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产业牌 走上致富路
——水城县百车河景区脱贫攻坚路越走越宽敞
□本报记者 陈 庆
“初冬天气暖,小似立春时。”用这句诗词来赞美现在的水城县百车河,是再贴切不过。
百车河,地处河谷平地,雨热同季,造就了它秋季少霜,冬季无雪的小气候,年无霜期达 320天以上,因而被誉为“凉都热土”。
近年来,百车河景区以“三变”模式为基础,以景区为依托,以脱贫攻坚为根本目标,探索出一条三变+旅游+就业、三变+旅游+养蜂、三变+旅游+玫瑰花种植、三变+旅游+大棚育苗、三变+旅游+养牛的脱贫攻坚之路,多产业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带动蟠龙、阿戛两镇591户贫困户2380人增收,成效明显。
近日,记者围绕景区建设、移民搬迁、脱贫攻坚等工作赴百车河景区采访,深入挖掘景区因地制宜发展脱贫产业、精准带动群众增收的经验和做法——
温泉产业“升温”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今天的百车河有了新的诠释。随着政府对百车河景区的打造,百车河人不再延续传统的耕作模式,他们有了新的发展道路。通过整合资源发展旅游,在扶贫攻坚、脱贫致富方面掀起了“蝴蝶效应”。
依托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当地政府统筹资金,建设包括温泉公园、生态体育公园、蟠龙古镇和河道景观等景点,再现百车争流、花红柳绿、瓜熟果香的迷人风景。如今,百车河景区右岸以温泉公园、汉宫汤屋、五星酒店、商业街等元素,打造现代时尚标杆;左岸以特色民居、田园风光、河滨艺术景观等元素,承载对田园生活的记忆和回味。
三变+旅游+就业的模式,就体现在温泉产业上。近两年,水城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温泉产业,把温泉产业作为扶贫主导产业。“把风景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风景”,以温泉养生为主题,彰显本土民族特色,建成集餐饮、住宿、会议、康体、娱乐、沐浴、理疗保健于一体的功能齐全、温泉养生与旅游度假结合的温泉养生综合体,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也带动了周边业态发展,大大提高了周边村民的经济收入,并为水城县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2017年10月1日,百车河温泉度假酒店开业。它是以温泉养生为主题,彰显汉唐文化特色的温泉养生综合体,按国际五星级酒店标准设计和管理,占地面积400余亩,总投资达6亿余元。百车河温泉度假酒店温泉资源优越,深取地下2184米优质地热泉水,属偏硒型,富含锂、溴、硒、铜、锶、硫等18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达到饮用水标准,具有美容、美体、抗衰老功效,同时对心血管、骨骼生长、风湿关节炎、颈肩劳损等也具有保健功能。出水温度达57摄氏度,日出水量达1670吨。
开业以来,酒店为当地村镇先后提供了700多个工作岗位,吸纳了36位贫困户,发放工资数千万元。
民宿产业“添彩”
自2015年4月大规模建设以来,百车河景区持续进行了景观提升、设施建设,并不断提高景区服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对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景区实现了硬件和软件的双飞跃。
以“三变+旅游+扶贫”为统领,以打造“股份农民”为核心,紧紧围绕“让更多贫困户参与、让更多农民增收、让更多村集体经济增长、让更多景区资源增值”目标,坚持在变中求“新”、在“新”中求“破”,扎实推进景区“三变+旅游+扶贫”工作。坚持山区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充分融合、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促进群众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促进脱贫。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做好搬迁贫困群众就业保障。
其中,景区内的温泉度假小镇共建有64栋房屋,安置拆迁和生态移民搬迁农户471户,由县属水城县宏盈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牵头,93户、453名小镇居民将房屋入股经营餐饮、酒店、客栈、菜场和酒吧等。新落成的江南别院是一座颇具江南园林风格的民俗酒店,以明清时期建筑风格为主,配备有博物馆、书院、静心堂等,客栈的设计以庭院的方式呈现。
这些蓬勃兴起的民宿,不仅是乡村旅游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风向标,间接或直接带动周边950名村民有活干、能致富。
可以看出,百车河把景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业,产业又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在酒店、餐厅谋职,月收入3000元左右;为园区项目建设打零工,日工资100至200元;开农家饭馆、农家旅社,年增收数万至数十万元……
旅游产业“增色”
在百车河管委会主任王倩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在百车河景区漫步。通村通组的道路四周延伸,直至家家户户门前,百车河水质清澈透明,河流蜿蜒曲折,一栋栋民居错落有致,在绿树环抱中显得分外整齐漂亮。楼阁、亭榭、长廊,掩映在绿树红花中,一步一景,一景一画。河岸上,青瓦白墙的百车河小镇透露出幽静与闲适。
从江苏南京来六盘水的游客骆泽臣告诉记者,贵州六盘水是一个好地方,到了这里后,在朋友圈发了这里的景点、小吃的图片,瞬间朋友圈炸开了锅,许多朋友已经出发追随而来。
“来百车河景区的游客,大多来自四川、重庆、云南等地,在这些游客中,大多是凉都的 ‘回头客’。”王倩说。
据百车河景区宏盈公司市场运营部负责人刘兵介绍:“2019年,百车河景区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游客增加,景区的工作人员也在逐渐增加。目前运营人员加上各类服务人员,景区共带动就业368人,其中贫困户72人。”
旅游扶贫成为了百车河景区实现脱贫摘帽极其重要的一环,绿水青山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温泉与美景变成了生产力,农民增收致富的道理越走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