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24976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1-29

  节目主题

  2017年8月,贵州正式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颁牌辞说:贵州勇立全域旅游发展潮头,用山一般的坚韧积极建设山地公园省、做优做强旅游长板,促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让更多群众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如今,这个旅游资源大省已全面开启“举山地旗、走全域路”的全域旅游实践新时代。

全域旅游显红利

  主持人:观众朋友晚上好,欢迎收看由省政协办公厅主办,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政协报联合推出的省两会特别节目《两会面对面》,我是主持人徐兴海。

  今天的节目,我们有幸邀请到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副厅长、九三学社省委副主委汪文学,赤水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肖艳,贵州瑞银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来一起围绕“全域旅游显红利”的话题进行探讨。欢迎三位嘉宾。

  2017年8月,贵州正式获批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颁牌辞说:贵州勇立全域旅游发展潮头,用山一般的坚韧积极建设山地公园省、做优做强旅游长板,促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让更多群众分享旅游发展红利。那么,这个旅游资源大省是怎样“玩转”全域旅游,从而创造“贵州好风景”的?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

全域旅游“贵州风景”

  赤水蜿蜒,吟唱红色奇迹;“天眼”静默,遥望宇宙星河;梵净磅礴,浓缩人间绝色;苗侗民风,陶醉四海宾朋……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多姿、历史文化浓郁、气候条件宜人,和谐富集的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活态性、全域性等特征,成为全域旅游沸腾黔中大地的资本和底气。

  近年来,贵州充分发挥全域资源优势,确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旋律,坚持党政统筹、规划引领、全域配套,通过主体功能区布局、“旅游+”产业实践等,不断升级“快旅慢游深体验”服务体系、国际化旅游话语体系,着力构建新型旅游经济体系,进一步唱响了“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旅游形象品牌。

  在抢占全域旅游新高地的进程中,贵州以点带面、连点成线,把全境打造成公园、处处打造成景观、村村打造成景点,让游客感到“一山一水总关情、一景一物皆入心”;以大交通带动大旅游、大生态提升大旅游、大数据助推大旅游,走出了一条大众旅游时代以山地为特色,以高效旅游、绿色旅游、满意旅游为特征的山地全域旅游发展新路。

  如今,贵州已全面开启“举山地旗、走全域路”的旅游实践新时代,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行动、成效正镌刻在广阔的黔山秀水间,以强劲能量助推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主持人:按照“全景式规划、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路径,贵州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有一年多了。你们认为,贵州在全域旅游发展上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汪文学:刚刚过去的2018年,贵州旅游业继续保持“井喷”的发展势头,无论是旅游接待人数、还是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都达到30%以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突破9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9000亿元,双双实现破“9”。可以说,我们“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旅游形象品牌,已经逐渐形成风行天下之势。

  肖 艳:过去一年,赤水旅游业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首先,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800万人次;其次,到赤水来游玩的游客,人均旅游消费达到1300元左右。这份答卷,在全省旅游卷子中得分是很高的。赤水老百姓因为发展旅游,吃起“旅游饭”、发了“旅游财”、走上“旅游路”,从旅游行业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张 晓:瑞银鸟成立4年多,主要从事贵州苗族、侗族等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播,比如银饰、蜡染、刺绣加工、生产和销售等。作为一个民族文化从业者,我感受到了大旅游时代、贵州旅游业“井喷”带来的好处。过去,我们要想方设法把游客拉过来购买产品;现在,是游客络绎不绝地走进企业、展厅,一边购物一边体验民族文化。这样,我们的生意就比以前好做多了。周边的很多民营企业、涉旅企业,生意也都红红火火的。

  主持人:2017年,贵州开展了一次历时8个多月的旅游资源大普查,结果显示全省有单体旅游资源8万多处,但目前只开发了4万多处。从打造全域旅游产品的角度看,这些“隐形财富”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起来,使它们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汪文学:我们之所以开展这次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就是为了摸清家底,掌握全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和特征,为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旅游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旅游业持续保持“井喷”增长奠定资源基础。

  贵州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必须是在保护中开发、在保护中发展。全省各地有这么多旅游资源,不可能一时半会就全部开发完、利用完,所以要有计划、有规划,实施保护性开发。摸清家底、完善规划,我们才能准确、牢牢把握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实现旅游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肖 艳:目前,赤水正在全力创建遵义市唯一的5A级旅游景区。同时,在传统旅游业态发展非常成熟的基础上,我们着力推动休闲观光游向康养度假体验游转变。

  未来,依托全市1200多处旅游景区景点,赤水将盯准温泉游、亲子游、度假游等新兴业态,深度开发有特色、接地气的旅游产品,让更多游客留下来、住下来,把腰包里的钱掏出来。所以,我们要避免同质化的旅游开发,着力打造一批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让游客更喜欢多彩贵州旅游。

  张 晓:从企业的角度说,虽然我们是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但首先要敢于和擅于打破传统、守旧的观念束缚,充分结合现代生活与时尚潮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市场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不同区域的地域文化,开发出具有贵州特色、融入现代元素的系列产品,再有针对性地推向市场。按照这种运作模式,公司已经在省内和周边省市布局几个试点,收到了当地市场的很多好评。所以,我们对自身发展壮大充满信心,对贵州旅游大发展也满怀憧憬。

“吃旅游饭”兴业富民

  一路坦途、一路风景,这是很多人到贵州游玩的美好体验。凭借县县通高速、高铁时代到来、航空客运崛起、水路航运复兴形成的立体交通优势,曾经千山阻隔、天堑难越的贵州,如今让“说走就走的旅行”一点都不难。

