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537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4-19

推动“千企改造” 振兴实体经济

本版图文/本报记者 李 丽

铜仁:调结构促升级 提振实体经济

  2018年,铜仁市新启动“千企改造”企业101户、项目103个,累计实施“千企改造”企业395户、项目422个,改造面达65.9%。2016年“千企改造”工程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72.78亿元;其中,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完成39.44亿元、59.72亿元、75.7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分别为17.64%、29.8%、31.75%,技改投资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逐年递增。

  在“千企改造”工程的有力拉动下,去年1至11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5%,高出全省1.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3。同时,工业经济质量效益持续向好。去年,全市工业产品抽样综合合格率达97.9%,较2017年提高2.3个百分点,较2015年提高4.05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率为45.65%,较2017年提高8.3个分点,较2015年提高13.5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累计下降14.5%,企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大龙经济开发区入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碧江工业园被认定为贵州省清洁生产示范园区。

  围绕推动产业转型促进企业升级,加快推进“千企改造”。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市先后出台《关于促进锰产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铜府办发〔2018〕56号)、《铜仁市绿色制造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铜府办发〔2018〕81号),明确了产业发展思路;完成《铜仁市锰行业发展规划(2018-2025)》《铜仁市汞行业发展规划(2018-2025)》编制及《铜仁市“十三五”工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期评估,结合规划编制谋划工业项目666个,为“千企改造”工程深入实施提供了指引。

  按“市县联动、分级负责”思路,铜仁市级重点针对大企业、典型企业做好宣传发动,引导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作用。铜仁卷烟厂退城进园易地搬迁技术改造项目竣工投产;大龙中伟扩建年产1.5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竣工投产,启动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回收循环利用产业化项目部分生产线建成投产;大龙红星完成年利用10万吨钡废渣生产新型建材项目,成功改建6000吨高性能电解二氧化锰项目;汇成新材料扩建年产15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基础材料建设项目进入主体厂房施工阶段;铜仁金瑞年产10万号锰基新材料项目竣工投产……

  优化环境、提升服务,切实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全市累计帮助“千企改造”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及工业节能、安全、信息化改造等各类项目52个,获得改造资金8539万元。深入开展融资需求摸底,向省财政厅、省工信厅推荐上报16户“千企改造”企业给予“贵工贷”支持,推荐上报61户“千企改造”企业给予“贵州省工业及省属国有企业绿色发展基金”支持。切实抓好“放管服”改革,联动规划、国土、环保、安监等多个部门,实行“千企改造”项目网上审批,优化了审批流程。

  下一步,铜仁将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宣传发动工作,力争今年启动“千企改造”企业100户以上;对实施“千企改造”的项目,帮助进一步细化工作计划,完善分类、分层次帮扶工作机制,切实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并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介宣传报道改造成果、典型经验等,着力营造实施“千企改造”工程的良好氛围。

御诺乳业:打造黔品“贵羊羊”

  利乐钻装、杯装、罐装等,不同包装形式、风味不一的羊奶产品,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灌装、生产,排队打包的成品羊奶制品显得萌态可爱。

  在铜仁锦江河畔、碧江经济开发区内,全国最大的现代化全产业链羊乳综合加工厂——贵州御诺乳业有限公司(下称“御诺乳业”)正有序生产,醒目的“贵羊羊”品牌即将走进消费者视野。

  “我们公司的生产车间,采用瑞典利乐、意大利阿法拉伐、丹麦格兰富等国际一流设备生产企业的灌装机、UHT杀菌机、PE瓶整线、制瓶线、巴式杀菌设备等,实行全封闭生产设计,生产线应用自动杀菌、自动控温褐变与发酵、全自动CIP清洗系统、自动灌装系统等先进技术。目前,已经建成PE瓶羊乳酸菌饮品生产线3条、屋顶盒生产线1条、广口瓶生产线1条、倒置杯生产线1条、利乐钻生产线2条。”从事乳制品行业多年的该公司董事长曹曦,对公司产品及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据其介绍,御诺乳业的羊乳加工技术属于国内领先,2018年10月一次性通过ISO9001、ISO22000、HACCP3个体系认证审核,建成完善的产品追溯系统、各类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出厂产品质量合格率达100%。

