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苏权与李木富
□文/图 刘发生 文 德
在秀山苗岭山寨,流传一段非常感人故事:雅江乡苏家坡苗家人李木富,冒死掩护红军黔东特委书记兼独立师政委段苏权,给他治伤,让他重返红军部队,用善良朴实,抒写了苗家人对红军的真情厚谊!
一
1934年10月,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前身),从贵州回湘西前,任命18岁的段苏权为独立师政委,和师长王光泽率800多人、枪400多条,掩护主力东进。
独立师在黔东20多天,坚持游击战,大小战斗20余次,调动和牵制1万多敌军,成功地掩护主力向湘西进军。
此后,他们欲率独立师东进湘西和主力会合,遭敌围攻,200多人被敌分割,民团突击,几乎全部遇难。
段、王率主力600多人进入梵净山中,于11月25日由贵州松桃,进入四川秀山县,进抵古镇梅江场。
段苏权率通讯班几个战士走在队伍前面,当冲到梅江场中街时,突然,前面隐蔽的敌人开枪向他射击,一颗子弹朝他右脚踝打来,穿入脚踝骨。他失去支撑,倒在街上,无法动弹。子弹还在飞来,几个战士把受伤的政委背了下去。
段苏权右脚踝粉碎了,无法站立,王光泽师长和警卫员把他扶上马。脚踝钻心地痛,為了不伤士气,他强忍疼痛挺直了腰板。可是无法遮掩的血不停地滴落下来,染红了山路。师长、战士们看到政委一路流血,劝说他上了担架。他的脚继续滴血,染红了担架。
各地民团如闻到腥味的饿虎,蜂拥而至,一路发疯地围追堵截,战士不断在牺牲、被俘、失散,无法甩开敌人。
这时,弹尽粮绝,独立师陷入绝境。
师长收拢部队向山上爬,七零八落的队伍,拖着空空的肚子和沉沉的双腿,爬着陡峭滑溜的山坡,不停地摔跤。
师长心情沉重,段苏权也很纠结,身为政委无法指挥战斗,为师长分忧,连路都无法走,拖累4名战士轮流抬着自己,小心翼翼地爬着泥鰍般山坡,他心痛远远超过伤痛。
敌人前堵后追,战士们饿得头昏眼花。师长心急如焚,必须迅速将剩余部队带出,赶到湘西和主力会合。
一路流血的段苏权躺在担架上,脸色苍白如纸,痛得紧皱眉头,只能想法留在老百姓家养伤……
二
一个红军军官带着两个战士,把段苏权抬到秀山县雅江乡丰田村。这是一个深山小村,有几户人家,很隐蔽。
他们找到了贫苦厚道的裁缝李木富,李木富见到段苏权伤得这么重,动了恻隐之心,答应留下他养伤。领着担架上了山,找到一个月牙形的小洞,把他藏进洞里。
军官和战士流泪告别首长,匆匆去追赶部队了。
李木富房屋后有一岩洞,洞深三丈,荆棘丛生,一棚竹子掩盖着。10米左右深的小山洞阴暗潮湿,有一股泉水从洞里流出,喝水不愁。
当夜,苏仕华帮助李木富和妻子杨桂花,把岩洞打扫干净,选择干燥背风地方,抱来一捆稻草,铺一半在地下做褥子,留一半当被子,又找来一床棉被。
把段苏权转移到岩洞躺下,安慰说:“红军兄弟,你放心养伤。我们早晚给你送吃喝来。有我们的就有你的。”
第二天一大早,来了几个听到风声的民团。重伤的段苏权手无寸铁,无法抵抗。民团搜走了他身上的3块大洋,剥光了他的军装,只剩下一条带血的裤衩。民团头子抡起大刀,要杀他。
呆呆看着这一切的李木富,叫着团丁头目的名字说:“莫造孽罗!他是残疾人,动不了。图了财就行啦,莫害人家性命!他也活不长,你们就可怜可怜他吧!”
