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2611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8-30

退休不息 为民不止

 

——记赤水市政协原副主席杨占春

 

□程世平

 

  一位有38年党龄、工作40年的中共党员,赤水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杨占春,于2016年6月退休后,婉言谢绝多家企业、单位酬金聘请,不图名利,发挥余热,以一个党员为民情怀,以一颗甘当人民公仆之心,以一个社会志愿服务者的身份,利用自己长期在基层和机关工作的人格魅力、人脉资源,大搞调查研究,无偿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地处深山偏远的宝源乡联华村冷山坪组,海拔1050米,沟谷纵横,交通不便,村民尚未脱贫,群众生产生活比较艰苦,全组进山出山还靠肩挑背驮。杨占春曾在宝源乡当过挂帮领导,对情况比较熟悉,对农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2017年7月,该组共有61户群众全部签名邀请杨占春帮助他们拓展发展思路,寻找发展项目。

  杨占春应邀并担任了村民组组长助理,经上百次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与群众促膝长谈,反复认真调查,得知冷山坪不仅是边远贫穷地区,而且是革命老区,更是多条红线保护区,但这里水资源缺乏,公路不通,信息不通,农耕保灌较差,多晴几天,有的村民吃水都成了问题。若是建农村水冲式厕所,困难就更大了。面对农民生产生活十分不利的状况,杨占春不论寒冬酷暑,不顾自身安危,深入到冷山坪的深山老林,溪谷岩洞去探险,寻找水源,最终在海拔1260米高的斑鸠洞(川黔两省交界处)引来了天然的山溪水,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用水。

  同时,杨占春把以红军、地下党革命先烈光辉事迹为引领,教育和发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他反复多次访问了当地八九十岁的老人,深知这里曾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是中共赤水地下党开展过武装斗争的地方,当地还保存一间较为完好的红军庙,但无人说得出红军庙的来历……在查阅大量的党史、文史资料基础上,经过几个月时间的努力,杨占春了解到1935年9月,宝源一碗水战斗打响后,红军撤退就从这里过境。老红军冯剑魂(又名冯吉)亲自来到这里,发展了中共地下党员张跃龙。还有用盐巴(食盐在贵州当时是值钱的实物)缴党费的中共地下党员强明光、中共地下党员官山党支部书记强会三的墓地(1949年解放初期过世)。在掌握大量史实资料后,杨占春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将原地下党活动留下的一些场所进行修复,利用地下党员张跃龙的原住地水井湾创办了“三恩教育点”,对红军文化、红色文化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冷山坪被上级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基地。经过2017年至2018年两年的努力,如今,冷山坪组的10余公里公路水泥路面全部修通了。接着,杨占春还把冷山坪建设项目推荐给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进企业,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经济,建立了100亩冷山坪原生态种植基地,50亩冷水鱼养殖基地,办起了农家乐等,冷山坪组61户群众也整体脱贫了。

  熟知北大学生领袖、“五四运动”先驱谢绍敏的老家就在赤水市葫市镇小关子村。为把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让党史国史进农家,杨占春在与当地群众调查研究和学习交流中,把对如何体现爱国心、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作为实事来抓。他与村党支部一班人一道做好当地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和发动小关子村群众自愿出资,多的农户一户就出资2000元,少的出4元,杨占春也出资600元,有上百人积极参与,共出资4万多元,在谢绍敏故里立了一块长5.3米、高2.4米,重达10吨的大理石碑。塑立的石碑为两面,正面是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爱国有我”,背面是“五四运动”先驱谢绍敏血书“还我青岛”八个大字。同时,还在谢绍敏故里(红九军团住地),建起了“三恩文化广场”,其内容是“知党史跟党走报党恩;知国史爱国家报国恩;知家史传家风报亲恩”。“爱国有我”纪念碑吸引了省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并驻足观看,拍照留影。杨占春提出的“知三史报三恩”内容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浙江宁波慈溪会议成果展展出。

  通过开展党史国史进家庭活动,起到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如,小关子村杨国超等6户农民,过去家里正堂屋墙壁上长期贴着驱鬼符印(信神信鬼的封建迷信产物),通过“三史三恩”教育后,家里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自觉把家里的驱鬼符印清理得干干净净。杨国超说:“不信鬼神信马列,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否则,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政府。”又如,过去小关子村发展项目流转土地,农民总是找很多理由不愿流转,较长时期都办不好,直接影响项目落地。经过“三史三恩”教育,特别是对谢绍敏提出的“教育救国”的学习理解,促进了当地群众的观念转变,短短10余天时间,该村流转土地搞生态养鱼项目就达两百余亩。

  杨占春退休后,利用业余时间,还挖掘创作编写了地方的乡土教材《福禄良言》,采用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的形式,并将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现已正式出版发行。同时,还编写出自己的家规家书《黄三之谱》,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庭美德,搞好家庭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0月,杨占春采编的赤水丹霞《外星人》一书问世后,不仅对世界遗产——赤水丹霞地质地貌的科普知识得到较好宣传,而且丰富了元厚镇“生命谷景区”的文化内涵。

  杨占春常说:“工作有退休之规,而党员践行党的宗旨没有‘退休’之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是终身制,应竭尽所能。”

  杨占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为了完成一个大手笔,杨占春时而乘车,时而徒步到川黔等地走访调研,采访收集整理编撰了近8万字《知史更知路》图文并茂的价值资料,筹划了重走红军长征路100多公里。为配合革命老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赤水的旅游事业的深度发展,他把赤水市的大同镇、宝源乡、两河口、元厚镇及四川省五通镇、大石乡等原生态的石板路、土路即山间小道着力打造成游客(背包客)体验当年红军长征徒走深山密林的步道体验。目的是为世人留下牢记革命史,重走红军路的良好生态环境。多年来他都始终以保持二十年前,曾在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建国五十周年《光辉的历程》一书刊登的“旅游书记——杨占春”的风采。

  “退而不休,为民不止。”杨占春努力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一位退休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