  便捷交通提速全域旅游,使民族文化游、乡村体验游、生态休闲游等多元旅游业态风生水起。在“苗岭明珠”凯里,去民族文化宫游览、观展、体验,是许多外来游客的必选行程。这里的凯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由企业出资建成瑞银鸟非遗工艺传承基地,邀请苗族银饰、刺绣、蜡染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技艺,不仅让游人体验到传统、精湛的民间手工艺,也使一些濒临失传的少数民族文化重现生机。

  依托非遗资源、市场渠道优势,瑞银鸟把民族文化、传统工艺与旅游商品、贵州制造有机结合起来,致力于弘扬工匠精神、塑造旅游品牌。2017年10月,瑞银鸟亮相央视品牌栏目的舞台;两个月后,又成功登上享誉全球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成为传播中国民族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推动文化变现,是实施旅游扶贫的具体路径。瑞银鸟还积极携手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民族手工业,让贫困群众通过手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有效促进了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主持人: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旅游扶贫在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扶贫是全域旅游的核心指标之一,也是全域旅游的难点和重点。近年来,贵州在“旅游+扶贫”方面是怎样让贫困群众分享发展红利的?

  汪文学:旅游扶贫或者说“旅游+扶贫”,实际上是评价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举全省之力发展全域旅游,其中一项核心工作就是推动旅游扶贫。

  2017年9月,《贵州省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正式印发,提出实施旅游项目建设、景区带动旅游、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旅游商品、“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结对帮扶、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旅游教育培训九大扶贫工程,优先开发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2760个深度贫困村的旅游资源,力争旅游受益全省100万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这些工程覆盖全域旅游各个方面,目前已经带动8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剩下的目标任务有望在今年内完成,这个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肖 艳:作为国际级贫困县份,赤水在2017年10月成为全国首批、贵州首个全市脱贫的地方。2018年,赤水的贫困发生率在全省首个降到0.96%,也就是百分之一以下。这背后,少不了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扶贫的一份功劳。

  还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旅游业在赤水脱贫攻坚中的巨大作用。截至去年底,全市31万人口有超过7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在册建档立卡的2.8万户贫困户中,有超过1万人是通过参与旅游业脱贫出列的。

  张 晓:瑞银鸟是在全域旅游发展红利下成长起来的,理应承担反哺社会的企业责任,积极做好一些具体实事。在精准帮扶方面,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实施就业扶贫,为本地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过去,因为缺少资金、市场、资源等,很多民间匠人被迫背井离乡外出务工;这几年,由于全省旅游业“井喷式”发展,旅游商品的需求量暴增,吸引匠人们回来就业创业,传统手工技艺重新有了用武之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凯里市凯棠镇梅香村开展合作,有效推动了匠人回归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是实施教育扶贫。瑞银鸟专门设立“传承文化·圆梦大学”助学基金,为受助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岗位;携手慈善机构,在乡村小学打造“瑞银鸟·益童乐园”项目。另外,企业针对高校还有一个对口就业计划,目前已经解决300多名大学生就业问题。

  主持人:步入全域旅游新时代,加快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贵州当前面临哪些重点课题?下一步应该怎样破题?

  汪文学:下一步,我们要不断丰富贵州文化旅游的内涵,让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起来,这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做大做强全域旅游,必须打造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贵州旅游商品——它们是游客来到这里不得不买、来过之后带得走的东西。另外,我们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做得不够,比如四渡赤水、遵义会议会址等文化符号,还没把它们转化成文创商品,变成演绎文化的视听、影像产品。这部分,是未来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去挖掘、深造的。

  只有大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构建丰富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把贵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肖 艳:当前,围绕旅游新的六要素“康、养、学、闲、情、奇”,我们要做的文章还非常多。尤其是赤水,正处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去年赤水打造的高山旅游度假区,吸引大量重庆、四川游客到赤水来避暑,成为多彩贵州旅游的一张名片。但是,将这样的试点工作全面推开还要做很多,比如打造“商业+旅游”“康养+旅游”“情怀+旅游”等新业态。

  所以,我也想借助《两会面对面》的平台,为赤水旅游做一次推介:我们的旅游产品链还很缺乏、商机很大,希望全国各地的投资商都瞄准贵州、瞄准遵义、瞄准赤水,到贵州、遵义来投资兴业,到赤水来进行旅游开发、商品研发。

  张 晓:今后,瑞银鸟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全域旅游顶层设计下,团结更多旅游企业、旅游商品制造企业,共同做好贵州旅游商品打造和宣传;同时,通过自身力量与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打造能够满足多元化需求的产品,提高我们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我也希望通过瑞银鸟的努力,为贵州全域旅游、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主持人: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贵州拥有世界级的山地文明、世界级的活态遗产、世界级的文化千岛,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资源和优势,让我们在发展全域旅游进程中底气更足、信心更满、步伐更稳。

  旅游兴、产业旺、生活美。深入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贵州仍需进一步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旅游总体布局、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持续推动旅游经济跨越发展,如此方可拥有感动你我的美好未来。好了,感谢三位嘉宾来到演播间,感谢观众朋友收看这期节目,我们明晚见!

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副厅长、九三学社省委副主委汪文学

赤水市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肖艳

贵州瑞银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

节目录制现场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田锦凡 图片摄影/本报记者 李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