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何以成为世界旅游大国
西班牙王国在哪里?
对中国的小资们来说:西班牙在塞万提斯的小说里,在毕加索的画里,在多明戈的歌里,在哥伦布远去的帆影里……
对中国的驴友来说:西班牙还在斗牛士冰冷的剑光里,在皇马主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里,在弗拉明戈舞娘飘逸的红裙里,在油画般美艳的海鲜饭里……
一千个国人眼里,有一千个西班牙!
中国与西班牙的友好交流源远流长:早在罗马帝国统治的时代(相当于中国秦汉时代),中国的丝绸就在西班牙的贵族社会中流行。公元711年,安达卢斯王国第一次向唐朝派遣使节,被《新唐书》称为“绿衣大食”。南宋赵汝衡《诸番志》称当时的西班牙为“木兰皮国”。西班牙有45项文化遗产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位列意大利、中国之后,在全世界排名第三位。一个50万平方公里、20多个民族、4647万人口的西南欧小国,2015年却接待来自全世界的7500万游客,成为世界第二大旅游目的地国!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对万里之外的中国人来说,西班牙仍然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谜与大问号!
为了掀开西班牙多元文明神秘的面纱,2017年6月20~25日,我们中国民族文化访问团一行10人,万里迢迢,踏上了伊比利亚半岛神奇又美丽的土地。
西班牙王国,她的艺术
伊比利亚半岛是世界艺术的富矿带,在热烈如火的地中海阳光温情地抚摸下,同样热情如火的西班牙人哺育了许多世界级的大艺术家。建于1738年的普拉多博物馆(Prado),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亦是收藏西班牙美术作品最全面、最权威的博物馆,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并列为世界三大艺术类博物馆。该馆原是西班牙皇家私人博物馆,源自“西班牙天主教双王”斐迪南二世国王与伊莎贝拉女王的私人收藏,在费利佩四世时达到鼎盛时期,收藏有西班牙世界级大师委拉斯贵支、戈雅、格雷科、左巴朗、波森、杜尔等5000余件精品。走进普拉多博物馆,我们仿佛回到并不遥远的、黑暗的、中世纪的西班牙:委拉斯贵支的《宫娥》,戈雅的《卡洛斯四世全家》《裸体的玛哈》和《着衣的玛哈》,博斯的《创世纪·伊甸园》,范德韦登的《放下圣体》,鲁本斯的《东方三国王加冕》《三仙女》和《醉酒者》等等,涵盖了意大利威尼斯学派,荷兰与比利时弗兰德斯画派特别是西班牙本土画派的代表作品。而1881年后,以毕加索、达利、米罗和塔尔皮斯为代表的印象主义与表现主义代表作品,则收藏在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Musea Nacional Center de Arte Reina sofia)。该中心以毕加索出生年份1881年划线,收藏有绘画精品4000余件,雕塑名作1400件,素描作品300件,摄影作品3000件,装置艺术作品40件,建筑艺术作品30件。毕加索的旷世名作《格尔尼卡》和《蓝衣女人》,达利的《无尽之谜》和《希特勒之谜》,米罗的《棕榈树之家》,都是该中心的镇馆之宝。观众只需花区区25.6欧元(约合195元人民币),就可通读12世纪以来的欧洲艺术史,在如此缤纷、如此美艳的艺术世界里潇洒走一回,尽情享受世界级的视觉艺术盛宴。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黄亚中参赞坦率地告诉我们:西班牙王国在经济上是个二流国家,在文化艺术上是个超级强国!中国与西班牙的文化艺术交流,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要了解西班牙文化,必须读懂西班牙人!
