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646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11-07

进一扇门 办全区事

——南明区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综述


袁 娟  本报记者  刘启靖


  日前,南明区升级版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启用。新大厅面积约 8000 余平方米,进驻部门由原来的 9 家增至 27 家,服务窗口由 44 个增至 198 个,进驻事项由 299 项增至524 项,包含税务、社保、医保、婚姻登记、公安户籍等业务,基本实现 “ 进一扇门、办全区事 ”。

  这是南明区着力优化政务环境,提升为民服务质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明区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在回应民生企盼、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了长足成绩。


便民利民:462个事项上网


  政务服务与老百姓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是党委政府最关心、最重视的民生大事。南明区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思维,逐步将全区27家部门、22个乡(社区)涉及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等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贵州政务服务网南明站点,形成省—市—区—乡(社区服务中心)—村(居委会)五级联动政务服务网,把企业和群众的“难事”作为“大事”,竭力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梳理整合,该区可在网上办的事项达462项,占总事项88.1%;全程网办事项达148项,占总事项28.2%,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南明区新政务大厅对接省政务中心,利用贵州政务服务网平台,打通政务智慧管理系统,将政务服务能力、窗口事项办理情况、一窗改革成效、网上办事服务事项、以及大厅办理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科学精准管理大厅,构建智慧无限、服务常新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提升效能:4类“综合一窗”惠民


  工商企业登记、不动产交易登记、涉税服务等窗口排队现象严重,但民宗局、工信局等窗口一个月才几单业务。为切实解决服务窗口设置不合理、冷热不均等突出问题,南明区制定《南明区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运行管理办法》,明确综合窗口业务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改变传统按部门“摆摊设窗”的模式,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综合一窗”集成服务模式。

  目前,南明区政务中心已设置了“部门、行业、综合、生活”4类综合一窗,其中部门一窗办事事项252项,行业一窗27项,综合一窗52项,生活一窗49项。“综合一窗”在改变传统办事窗口“冷热不均”的同时,还能确保审批服务规范,让办事企业或群众“一目了然、一看就懂”,到任意窗口,几乎无需等待,高效一次办成,真正实现了“跑一次路,排一个窗,交一次材料,办理多个事项”的目标。对此,贵阳甲秀城市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张恒感受颇深。他告诉笔者,以前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需要跑规划、国土、住建等8个部门的窗口,为了一个项目要跑十几趟,现在只需在一个窗口提交材料就搞定了,节约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综合一窗有效缩短了办事时间,提升了办结率。今年1-8月,南明区共受理业务量639667件,办结量639493件,办结率99.97%。


强化服务:24小时“不打烊”办证照


  在南明区新政务大厅,设有6台24小时无人值守工作台。该工作台集成了人脸检测识别设备、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语音对话交互设备、材料拍摄设备等20余种政务专用设备。企业和群众可通过平台获取“查询打印、预约预审、受理办理、全时段零等待”等服务。

  而最受企业和群众关心的工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更是实现了24小时申办、24小时打证。南明区市场监管局围绕“大数据+市场监管”的社会共治理念,开发了“智慧共治·社会共享”平台,建成涵盖1个平台(综合管理应用平台),2个中心(大数据调度中心和投诉举报调度中心),4个手机APP(“智慧监管、智慧企业、智慧大众、智慧协同”)前端的1+2+4系统,形成了集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等为一体的市场监管全流程体系,企业只需点点手机提交材料,便可办理相关证照。在此基础上,南明区政务服务大厅设有工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自主证照打印机,通过APP和自助设备效应叠加,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证照办理服务。电子化办理程序、自助服务平台和自主证照打印机的融合使用,让南明区政务服务实现7?24?365“全年无休”。

  优质的政务环境让南明成为创业创新沃土。截至2019年8月底,南明区市场主体共111640户,同比增长27.49%。其中,企业65451户,同比增长23.0%;个体工商户46189户,同比增长34.45%,企业总数和新增企业数量均位居全省区县级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