李木富是裁缝,曾经给这些团丁做衣服。头目恶狠狠地瞪了段苏权一眼,吆喝民团下山了。
由于没得到医治,伤口感染发炎化脓。怕走漏风声,李木富不敢请当地医生苏玉来家看病,只能去苏玉那儿买药。
李木富知道苏玉也是好人,便把这事告诉他。苏玉知情后,李木富每次买一吊钱药,总要多送一点药。
李木富用煮过的竹片刮去段苏权脚上的脓,用冷盐开水洗净,撒上中草药碾成的药粉,脚渐渐消肿了。
李木富白天外出给人家缝衣,晚上回家后首先就是去看段苏权,看他的伤口是否有所好转?问他吃饭没有?只要看到段苏权从枕边取出熟红苕,李木富就放心了。
李木富每天送点红薯稀饭、草药来,维持段苏权的生命。
三
一个月后,段苏权伤口基本癒合,脚板不能落地,李木富做了一只高脚马,让他左脚膝盖跪在上面,脚板不落地试走。
李木富想:高脚马是绵竹捆的,久了,绵竹断了怎么办?请苏玉医生儿子苏仕华做拐杖。苏仕华听不懂段苏权话,段苏权便画一个“F”形图,苏仕华便找木匠师傅雷子顺,做了两只F字拐杖,让他扮成叫花子,一路乞讨找红军。
段苏权撑着两根拐杖,一蹦一蹦地带动着身子往前挪。讨饭碗晃荡着,李木富夫妇站在村口,看着这个光着身子和双腿,仅穿一条破裤衩的乞丐,一跳一跳的可怜身影,鼻子一酸,流下酸楚的眼泪。
李木富家太穷了,连一身遮蔽身子的破烂衣服,都无法送给这个落难的红军伤员,只有两行眼泪悄悄流。
一个月后,李木富在湖南花垣街上,遇到拄着F型拐杖的段苏权,段苏权非常感动,两人抱头痛哭。他告诉李木富,他在洪安街头乞讨。这时有人对段苏权说:“跛子!快走,有人认出你是失散红军,还是当官的,要把你丢下河去淹死。”
李木富马上找船,把段苏权渡过清水江到茶峒,又送给他一百文铜钱,依依离别。
段苏权,拄着双拐,一跳一跳地走在陌生山路上,讨饭碗里晃荡着讨来的清汤寡水,他惦记着独立师的战友。他想不到,独立师已在1934年11月28日,全军覆没,师长被俘,12月21日,枪杀在四川酉阳龙潭镇。
段苏权在茶陵老乡刘维初等人帮助下,一路乞讨回到家乡,在家乡养了3年伤。伤好后,段苏权一心想找红军,知道红军去了西北,正在那里抗日,便直奔太原,见到八路军办事处主任任弼时。
任弼时见段苏权,惊愕得说不出话,以为遇到“鬼”了。他拍着3年来渺无音讯的段苏权,高兴地说:“我们曾给你开过追悼会,原来你还活着啊,好!”
段苏权将自己3年经历做汇报。任弼时听后,不断赞扬李木富和刘维初的仁义心肠,并说:“将来革命成功了,应该好好感谢他们。”
四
新中国成立后,段苏权多次打算到当年战斗和蒙难的武陵山区,寻找救命恩人,一直未如愿。
1983年10月6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军事学院政委的段苏权怀着多年夙愿,来到阔别多年四川秀山县,参加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大会。
在秀山县委、县政府领导陪同下,段苏权走遍蒙难地区,访问不少干部群众,查看5个山洞,由于年代已久,加上他当年也没给李木富留下自己的姓名和暴露自己的身份,始终没有打听到当年救命恩人下落。
公务繁忙,只得回京,并委托秀山党史部门,寻找恩人。
后来,段苏权回到秀山的消息,传到了李木富老人的耳中,老人万分激动,叫大儿子告诉秀山县委领导,介绍了当年掩护红军的过程,并邀老红军到家里做客。
秀山县党史研究室的人来到老人家里,弄清了50年前发生在雅江乡丰田村的传奇经历,找到救护段苏权几位老人:86岁的李木富;94岁的苏仕华;李木富爱人杨桂花已去世。
段苏权看到秀山寄来几位恩人照片,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写信给秀山县委说:“见到几位老人照片,我是多么地高兴呀!他们是红军亲人,理应受到新社会尊敬和爱戴。”
1984年4月,秀山县委、县政府,将一块“红军的亲人”的匾额,赠送李木富,转达段将军对老人的亲切问候;并送上段苏权寄来的1000元。
老人回顾往事,历历在目,千言万语,化作滚滚热泪……
段苏权没有忘记革命老区人民,更是时常惦记自己的救命恩人。而李木富做好事不图回报,只要求段将军能在村庄前的车田河上架一座桥,方便群众。
于是,由段苏权出资,车田村民献工、献料,在车田河上架起了一座水泥混合的鹅卵石桥。
群众就把这座桥叫做“红军桥”。
秀山县人民政府把掩护段苏权的岩洞立碑,命名:“红军洞”。碑上刻有李木富掩护红军伤员的事迹。
如今,秀山“红军洞”“红军桥”和“红军的亲人”李木富的故事,成了全国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谊深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