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551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5-17

突出重点 破解难题

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魏 俊

  党的十九大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也是工人阶级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产业工人作为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更是责无旁贷。

  2017年2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后,省总工会就把推进新时期贵州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各地各产业和企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广泛开展调研。从总体上看,产业工人已成为我省职工队伍的主体,占全省职工的70%左右;非公有制企业产业工人人数多于公有制企业;电子信息、大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从业人员剧增;产业工人队伍技能素质有所提高;绝大多数产业工人价值取向积极健康。

  虽然我省产业工人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新型工业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强国战略的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外资和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特别是产业工人中高技能人才比重不高。高技能人才分布明显存在大型企业占比高,中小企业占比低。国有企业数量多,非公企业数量少等。技能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一线技术骨干,我省有色冶金产业企业尤为明显。产业工人老龄化问题严重。一线普通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偏低。二是产业工人职业认同感有待进一步增强。在历次改革中,产业工人利益受冲击较大,当前部分化解产能过剩企业工人还面临着下岗失业威胁。一些企业存在用工、待遇不公正问题,普通产业工人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少,因此很多人看不上在一线岗位上打拼的产业工人,甚至连工人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当工人,产业工人存在“断档”风险。三是产业工人权益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非公企业逃避社会责任,不愿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有的即使签订劳动合同也不规范,就业存在短期化现象。职代会制度、集体协商制度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在一些企业难以落实。有的产业(行业)因经营不景气,仅仅为工人缴纳了部分社会保险,有的甚至无力缴纳、一直欠缴。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以农民工流动性大为借口,少缴或不缴他们的社会保险,也有少数农民工自己不愿参加社会保险。四是职业发展通道有待进一步顺畅。产业工人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身份泾渭分明,工人自我感觉低人一等。专业技术人员跻身管理人员甚至高管的通道是畅通的,而普通工人即便设置了晋升通道,但到车间主任这一级就到头了。按照国家标准设置的技能等级,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最少需要14年,产业工人中的绝大部分农民工向上晋升机会就更少。五是职业技能培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培训责任主体不明确、培训管理政出多门、培训方式与产业工人需求不相适应。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执行按工资总额1.5-2.5%的比例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国家规定。

  为了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一是要尽快出台《新时期贵州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出台具有我省特点的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进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帮助产业工人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让产业工人有更多获得感。

  二是要形成整体合力。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和工会、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共同参与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工作格局。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专长,加强对本系统改革工作的统筹安排、顶层设计,出台本系统相应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在补齐制度短板上下功夫。各级财政应予以充分的资金保障。

  三是要加强分类指导。坚持分类指导、分级组织、分步实施原则,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对象、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提高改革实效性。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力在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骨干企业中推进改革。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非公有制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入实施。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行业要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及时总结经验,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

  四是要加强督促检查。将改革实施情况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内容,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建立责权统一的目标责任制度。建立完善抓落实机制和督查机制,加强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和信息反馈,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工作,抓好跟踪督办。

  五是加强舆论宣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主要举措,宣传改革实施中的先进典型、经验成效,营造关心、支持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舆情研判,及时掌握舆情动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总之,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融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贯彻好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使产业工人在党的队伍结构中、在党的领导体制中、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在党的干部和人才队伍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发挥关键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