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时代新华章
——凯里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纪实
□杨 琼
近年来,凯里市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在州政协、市政协党组的领导下,坚持从市情出发,坚持政协特色,认真抓好文史资料征集出版和文史队伍建设,讲好凯里故事,为全市民族文化发展繁荣添油助力,赢得了社会的好评。
在传承中实现新发展。全力配合省州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组稿,完成了省政协关于《西部大开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州政协《黔东南百年珍影》《黔东南知青纪实》《三线建设在黔东南》《黔东南旅游故事》《名山名水》《名镇名村》等文史资料凯里部分的征集任务。以服务大局为目标,积极策划文史主题,编辑出版了系列史料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的《凯里文史资料专辑》,实现了被动领题开展史料征集为自主编纂、在传承既往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探索自身发展的新模式,文史工作在社会的关注度和美誉度有所提升,获得初步成效。纵览近年来凯里市文史资料的一个重大亮点,就是在注重原始史料归类整理的同时,极力凸显其人文特性,以纪实散文的手法,如实记载史料,生动诠释人文。如《凯里文史资料·西部大开发专辑》,以“亲历亲闻亲见”方式,记述了凯里市改革开放以来各条战线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唱响了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编纂工作迈出新步伐。按照市政协关于文史工作总体要求,紧跟上级政协步伐,召开了一系列文史工作专题会及文史资料选题、定题、定稿工作座谈会。秉承“细致、精致、极致”的工作态度,认真规划选题,以“西部大开发”“大美黔东南”“苗侗明珠·山水凯里”为主题,以“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为主线,组织征编相关主题文史资料集结出版,形成每年固定开展一个文史主题资料编纂、一个主题文史资料征集、一个主题资料的配合征集、每两年出刊一本专辑文史资料的基本工作模式,确保文史工作年年有主题、隔年有成果。征编过程中,追求全面兼顾,全方位多渠道征稿,确保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层层筛选精挑细选出成品,逐篇锤炼出精品,逐字逐句修改出上品,回应广大读者的关切和期待。《凯里文史资料·凯里旅游故事选》,设置了“红色经典、边地乡愁、史海沉钩、风土人情、人文集锦”五个栏目,再现了凯里多姿多彩的本土文化和故事,丰富了凯里文化内涵。正在筹划编纂的《凯里文史资料·凯里特色村寨选》,将从不同角度,反映全市各村寨历史演变、人文景观和特色风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力。此外,还将积极探索联合编纂方式,启动地方重大题材文史资料征集工作,形成更多的文史精品,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文史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要实现“补正史之遗,匡史书之误,补档案之缺,辅史学之征”,队伍是关键。通过努力,组建了一支以机关单位在职干部、离退休老干部文史爱好者为骨干的能写作擅摄影会编辑的文史队伍,团结带领一批政协委员和文艺工作者,持续有序开展文史资料撰写工作。继《凯里文史资料·西部大开发专辑》出版后,市政协采取以会代训形式,先后组织了多次交流会、培训会、改稿会,从文史的角度点评稿件,请上级对口专委领导培训讲解,有针对性地提升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一支爱文史、懂文史、有潜力的文史工作队伍初现雏形。
“两个作用”得到新发挥。立足专委基础作用和委员主体作用发挥,系统地组织委员开展每年2次以上集中学习培训和10次以上各种“请进走出”的政协业务培训,强化政治引领;持续组织专委委员开展传统村落、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特色小城镇建设、书香城市建设、中小学音体美教育等10余个主题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活动,为推动全市民族文化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力量。倾情组织委员履职,凝聚共识和参政议政“双向发力”、服务和管理“双向发力”,促进委员“六个一”履职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建真言献良策、抓示范求实效,发挥了应有作用。
每一点成绩都是一个进步,针对市政协文史工作中存在有的作品质量不高、一些亟需抢救征集的文史资料未及征编、文史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下一步,市政协将按照站得高、看得远、沉得下的要求,把文史资料放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去谋划和思考,做到有深度、厚度和力度;要反复推敲,尝试挖掘,填补史料空白,力争把产品做成经典;要沉下身心、深入基层收集史料,以严谨治学的态度治史,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治文,文史并重、图文并茂,谱写凯里文史资料的华章,让政协文史资料在新时代发展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