  御诺乳业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集牧草种植、奶山羊良种繁育及羊乳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羊乳示范企业。该项目总投资7.16亿元,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3.66亿元、占地面积约200亩,包括生产加工基地及研发检测大楼104亩、生态养殖基地96亩。目前,液态奶生产设备已完成试生产,并于2018年9月正式生产;婴配奶粉生产设备拟于今年6月完成调试。项目达产后,预计年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2万吨、液态奶10万吨,可实现产值30亿元、利税5亿元以上,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全产业链羊乳综合加工基地。

  据了解,御诺乳业是种、养、加、销、研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公司拥有3000亩青贮玉米种植基地,拟建存栏7000只的奶山羊种羊示范场;拥有年产2万吨的婴配奶粉生产线、年产10万吨的液态奶生产线,销售网络覆盖全国18个省(市),产品检测室、研发室配置均属国内一流。

  在精准扶贫方面,御诺乳业创新探索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奶山羊代养扶贫模式,通过与农民建立多元持久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序推进农村基层“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其中,企业统一提供种羊、精料、牧草、设备、兽药、防疫、人工授精、牧场设计,负责鲜奶收购等;农户负责建设羊舍,提供土地、劳动力、青贮保证金;政府扶持免息低息贷款,给予牧场建设、设备、引种、青贮、保险、强制防疫措施等补助,并协调相关部门制定普惠扶持政策。最后,实现农户与合作社无风险、稳定、持续、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一扶贫模式正引领行业新发展。

金瑞锰业:“锰”虎出山显身手

  “这套MVR系统,结合开发的新工艺制备高纯硫酸锰,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它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突破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技术瓶颈。”贵州铜仁金瑞锰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金瑞锰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自主研发的设备可实现能耗降低60%。

  该公司车间内的反应控制室里,大屏幕上显示着机器运转的参数;窗外,大型MVR系统正运转操作。

  金瑞锰业成立于2003年,系中央企业中国五矿的三级子公司、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是贵州“千企改造”工程高成长性企业。目前,已依托长沙矿冶研究院的技术优势成立“贵州省锰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发明专利4项。

  该公司原来主营电解锰生产与销售,年产能为4万吨;2017年12月,正式启动10万吨/年锰基新材料技改工程,项目总投资49424.30万元,按年产5万吨/年高纯硫酸锰、4万吨/年高纯氧化锰、1万吨/年高纯无硒锰的规模设计施工,已于2018年4月分别经中国五矿、碧江区政府批准建设。

  据介绍,该项目将实现中国五矿·铜仁金瑞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内一流的锰基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中国五矿新能源材料配套生产基地及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品质最优的高纯氧化锰、高纯无硒锰、高纯硫酸锰生产企业。

  长沙矿冶院自建院以来,一直是国家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科技计划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取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1200余项,多年来持续开展关于高纯硫酸锰、高纯氧化锰、高纯无硒锰的相关研究工作,已开发出成熟、领先的制备工艺并应用于该项目中。

  在高纯氧化锰生产中,金瑞锰业采用固液分离与除杂一体化操作技术,结合医药行业常用的闪蒸干燥技术,形成国内首创的独特新工艺,可大幅降低能耗、生产成本,减少外排废水。生产的高纯氧化锰具有纯度高、活性强、一致性稳定等特点,可满足高端软磁铁氧体市场需求,具有显著的行业竞争优势。

  目前,国内尚无规模化、长期稳定的无硒锰生产技术。该项目采用新型添加剂替代二氧化硒、二氧化硫,辅以长沙矿冶院最新开发的制备工艺,可彻底解决溶液结晶等难题,确保生产稳定,产品品质、纯度更高(含锰>99.95%),将广泛应用于欧洲、日本、韩国等高端应用领域。

  该项目建成运行,有望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项目达产后,可实现营业收入79504万元/年,新技术、新产品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并辐射全行业,示范、引领效果显著;预计实现发明和应用专利20项,建成贵州省内上规模、上档次的省级分析检测中心。

