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570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6-20

“水稻村”变“黄精村”

——省国资委帮扶雷山县大塘镇乔兑村纪实

□王道东

  无产不富,无业不兴。

  5月27日,笔者在雷山县大塘镇乔兑村黄精种植现场看到,村民们忙着栽种今年最后一批黄精种苗,个个干劲十足,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高山深谷的乔兑村,土地支离破碎,海拔落差大,之前产业几乎为零,一直以来,老百姓种植低产水稻仅仅能解决温饱问题。

  好在这样的种植历史不再继续。

  省国资委结对帮扶乔兑村以后,参与想方设法帮助寻求脱贫路径。

  专家考察调研后认为,靠种植水稻来打赢脱贫攻坚战肯定不行,雷山大塘镇一半的森林属于自然保护区,发展重工业对环境破坏极大,也是行不通的。

  “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种植喜阴的中药材,种植黄精。”省国资委通过组织协调省中药材种植及县中药办联合对大塘镇的地理环境等进行考察后统一了意见。

  大塘镇乔兑、南脑等村寨空气无污染,水质良好,云缭雾绕,是生产中药材好地方,省国资委把推广种植黄精这种成活率高、适应性强、效益好的中草药作为一大扶贫措施。

  为把工作落细落实,省国资委及时成立了“贵州省雷山县黔晟扶贫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扶贫基金和扶贫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施黄精产业种植。

  “合作社负责流转土地和运作管理,组织农户按技术要求种植、管理和采收;公司负责提供黄精种苗、肥料和薄膜等物料,同时在种植、管理和采收等环节上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地租、劳务、管理等费用折算后分批支付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种植并经核验后,公司按第一年3200元/亩、第二年2200元/亩、第三年2200元/亩的标准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支付种植费用。”省国资委驻雷山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潘本均说。

  为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村民,鼓励村民参与种植的积极性,在发展黄精种植产业上,明确资金、销售、技术指导等均由公司全部承担,合作社和农户在无风险的基础上,可分享到80%的利润。即:利润50%归农户,30%归合作社,20%才是归公司。这些实实在在的惠农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大塘镇黄精产业的迅猛发展。

  “以前种水稻满打满算也只能挣1300元,除去肥料、种子等成本后,还是亏本的,仅能解决温饱而已,如遇到虫灾、水灾、旱灾等那就白干了。现在流转土地给合作社种黄精,第一年能分到3000元,我们都很乐意。”乔兑村第9组贫困村民杨光忠心中自有一本账。

  夏天的乔兑,黝黑的土地种满了黄精,有的黄精已经长出细芽,处处可看到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尤其是成片的黄精种植基地,这对山高谷深的雷山来说无疑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有的群众没种过黄精,他们认为黄精人不能吃,猪也不能吃,开始还存在观望思想,有的担心卖不出去,我们从‘改变思想观念、提升农民技能、强化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入手,逐步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扶持转变,激发贫困群众发展扶贫产业增强脱贫内生动力至关重要。”省国资委派驻乔兑村“第一书记”钱朝安如是说。

  在黔晟扶贫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统一规划下,目前大塘镇有南脑、乔兑、桥王、干角、年显、独南、龙河等10个村发展了黄精种植,种植面积已达800余亩,三年后,预计采收黄精160余万公斤,按市场价14元/每公斤计算,当地可获得2000余万元的收益,约800农户、3200余人受益,其中贫困户400余户、1600多人。此外,农户在地里干活还有劳务费,流转土地还有土地流转费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