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下飞扬的青春
□本报记者 万里燕
少年、青年和老年的区别,其实不在于年龄大小,而在于梦想与现实在心中的比重。少年人初生牛犊,心中充满对世界的美好幻想和绮丽的期望;老年人看多了不尽人意的现实,曾有的梦想在一天天的生活中消磨殆尽;唯青年人既充分的接受了现实,又依然怀有梦想,更有丰沛的时间和精力去为实现梦想而努力——这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在任何一个群体里,青年总是中流砥柱,他们视野的高度决定了社会发展的高度,思维的深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的速度;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社会、对世界、对生命有自己新的探索和理解,他们所做的努力像一块块砖不断加盖在人类已建立起来的文明大厦之上。要判断一个群体是否是进步的、向上的,就看这个群体中的青年是否是有思考的、前进的。
在四大画种国、油、版、雕中,相比国画和油画,版画是比较年轻的画种,在中国艺术市场上所占份额也相对较小,但我认为,这恰是版画发展的优势所在:相比国画和油画已经相对成熟的技术,版画在技术和形式呈现上有更多的探索空间;因为受市场牵制较少,在学术的追求上可以更纯粹,因此尤其近几年间,我们看到版画发展的迅速及其巨大的上升空间。实际上,中国版画的学术水平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超过了国画和油画,比如著名艺术家徐冰的版画作品在世界顶级博物馆中长期与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几位艺术家同台展览,著名艺术家方力钧的版画在国际上也比他的油画作品评价更高。但在国内,普通民众依然对版画的艺术性了解不够,更多的人认为版画是印刷品而非艺术品。但随着人们审美的不断提高,大众对版画的接受度也随之不断提高。
深圳观澜版画原创基地的形成及不断壮大、中央美术学院组织成立了国际版画学院联盟,都为中国版画的良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地基,而近年来不断涌现的版画展览品牌,也为这座正冲天而起的版画大厦添砖加瓦。中国版画博物馆的“中国版画大展”、中国国家画院的“写意中国”、深圳观澜国家版画原创基地的“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江苏文投集团的“桃花盛开”、中国版画学会的“中国青年版画邀请展”等,作为目前国内版画展览高水平学术性的品牌代表,正激励和吸引着更多版画人及有志于版画事业的人们更上一层楼。7月9日在贵州美术馆开展的“青春飞扬——2019中国青年版画家提名展巡展(贵州站)”同样作为国内知名的版画展览品牌,致力于挖掘和推出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版画家,打造版画学术和创作的高端专业平台。
“青春飞扬中国青年版画家提名展”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主办,江苏大剧院精心打造,自2017年启动以来一直反响良好。参展作者来自全国各地,最终经专业评审委员会提名30名参展者,参展作品将在江苏大剧院首展后在全国重点美术馆巡展。从本次参展作品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青年版画人对当今各种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愿景和期待。比如贵州画家朱剑坤的作品《黔山:愚公的子孙们》刻画了在一片崇山峻岭间的施工场景:各种吊车、大货车在山岭间来回穿梭,虽然我们不知道这里在兴建什么,但是贵州人努力于大山之间开拓新生活的场景让人震动;再比如陈瑜婷的《机耕兴农图》,由12幅小图组成,每一幅都描绘了一个农间机械工作的场景,有的机械如播种机和插秧机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有的机械连80后都几乎不认识。在展厅遇到带着小朋友来看展的,就听到小朋友在好奇的问这些机械是做什么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画家创作中的思考——在城市化进程迅速的今天,虽然我们离农耕生活越来越远,但不代表我们能够放弃对农耕的关注。
在看完这个展后,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谌宏微感叹:“青春太好了!”我想他不仅仅是感叹“青春”的年龄,更是感叹如今这批青年版画家不断向上的朝气和创作中仿佛永不停步的思索,而这种“青春”的力量不仅对于版画,对于任何画种、任何年龄阶段的艺术家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