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做强做大做优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罗筑玲 郑 彪
根据贵阳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打造“一品一业、百业富贵”的发展愿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问题,破解养老难题,按照贵阳市打造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做好、做强“爽爽的贵阳、养老的天堂”的贵阳市城市名片,做大老年人食品、药品、用品产业发展基础,做优养老服务事业标准体系,努力将贵阳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养、康养、医养、森养、怡养养老旅居目的地,推动养老供给侧改革,促进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凝聚公平共享发展力量,为全市养老服务业向纵深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现就贵阳市做强做大做优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对策及建议。
基本情况
截至2018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69万,老龄化率百分之十七。全市养老机构160个,床位总数2.32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3张。
贵阳气候生态情况。贵阳市的土地面积8034平方公里,贵阳市的独有的特点,比较适宜居住、适宜旅游、适宜创业、适宜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情况。贵阳市养老呈现“9073”模式,在全市136万个家庭中,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7%老人选择社区日间照料养老,3%老人选择机构养老。截至2018年底,贵阳城市社区的覆盖率为100%,农村社区的覆盖率为96%,社区的覆盖率非常高。现在有912个行政村和634个居委会建立了基层老年协会,全市有98个社区服务中心和75个乡(镇)全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养老机构建设情况。从社会办养老机构看,全市160个养老构中,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比重最大,共有77个,占全市养老机构的48.1%,床位8532张,占全市床位总数的36.8%。在社会办养老机构中,床位共1670余张,其中中高端的养老机构仅有7家,占全市养老机构数的4.4%,养老机构呈现低端多,中高端少的现象,占全市养老床位数的7.2%。在中高端的养老机构中,床位入住率达100%,呈现出供不应求趋势,低端的养老机构入住率仅在60%左右。从国办养老机构看,全市国办养老机构有5个,床位1695张,占全市床位数7.3%,公建民营养老机构5个,床位1422张,占全市床位数6.1%。从农村养老机构看,床位共3044张,占全市养老床位数的13.1%,全市农村敬老院有共32家,占全市养老机构总数的20%,农村敬老院为全市农村五保老人提供兜底服务,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居住习惯的影响,加之法人登记制度不完善,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不高,运营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导致农村敬老院入住率仅达50%。
养老护理人员情况。全市养老机构有护理人员2154人。从年龄结构看,全市养老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3.5岁。从收入状况看,养老护理人员的平均工资在3200元左右,最低的1800元,最高5500元。从文化程度看,学历最多的为大学本科,有106人;学历最低的为小学,有564人;大专、中专、高中和初中学历的占大多数,有1484人。从护理员男女比例情况看,在全市2154名养老护理人员中,女性护理人员有1468人,占69%以上,女性占多数。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政策措施落实难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和省就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出台了系列措施,但在落实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操作指引,政策碎片化、相抵触的现象时有出现。
贵阳市财政投入压力大的问题。贵阳市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基础相对较差,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欠账比较多,财政投入压力相对较大,财政对养老服务业特别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远远不足。贵阳市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城市。
贵阳市养老资源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各区(市、县)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贵阳市虽然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但相当大部分社区养老服务场所面积比较小,服务功能比较单一,除了为老年人提供一些上门家政服务外,专业化为老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比较滞后,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形成。贵阳市大多数养老机构设施设备落后,服务水平不高,目前2.32万张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比重低,导致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和床位闲置现象并存,结构性矛盾突出。
医养结合不到位的问题。目前,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多为高龄、失能、失智老人,大多数都患有老年性疾病,对医疗的需求极其高,但80%以上的养老机构内设的医务室(站)、康复中心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达不到标准而开通医保难。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资源尚未共享,老年人一旦患病就必须往返于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家庭之间,增加了家庭和社会医疗护理的负担。
护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高的问题。一是全市现有2154名养老护理人员中,养老护理专业的科班生少,缺乏养老方面的专业知识;二是养老行业工资待遇低,年青人和专业人士不愿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三是贵阳市的养老护理人员拥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少,大部分养老护理员缺乏基本的护理知识、经验和技能,专业化程度低;四是养老机构中的护士、医生、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无力开展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多样化个性服务。
对策及建议
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和措施。按照国发〔2013〕35号和黔府发〔2014〕17号文件精神,集成贵阳市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文件,形成“1+N”的养老政策体系,突出贵阳养老方面的做法、经验和特点。同时,在养老“项目审批、补贴申领、税收减免、闲置资产转型”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操作指引,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对类养老机构一视同仁,使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享受公平公正、竞争有序、健康发展的待遇。
进一步拓宽养老投融资渠道。在政府层面,要增加养老床位建设补助,对于新建床位,按省、市、区1:1.5:1.5的比例,每张床位补助到12000元,改扩建每张床位补助到6000元。运营补贴按入住老人自理、半失能、失能的身体情况按200元/人月、300元/人月、500元/人月进行差别化补贴。在融资层面,加快建立养老服务业发展基金,在市财政引导资金的基础上,按照适当比例,广泛吸纳民营资本以及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出资,不断扩大对贵阳市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机构、老年社区、老年公寓及老年用品研发等领域的投资,促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发展力度。
进一步加强城乡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统筹。在城市层面,一是以“智能定制”为重点发展居家养老,依托贵阳市智慧社区建设,搭建居家养老信息共享平台,鼓励企业和机构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建立科技助老平台,为老人提供一键求救、电子定位、提醒服务、健康连线等居家养老服务。二是以“日间照料”为重点推进社区养老。在农村层面,以“统筹打包”为重点强化农村养老。针对贵阳市农村地区资源相对分散、服务供给不足等特点,以推进农村敬老院、幸福院建设为抓手,为农村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留守老人等提供综合服务平台,满足农村老年人医疗护理、生活照料、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需求,有效实现“一体化资源统筹”。
进一步加大医养融合发展力度。一是要探索养老机构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二要鼓励给予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三要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医疗服务资源开展养老服务。四要完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场所)协作机制。
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程度。制定养老服务培训规划,对养老护理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做到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相衔接,做到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建立养老服务培训基地,探索有效的培训扶持政策、养老护理人员免费培训或补贴制度,探索把培训经费纳入财政和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范围等等。指导养老机构科学设置岗位,为从业人员职业发展提供广阔前景,使在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同类机构相同的执业资格、注册考核政策,同时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使各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
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业产业发展力度。加快养老产业发展,结合乌当区医药大健康示范区的优势,规划布局老年药品、食品、康复器械等养老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养老供给侧改革,使养老产业发展成为贵阳市经济增长的又一新的增长点。同时,根据省委、省政府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按照公平共享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统筹思考谋划贵阳养老服务业与三大战略行动的融合,努力探索将贵阳打造成为中国有名的旅养、康养、医养、森养、怡养的养老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