黔东南:企业改造升级 工业经济提速

  今年1至3月,黔东南州累计实施“千企改造”企业93户,完成技改投资11.01亿元、同比增长11%,顺利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2016年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以来,黔东南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集约高效、绿色发展的主线,瞄准“传统工业生态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目标,深入推进全州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工作,使全州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品牌效应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有所优化、发展平台日趋完善,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工业产业扶贫带动性逐渐加强,工业发展实质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以来,黔东南涉及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占总项目的70%以上,带动技改投资效果明显,智能化改造水平明显提升。

  凯里市与华为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新引进兴锂新能源、酷备族科技、腾光电科技、黔阳慧智科技、亿迅云网络科技、北京景联传媒科技等13家智能制造化企业项目落地,计划总投资14.13亿元、已到位资金2.33亿元。

  贵州瑞讯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省级高科技成长型企业。全州年度入规2家企业,分别为贵州冠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大通科技有限公司,仅半年就贡献新增工业产值突破1.5亿元,为黔东南工业经济发展添加新鲜血液。

  2017年,煌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标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是贵州唯一一家进入国家“工业强基”工程的企业;2018年,该公司获得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工业强基工程”项目)1948万元,是全国唯一具备重结晶碳化硅内燃机颗粒捕集器(DPF)后处理装置专用载体产业化能力的厂家,成为行业标杆领军企业,为黔东南工业企业树立了榜样。

  绿色化效能持续增强

  强化淘汰落后产能。印发《黔东南州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实施意见》(州工信发〔2018〕58号)、《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黔东南州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黔东南府办函(2018)74号)、《黔东南州2018年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计划》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强化工作机制;拟定“黔东南2018年拟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明确4家砖瓦窑生产企业及煤炭为年度淘汰主要方向。

  完善环保设施建设。2018年,全州共完成污水处理厂行业、水泥行业、铁合金行业、火电行业、化工行业、酿酒行业等80家废气、废水重点污染源企业的自动监控设施建设工作,并与环保部门监控平台联网,自动监控数据总体传输有效率为97.78%,达到相关环保要求。

  清洁生产能力整体大幅提升。凯里经济开发区、镇远黔东工业园等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建设顺利推进,形成以岑巩红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黔东电力有限公司、贵州其亚铝业有限公司、贵州宏泰钡业等一批重点企业为改造示范性企业,带动了产业园区节能减排。

  质量品牌建设有新突破

  积极开展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年活动。制定《关于做好黔东南州2018年度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18年品牌培育工作的通知》《黔东南州2018年贵州省名牌等品牌培育计划》;按“一企一策”制定培育计划,将州内7家龙头企业列入年度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培育名单,将107家特色企业列入贵州省名牌产品及服务业培育名单,将凯里互联网众创产业园区、剑河县钩藤产业、榕江县人造板列入贵州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培育名单。

  引导中小微企业做好质量和品牌建设。麻江明洋食品有限公司作为黔东南特色食品代表企业,2016年以来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拥有外观包装设计专利7件、技术发明专利2件。通过实施改造升级工程,力争打造成全国最大规模的酸汤连锁加盟总店、黔东南食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

  印发《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黔东南州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打好“数字经济”攻坚战方案的通知》(黔东南府发〔2018〕9号)、《黔东南州万企融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州财企〔2018〕46号)等文件,有效推动大数据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

  黔东南州政府设立500万元“万企融合”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目前,全州已形成“万企融合”标杆项目培育对象12个,是目标任务的两倍;融合示范项目培育对象84个,超目标任务40个百分点;带动融合企业92户,完成目标任务的102.22%。其中,贵州兴富祥立健机械有限公司、贵州煌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全省“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名单,贵州煌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柴油车排气远程在线监控装置及云平台”获评全省2018年推动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优秀项目案例。

