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省新就业大学生住房保障工作的建议
□雷 昊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群体数量在逐年攀升。自2011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速度增长,7年间人数累计达到5075万人。2017年贵州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5.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些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不仅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还要面对住房、交通、生活等一系列难题,逐渐成为社会高速发展下的一个特殊群体。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GDP快速增长,增速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3位,社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加之我省气候宜人、生态宜居,特别是以贵阳为主的几个中心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到我省择业就业,为我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些从四面八方而来但家不在本地的大学生,在我省创业就业之初,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住房问题。目前,我省新就业大学生多数以租房为主,但是,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密度大,房价逐年升高,房屋租金高不可攀。新就业大学生收入不高,没有积累,毕业五年内靠自己能力买房的很少,个别大学生靠家庭支持贷款买房,成为典型的“啃老族”,增添家庭负担。
以贵阳为例,许多大学生实习工资仅2000元/月左右,除去生活开支已所剩无几,基本不可能在城市中心地段租房。迫于房租压力,他们大多数选择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环境条件较差的地段租房。每天上下班要花1—2个小时赶车,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部分新就业大学生为了上下班方便,通过中介等渠道选择就近与陌生人合租,但租金仍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且合租潜在安全隐患较大,近年来因合租所引发的恶性事件屡见不鲜。
因此,为改善在我省稳定就业创业的新就业大学生住房条件,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解决其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更好地投身我省改革发展工作中,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筹规划,提供优质稳定住房
2016年,国务院明确“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大学生和青年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凡符合条件的应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因此,为缓解我省新就业大学生所面临的巨大住房压力,建议财政、住建等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积极筹措资金,统一规划,专门针对在我省稳定就业但没有住房的大学生分区域建设一批公租房、廉租房。同时,对现有公租房、廉租房进行统筹整合,拿出一部分对符合条件的新就业大学生开放,为他们提供一批价格合理、环境舒适、交通便利、安全有保障的稳定住房。
二、建章立制,保障住房有效供给
在提供优质住房的同时,应积极成立专门机构对公租房、廉租房进行统筹管理,设立专项资金对房屋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升级,延长使用寿命,保障有限的住房能得到最大化有效利用。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对获得公租房租住资格的大学生实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将恶意损坏房屋设施、长时间霸占、转租等行为列入管控范围。同时,对已不属于公租房保障范围的大学生及时清退,让房源有效滚动使用,服务更多有需要的新就业大学生。
三、搭建平台,提升租赁服务质量
建议搭建规范的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及时将已筹集到的公租房、廉租房房屋信息进行发布,确保新就业大学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提供从租房申请、资格审查到批复使用、违规清退等环节的“一站式”服务,让新就业大学生租房更便捷、更安全。同时,将散乱的社会闲散房源整合起来,筛查选择优质住房,增加有效房源。通过提供更优质的租赁服务,帮助新就业大学生快速有效找到合适住房,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为我省的经济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省农业农村厅种子管理站副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