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582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7-11

织金县:“破四难提四力”夯实基层党建助脱贫攻坚

□杨 庭

  近年来,织金县立足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县情实际,以“破四难提四力”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建强战斗堡垒,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破解支部“作用发挥难” 提升基层凝聚力

  在一些深度贫困村当中,部分村党支部缺乏凝聚力、战斗力,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上因循守旧,干劲不足。织金县紧盯这一问题,以农村党组织书记“强身工程”为突破点,重点抓好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真正育强脱贫攻坚领路人。

  强化“定时体检”。以严格的考核体系,对现任村党组织书记进行科学合理考核,就其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体检,并进行精准研判,合格的留用,不合格的进行调整。目前,已完成对480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的分析研判,拟调整66名。

  强化“日常保健”。进一步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对现任村党组织书记进行政治理论、群众工作、脱贫攻坚工作业务、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培训,全面提升村党组织书记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截至目前,县级层面已对全县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轮训1次,受训人数574人。

  强化“及时换血”。以严格的用人标准,及时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进行“换血”,通过鼓励正式干部“下支部”,培育能人“当支书”,吸纳能手“进班子”等有效措施,解决无人可用等问题。目前,全县共培育党员致富能手800余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500余人。

  破解队伍“素质提升难” 提升党员队伍战斗力

  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当中,时有出现“党员不像党员,甚至不如普通群众”等突出问题,党员自身能力不强、带动能力弱化、理想信念淡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抓得不实。织金县在认真分析研判的基础上,以推进党员队伍“补脑工程”为发力点,全面加强对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培训。

  加强“业务训练”长技能。充分整合扶贫、农业、水利、金融、妇联等行业部门资源优势,把合力为农村党员“送技术送技能”作为主攻方向之一,使农村党员至少掌握1-2项技能,拥有一技之长。近年来,依托“十万农民大培训”载体,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700余期,培训党员群众7.2万人次。

  加强“创业培训”增门路。着力强化创业知识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党员根据当前市场需要及农村产业发展实际,提高现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拓宽农村党员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目前,已为每个贫困出列村培训5名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4000余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加强“思想教育”提素质。整合“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等平台资源,全面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引导农村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帮助提高农村党员党性修养,坚定不移跟党走。

  破解经济“发展壮大难” 提升集体经济增长力

  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村干部抓集体经济发展的意愿不强、本领不强,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织金县坚持问题导向,以推进集体经济“造血工程”为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保障。

  注重“考核激励”添活力。严格落实村干部报酬与村集体经济收益挂钩机制,严格兑现奖惩,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提取集体经济年经营性纯收入新增部分的30%作为奖励资金奖励村干部,切实调动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的积极性。

  注重“政策支撑”增动力。切实协调相关部门,抓牢“确权”基础,抓好“赋权”关键,抓实“易权”核心,完善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财政、土地、金融、人才等政策,为集体经济发展开辟顺畅之路。目前,成功引导32个试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46户申请“特惠贷”1612.5万元入股到合作社或企业参与经营。

  注重“盈利模式”激内力。紧盯“利润”和“市场”两个关键要素,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选择最佳盈利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县已成立村集体合作社500余个,共有486家企业(合作社)与2.4万户8.7万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全县集体经济积累达7328.6万元。

  破解群众“抱团集中难”提升农村群众发展力

  当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抓实,村民自治没有真正运行起来。织金县扎实开展农村群众“提神工程”,把党的主张、党的政策宣传落实到群众的心坎上。

  用好“村规民约”法宝。积极动员群众围绕“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目标商讨制定“村规民约”,并经村民大会通过将之固化下来,宣传到各家各户,发挥其有力的管束作用,提升群众精气神。

  用好“负面清单”工具。创新农村治理管理模式,将村规民约及集体决议作为主要内容,经村民大会议同意后严格执行,村民违反一条,纳入相应的负面清单,并予以相应批评、教育和惩戒,让群众真正参与到村民自治中来。目前,全县574村已将“两隐两争”等对象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并上报相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予以惩戒。

  用好“合股联营”武器。通过“合股联营”把农村贫困群众利益联在一起,让广大贫困群众抱团取暖,携手发展,最终形成强大合力,实现规模经营、共同致富、战胜贫困。目前,已在42个“塘约”试点村,引导19个企业、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80余个参与“村社民一体化”合作社经营,示范带动全县500余个村成立“村社民一体化”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