森环活性炭:用高端科技吸附大市场

  “技改让我们公司实现了质的飞跃,从原材料到中控,再到成品,整体的工艺流程均采用智能化生产,可减少人工近50%,同时提升产品各项质量指标,使其达到进口高端活性炭标准(主指标亚甲基蓝吸附值提升2-6ml/0.1g,焦糖脱色率提高10-15%,碘吸附值提高100-300mg/g)。也让我们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又改善了员工工作环境,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人机料法环’全方位完善公司体系,能更快更好更精准的为客户服务。”身为技术型企业领军人,贵州森环活性炭有限公司(下称“森环活性炭”)董事长舒洪南谈及技术改造总是绘声绘色。

  森环活性炭成立于2016年6月,是剑河县当年的招商引资重点企业,是一家专门从事活性炭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总部及研发基地均位于剑河屯州工业园,总占地面积80余亩,现有厂房27800平方米、办公用房4700多平方米,职工130余人。

  目前,该公司拥有年产5000吨的磷酸法回转炉生产线1条,近期规划从2018年开始分两期推进。去年,已启动第一期年产9000吨全自动生产线技改项目,将于今年5月正式投产,预计实现年产值1.5亿元;2020年启动第二期年产9000吨高端活性炭新建项目,预计2021年正式投产,两期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达产后国内木质粉状活性炭市场占有率将达12%。远期规划为5年内建成年产20000吨物理法活性炭生产线、4000吨高端活性炭生产线。全部项目建成后,总投资预计达5.6亿元,产值可达10亿元、实现利润3亿元、创造税收9000万元,吸纳就业人员600余人。

  企业创始人舒洪南也是技术研发带头人,从事专业活性炭行业26年。历经多年不断努力,在活性炭生产设备工艺上取得了颠覆性突破,该公司所有设备均为自主研发的非标设备,现拥有发明专利2项(11项处于实审阶段)、实用新型专利3项(12项处于实审阶段)。同时,森环活性炭积极与科研院校、业界精英广泛合作。目前,已与活性炭行业标准制定机构——江苏南京林科院林化所及北大施祖进教授等科研机构、人员合作,建立中国林科院林化所贵州森环博士工作站、贵州森环活性炭联合创新中心。

  森环活性炭的技术、研发实力雄厚,从产品研发延伸到生产设备研发,产品生产方法从磷酸法向物理法拓展,产品覆盖面从粉状炭向颗粒炭、蜂窝炭拓展,产品品质从低端原炭向精加工提纯高端炭拓展,并将产品从化工工业与民用延伸至军工、核电等技术前沿。通过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提升,产品做到可替代国外进口、甚至反超国外产品质量,填补了国内高端活性炭的空白。未来几年,它将彻底改变高端活性炭从国外进口的局面。

  据介绍,活性炭是利用木屑、果壳、优质煤等作为原料,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它作为一种高吸附性物质,具有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的双重特性,可有选择地吸附气相、液相中的各种物质,以达到脱色精制、消毒除臭、去污提纯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医药、军工等行业,发展前景、市场潜力十分客观。

  该项目技术主要采用森环活性炭非标配自主研发的生产设备,通过自动一体化操作系统,打造全方位的智能信息技术,在全国活性炭行业首屈一指,用于打造高端活性炭的生产、销售及研发;主要研究物理、化学联合活化方法调控孔径分布、提高比表面积,制备分级孔活性炭,在炭化、活化、洗涤、干燥及成品包装阶段均采用智能化数控技术完成,同时可采用智能系统进行数据参数控制。

  该公司致力于打造“绿色工厂”,对新厂建设严格要求废水零排放、废气达标排放、废渣无排放。针对以上几点,设备部、研发部专门采购新的洗涤设备及变更老旧洗涤原理,使其中原水更纯净、中水回收质量更高、废水回用更干净;针对废气排放使用最新的脉冲电晕技术,可实废气处理、脱硫脱硝率达90%以上;针对废渣产生实行工艺调整,使废渣均变成副产物进行销售,增加了公司效益。

  此外,该公司还提出全线生产一体化、智能化口号,现有设备均已到位,计划于4月30日完成“一键开机”,真正实现智能化生产,争当行业创新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