西班牙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国度。在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腓尼基人、希腊人、迦太基人、罗马人、西哥特人、日耳曼人和阿拉伯人(摩尔人)就在这片土地上打来杀去,城头变换大王旗,各领风骚数十年,因而英雄人物也就多如西班牙牛毛。我们发现西班牙广场多,广场上青铜(或大理石)雕像同步多。走进马德里,市中心有太阳门广场,广场上立一尊熊抱草莓树的青铜像,那是马德里市的城市标志。西班牙“零公里”标志就在这个广场上,雄视这个“零公里”标记志的,就是卡洛斯三世国王骑马青铜像。每年12月31日,市民们习惯在太阳门广场吃12颗葡萄迎新年。而马约尔广场是费利佩三世国王1619年所建。这位自负的、有为的国王,当然也为自己在广场上树了一尊骑马铜像。大地女神广场是遍布大理石雕塑、喷泉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群,广场上最著名的雕像是生育女神西贝莱斯驾着两只狮子拉着的战车。西班牙广场北面是中国大企业家王健林先生花4.5亿美元买了又卖了的具有百年历史的西班牙大厦,据说王健林要重金改造这栋百年大厦,遭到文保意识超强的西班牙反对党的激烈反对!南面是巍峨的马德里皇宫,广场正中是塞万提斯大理石坐像与唐吉诃德骑马铜像。此外,马德里市中心还有如雷贯耳的哥伦布雕像、戈雅雕像,托莱多古城有伊莎贝拉女王雕像,塞戈维亚古城还有罗马人铸造的“母狼育婴”——战神之子罗穆卢斯和瑞摩斯兄弟雕像。在西班牙这片并不辽阔的热土上,千百年来,不同时代、不同种群、不同偶像的青铜或大理石雕像艺术相容相谐,可知西班牙国民的胸襟似乎宽阔于改朝换代之时热衷于毁灭前朝所有遗迹(包括思想)的某文明古国!“有价”的现代社会为“无价”的文物保护让路,岁月静好!
西班牙王国,她的国粹
我们调研畅游了西班牙的艺术世界,那么西班牙王国的国粹又是什么呢?这是我们此次西班牙多种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的重心所在!
西班牙历史上是一个城邦国家,当西班牙男人们从血淋林的战场走下来后,总不能让英雄的心、孔武的手和艺术的脚“下岗待业”吧?于是西班牙王国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国粹就应时运而生了。第一个国粹就是国人耳熟能详的“斗牛”。公元前218年—409年,罗马人曾经统治伊比利亚半岛700余年。罗马贵族们喜爱的斗兽游戏,自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西班牙人的斗牛国技。和天朝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不同,西班牙人喜欢与牛斗!西班牙全国现在有300多个斗牛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位于马德里市东部的那思慕塔斯(Las Ventas)斗牛场,这是一座穆德哈尔风格的建筑群(阿拉伯与西班牙本土建筑风格的融合),砖红色的圆形建筑群,在地中海耀眼的阳光下恍如火山凝结。每年5月,从圣伊西德罗节至秋风送爽的10月,是西班牙让世界疯狂的斗牛季。每周日下午,当斗牛士的红斗篷飘起来,重达500公斤的红眼公牛冲进场来,全场32000名观众如痴如醉,如癫如狂!我们仔细观察了一下,最贵的阳面的斗牛票只有9.9欧元(约合75元人民币),最便宜的阴面斗牛票只需5.9欧元(约合45元人民币),难怪斗牛成为西班牙工薪阶层的最爱了!西班牙斗牛因对人类的朋友“牛”的不人道广受诟病,据说今年就有2位斗牛士死在骄傲的公牛尖角下,西班牙百年斗牛史上所未遇也,流年不利啊!巴塞罗那市区已经立法禁止斗牛了。我们没有赶上斗牛的周日档期,只能看一看斗牛场外景,就匆匆走人了,斗牛依然在梦里!
第二个国粹就是“足球”。足球是男人而不是绅士的运动,西班牙男人远离了战场上厮杀,回到了足球场上厮杀!马德里同城就有皇家马德里和马德里竞技队两支球队德比(Double),马德里市“有产阶级”支持皇家马德里队,“无产阶级”支持马德里竞技队。同城德比数十年,足球流氓偶有出现,但毕竟没发展到“无产者”革“有产者”命的份上。皇家马德里主场是五星级的伯纳乌球场(Bernabeu),这是菲戈、梅西、C罗这些世界巨星驰骋过的绿茵场。这幢有点怪模怪样的建筑群建于1947年,可容纳80354名观众摇旗呐喊。Puerta57是球场附属的高级餐厅,据说C罗、梅西这样的巨星常在这里与绅士或美女吃小牛排。欧洲冠军杯刚刚休赛,皇马又夺冠,我们注意观察了一下皇马足球票价:最贵的只要30欧元(约合人民币288元),最便宜的只要13欧元(约合人民币99元),比起国内的天价球票,票价也不是特别“贵族”嘛!可惜欧冠赛季已过,皇马已经马放南山,我们也只能在伯纳乌球场外匆匆一瞥了。
第三个“国粹”就是弗拉明戈舞了。因为我们不远万里来西班牙展示中国藏、羌、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里有五位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团员,我国驻外机构特意安排我们体验了西班牙的国粹“弗拉明戈舞”!据说弗拉明戈舞与流落在西班牙下层社会的吉普赛人有关。当西班牙各邦国之间征战不休时,下层社会那些如蝼蚁一样的民众躲在黑暗的地下室里或山洞里,弹着忧伤的吉他,唱着忧伤的歌谣,旋舞着长筒一样的红裙,表情凝重地踢踏着快如闪电的脚跟,宣泄着心中的愤懑!我们体验了一个小时的弗拉明戈舞!吉他弹起来,美丽的西班牙女郎的红裙旋转起来,她脸上晶莹的汗珠几乎旋转到了我们一排观众的脸上!自始至终的凝重,自始至终的忧伤,自始至终的快节奏!好在西班牙最著名的用藏红花调色的、米粒颗颗夹生的海鲜饭味道尚可,但用西红柿汁和大蒜汁调制的西班牙冷汤,喝一口就差点吐了!
