,听到志愿兵团去时的情况,志愿兵挂上鲜红大花,前面放鞭炮,举城老幼男女欢送,高呼:我国青年模范、争取为中国英雄。”此“笔记”已成关于“凤冈抗日志愿兵团”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在1940年“七七”事变三周年纪念会上,他集中烧毁了鸦片243两及烟具无数,狠狠打击了部分百姓吸毒劣习。他在力抓征兵工作中,一改以往的“三步抽签法”,推行“两步抽签法”,积极为前线输送兵员。同时,为了优待抗战家属,成立了出征抗敌军人家属委员会,明确抗战家属每年免派粮款。
1941年,省政府派给凤冈的战时公债配券为10000元法币,徐德宽想方设法悉数完成。还如数完成建国储蓄配券30000元,完成田赋配征14571市石,完成军粮配征16800市石,完成公粮配征7286市石,积极为前方送粮送款,全力支持民族抗战。
张书翰:惩治烟犯抚恤抗日家属。1942年,省政府委派张书翰到凤冈接替徐德宽县长一职。张书翰,辽宁省阜新县人,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曾任安徽省滁县、舒城、繁昌等县承审员。抗日战争暴发后流亡到湖南,几经辗转来到贵州后,先后任平塘县承审员、省军法处法官、遵义专员公署主任秘书。
张书翰主政凤冈后,严厉打击鸦片烟贩和吸毒人,1942年6月还处决了县城四大烟贩。7月,张书翰借全面抗战5周年之际,在县城北门体育场举行了全县学生运动会,对全县自卫队进行了检阅,还结合当前抗战形势,进行总动员讲话。张书翰任职期间,还收到省政府拨划的一笔抗日军人家属赈救款,他为了让赈款能悉数交到抗日军人家属手中,不被各区乡长截留,命令各地如实造册,通知家属亲自到县政府领取,一概不准区乡长代领。同时,还下令凡是抗日军属的每年免征粮款。
张书翰工作务实,廉洁无私,在任期间解决了邻县边界的历史性纠纷问题,并报省政府后界定疆域,永息争议。他特别重视地方教育,先后开办了凤冈县初级小学、拨款修建城区中心小学、开办师资训练班、设立助学金等,是凤冈教育发展史上的“功臣”县长。
1942年8月张书翰卸去凤冈县长一职后,全家搬到遵义市居住。遵义解放时,他积极参加欢迎解放军进城工作,解放后又投身革命,曾任遵义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964年因病辞世,享年64岁。
胡玉琨:组建知识青年军激励民众抗战。1942年9月,湖南省宜昌人胡玉琨继任凤冈县长,到任后严厉禁烟取缔烟馆,处决大批烟贩毒犯,产生影响很大,时贵州省主席吴鼎昌都到凤冈巡视检查。
1943年是抗战最艰难的阶段,为了有效开展抗日宣传和征兵筹粮工作,3月,胡玉琨联系贵阳一抗日宣传队来凤冈播放无声电影,吸引了不少民众来观看“西洋镜”,这是凤冈历史上第一次播放电影,大大激励了全县民众的抗日热情。在筹款筹粮方面,当年省政府给凤冈摊派的同盟胜利公债券数为360000法币,凤冈完成348000元;完成田赋征收20013市石;完成军粮征收25793市石;完成公粮配征6671市石,有力支持了前线抗战。1943年,胡玉琨还命令17个区乡统一修建办公房舍,完工后都勒石以记此事,如今蜂岩镇仍保存有完整的记事碑:壬午秋,玉琨奉命承乏是邦,适实施新制前夕,政务纷繁,百端待举,而大以设机关、兴学校、筑道路为急务,仍规划修建乡镇公所。得本乡乡长代君泽民,安副乡长大鹏,负责督修。以曾文光、蒙政之、伍学中、周永光、黎洪章君等,分董其事。地方父老均热心襄赞,群策群力,三阅月规模具矣。窃念吾国,抗战于今六载,各级民众,建国建乡,奋励勇往,洋溢足多,此余之所深为感动者也。兹值工程告竣,聊以数语,以资纪念云尔。右边落款:县长胡玉琨题。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九月,勒石。
1944年冬,凤冈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胡玉琨积极动员全县知识青年参军,奔赴抗日前线。在县城文庙召开动员大会,现场就有80多人报名,后经县党部选定了28名知识青年组成“凤冈县知识青年军”。“青年军”组建后,于当年腊月28日出征。当天,胡玉琨率政府官员、各界人士、民众父老,冒着寒冷来到县政府礼堂参加欢送会。随后,28名知识青年整队走出会场,在大家的夹道欢送下,高举“为国争光”的旗帜,唱着《抗日知识青年军军歌》踏上抗日征程。
郑兰茂:援救两位美国援华飞行员,迎来抗战胜利。1945年河北人郑兰茂受派主政凤冈。上任后,针对全国抗战形势和地方战备筹备工作,于2月20日召开了县政府扩大会,讨论了发动民众为前线战士募捐布鞋等物,支援前方抗战及抚恤抗日军属等事项。
2月27日(农历正月14日)晚,去执行轰炸日军驻地返回黄平机场的两架援华飞机坠落在凤冈境内。一架由美国飞行员玛塞驾驶编号为108号的轰炸机,坠落在石径乡青滩村落坝图,玛塞跳伞后被当地村民援救。第三天,石径乡公所派人将玛塞抬到凤冈县城,县长郑兰茂看望了受伤的玛塞,还将玛塞送到县城的一所天主教堂,交予神父马克思·布莱特负责医治。另一架由美国飞行员查理斯·布雷根驾驶的轰炸机,坠落在永和镇双山村桐油坝,被当地村民安德雨、安佳林等救起,并送到永和乡公所。3月2日,永和乡公所又组织人员用滑竿抬送到县城,见到了郑兰茂后,郑兰茂随即安排两名飞行员见面。休息几天后,郑兰茂遣人将两位飞行员送往贵阳,在路经遵义时,由于玛塞伤势严重只好留遵治疗,布雷根照料玛塞两天后回到黄平机场复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14年的中国抗战终于迎来胜利。消息传来后,凤冈县城民众齐放鞭炮庆祝,通宵不息。8月27日,县政府在体育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郑兰茂作了激情洋溢的讲话,赢得了阵阵热烈掌声。
抗战14年凤冈县却出现了13任县长,上演了各种版本的精彩。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历史也检验出了什么是忠与奸,什么是尊与卑,什么是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