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646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11-07

荔波寨漂的浪漫故事


□文/图  文德权


  荔波有三条江河,纵贯荔波南北。北部美丽的淇江,是大七孔景区上游,中段溪河交汇的寨漂,江面缥碧,景致清幽,有“碧云天,黄花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的绝妙江景。江上两个渚岛,名为“梦幻岛”“情人岛”,岛中林木葱茏,芳草鲜美,春鸟鸣唱,四面清流急湍,绿浪泛波,是情侣们踏春的好去处。情人岛入门的牌坊两柱上有诗人潘丽芙女士的撰联:

  久慕芳华,隔岸晓烟轻笼面;

  近观翠黛,临风玉色暗生香。

  岸上鳞次栉比的布依族村庄——寨漂,有一年轻布依族青年,名字叫阿牛,他才情横溢,少年聪慧,祖上习文学武,是十里八乡典型的耕读之家,阿牛从小非常喜爱诗词歌赋,经常翻阅各类报纸杂志。1988年阿牛20多岁的时候,他在全国发行量很大,很多年青人都喜爱的《知音》杂志上看到一副征联,这是一位情感丰富的广州姑娘嫦娥出的,她在杂志上表示,在全国征集下联,谁对得好,她就招为自己的如意郎君。上联为:“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阿牛拿起《知音》杂志犹豫半天,因为他已结婚成家,该不该对这副下联呢?他想,全国那么多人应征,那么多联句,不会选到我头上的,我就对一下,权当雅趣吧,真被选上她会跑到这山旮旯来找我不成?那天晚上阿牛想起昨晚河边放的江钓是否有鱼上钩?晚饭后阿牛踏着月光来到淇江边慢慢理网,正当他准备收网回家的时候看到满天的星星和月亮,情感丰富的阿牛随即对了下联:“仰一弯星月,半隐嫦娥,几时下凡来。”阿牛对自己一时兴起对的下联赞叹不已,欣喜万分,他恨不得马上把应对的下联告诉嫦娥。当晚,阿牛失眠了,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因情感的萌动而失眠。阿牛想,能出此对联的女子一定非等闲之辈,应是淑女、才女加美女!想着想着不觉笑了起来,到底应不应该把这下联寄出去呢?寄?自己已是有妻室儿女之人,不寄?这联确实很美、应景应情,关键是还真想看看这嫦娥美成什么样子,应该有一股书卷气,胜过我们寨上的二八姑娘。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阿牛下决心一定要将这联寄出去。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阿牛背着一个挎包,小心翼翼地将写好的下联和一段文字叠好放在有翻盖的荷包里,行经擦耳岩,翻越楼梯坡来到县城邮局,按照《知音》给出的地址,把下联邮寄广州。

  金秋九月,是个收获的季节,金色的稻浪在淇江两岸翻卷,有一妙龄女子,身着一条白色的连衣裙,沿着湛蓝美丽的淇江,向寨漂走来,她来寻找她的对联知音,心仪的郎君,那位在全国几千副应征对联中唯一选中的阿牛哥。

  阿牛为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变得不安起来,最后还是把嫦娥迎进家中,看着布依族杆栏式吊脚楼感觉很新奇,倚着栏杆眺望淇江,江如玉带缠绕小村,满目苍翠,空气中弥漫树木的芬芳,这哪里是大广州能看到的景致啊,简直就一人间仙境!当晚,阿牛用布依族最好的饭菜盛情款待嫦娥姑娘,饭后,他俩行走在淇江皎洁的月光下,婆娑树影为他们注目,欢快江水为他们礼赞,鲜美野花为他们芬芳,鸣叫小虫为他们奏乐。阿牛向嫦娥说出实情,我已结婚。嫦娥被一语惊得天旋地转,眼泪花在眼里打转,面对泪眼迷蒙的嫦娥姑娘,阿牛手足无措,只能不停的劝慰解释。第二天清晨,嫦娥姑娘带着无限怅惘,依依不舍地告别这段有缘无份的恋情回到了广州。

  这段浪漫的爱情,在阿牛心底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痕。他维护自己已有的婚姻,但媳妇目不识丁,就一典型的农家妇女,生活一如往昔继续在田边地头,柴米油盐中度过。嫦娥文辞浪漫却遥不可及,至此,杳无音讯。多少年过去了,阿牛仍然不能释怀,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为了纪念那段恋情,阿牛将自己江边的木屋,取名为“半隐轩”,是从“仰一弯星月,半隐嫦娥,几时下凡来。”的应征下联里摘取而来。并请书家将这幅对联书写装裱悬挂于最显眼的位置。

  有一天,阿牛邀请荔波诗联学会的10多位诗朋联友,齐聚淇江岸边的“半隐轩”,品尝布依族风味酸牛肉,淇江鲜河鱼,香气扑鼻的糯饭,大家在酒酣耳热之际,话题又聊到那段《知音》征联的往事,并以此事为题,大家吟诗作对,最后,诗人潘丽芙的两首诗作写得尚是入心,纷纷引来大家唱和。

  潘丽芙写道:

  半隐轩忆淇江钓叟三十年前联对《知音》杂志

  引得仙女下凡

  半隐轩中复举杯,不觉酒意竞相催;

  一宵趁兴吟联句,几度思君念翠眉。

  卅载熟知春去远,终身不晓梦不违;

  而今雅士如相问,不应天涯各自飞。

  步韵替嫦娥和一首

  又见桃花飘酒杯,此情无处不相催;

  锦书翻尽空弹泪,雁字回时复画眉。

  云鬓初开春已老,芳华过尽意何违;

  人生有幸成花主,不怨天涯各自飞。

  诗人潘丽芙的上述两首诗,妙就妙在第一首站在阿牛的角度去写,第二首则站在嫦娥的角度来应答。全诗笼罩无尽哀怨,不尽思恋,又各自安慰对方的意蕴。同行的诗友们,认为这一曲恋歌,浪漫哀婉,简直是唐代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荔波爱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