西班牙王国,她的城堡
从1492年伊莎贝拉女王资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近百年,西班牙迅速膨胀为跨越了欧、美、亚、非四大洲的“日不落帝国”。1588年,西班牙平趟五大洋的“无敌舰队”被英国人击败,“日不落帝国”从此开始风光不再了。西班牙国家考古学博物馆馆长安德烈斯先生(Andres Carretero Perez)认为:国力鼎盛时期前后西班牙建设的各种“门”和各种“城堡”,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灿烂辉煌的篇章,可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借鉴。
马德里市有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那就是位于独立广场的阿尔卡拉门(Alcala)。大约在1774年,卡洛斯三世国王命人重建了这座城门,其造型类似于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因而被西班牙人称为“小凯旋门”。当后来拿破仑的军队傲慢地开进马德里市时,西班牙人在这个门进行了有效的抵抗,现在这个“小凯旋门”还留有当时抗法的弹孔,不屈的、有骨头的西班牙人!
马德里市最精美的建筑群,就是马德里皇宫(Palacio Real)。在公元9世纪左右,这里是阿拉伯人托莱多国王建立的一个木石结构的城堡,坐落在一座雄视马德里市的小山上。1734年圣诞前夜,一把神秘的大火烧毁了这座城堡,1738年,费利佩五世国王认为那是“上帝的旨意”,于是他下令建一座全石结构的大火烧不掉的城堡。1764年,四方形大理石结构的新皇宫终于落成了。皇宫外观是正方形,类似于法国卢浮宫,内部装修则是意大利风格,富丽又堂皇,有帝王大厅、绘画长廊、御座间、御花园、卧室等2800个房间,内藏金银器皿、绘画、瓷器、壁挂等稀世珍宝无数,成为欧洲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奥地利甘泉宫的第三大皇宫。1931年阿方索十一世国王放弃王位,经过167年,马德里皇宫才回到西班牙人民的手中。如今只要10欧元(约合76元人民币),就可以遍览这座已成为世界著名博物馆的皇宫的昔日繁华与无尽荣光了!
世界文化名城托莱多有五个大地标:托莱多大教堂1226年动工,1493年完工,凡267年,才建成这座西班牙风格下的哥特式建筑群,如今是西班牙基督教教会总教区的第一大教堂,西班牙红衣大主教的教宫所在!两座塔楼高耸入青云,中间是“免罪门”,右侧是“审判门”,左侧是“地狱门”,但天主教大教堂拱廊又表现出阿拉伯人的穆德哈尔风格。印象最深的还有西班牙“天主教双王”主修的圣约翰修道院。修道院外两棵哥特式的松树(神灵感化),花岗岩石壁上悬挂的教派冲突留下的成排的、生锈的铁锁链,修道院内穆德哈尔风格的内饰,教堂外寂寞独立的伊莎贝拉女王雕像。白色圣玛丽犹太大教堂建于1205年,1270年建成,1405年又转为天主教使用,饱经800年沧桑,如今仍保存完好!在托莱多一个小小古城里,为什么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建筑兼容并包(不像耶路撒冷老城打得你死我活),为什么各教派都是“神的居所”最美丽、最雄伟、最壮观、最神圣,值得深思,值得借鉴!
西班牙文化行旅,如果有人问我的观感,我会悄悄地告诉他:洒满地中海阳光的西班牙,地下舞厅里绅士与美女“约架”的西班牙,松软海滩上浪漫慵懒的西班牙,千百年来与公牛过不去的西班牙,多种族多元文化正如《美丽的西班牙女郎》:
美丽的西班牙女郎,
人们都热爱着她;
她那么活泼可爱,
到处是一片赞扬。
(据网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