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 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
——访省政协委员郭毅
□本报记者 顾 怡
“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我一直牢记,政协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当省政协委员、贵州黔灵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毅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这样告诉记者。近年来,她除了做好企业本职工作,还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履行委员职责,积极参政议政,认直贯彻省政协会议精神,发挥政协委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在履职期间,她认识到必须要在思想上重视自身的素质提高,主动学习,学习政协及政治理论,学习与本职工作有关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已。通过积极参与政协有关的会议和各种调研考察活动,郭毅结合自身工作和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撰写提案,实现了做为一名政协委员“为民讲话,为民办事,为民谋福”初衷和责任,并将这一行动融入日常的本职工作当中,积极回馈社会。近年来,郭毅带领的企业贵州黔灵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努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五年时间,全省加盟店达到52家,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招聘,培训并安置就业达3.5万人次,为我省的脱贫攻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同郭毅委员交谈中她告诉记者,因为工作的原因,她比较关注的是我省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所思和所想。据预测,到2020年贵州老年人将达到66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6.14%。我省人口老龄化特征: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二是高龄化显著;三是空巢化严重;四是老龄化城乡分布倒置明显;五是“未富先老”问题突出;六是社会抚养负担日益加重。郭毅委员说,我省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不仅对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制度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冲击,而且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养老服务机构无疑也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近几年来,贵州省养老服务机构有所发展,但与养老服务需求的差距还很大。养老服务业总体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与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和老年人社会需求极其不适应。养老服务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性悖行的现象极为突出,使得国家出于调节市场、鼓励养老公益事业发展 初衷而投入的补贴、扶持发生变质,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
郭毅委员认为,加快发展贵州养老服务机构,必须坚持养老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和社会福利的性质,充分整合利用并切实发挥好政府、社区、机构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作用。坚持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公众化的服务对象、多样化的服务方式、专业化的服务队伍的养老机构发展方向,推进养老服务由社会救助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目标,基本实现不同收入层次的老人可以灵活选择养老方式。她建议首先要让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平等地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在大多数老年人一般养老服务需求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上,尤其要满足那些最需要长期照料和专业护理的失能老人的需求。第二是坚持养老服务机构的社会公益性和福利性。第三是鼓励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院、门诊等医疗机构,对其中符合条件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参保人员在养老机构所设的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可按照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 有关规定结算报销。第四是鼓励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以及职业技术、大中专高校毕业生到养老服务行业就业和创业。第五是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化管理,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水平。第六是加强养老机构专业队伍建设。第七是结合我省旅游资源丰富和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候鸟式、旅居式养老模式。
最后郭毅委员感性的说道,“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我深知所做的远远不够,我还要多用心去看,去听,去学,去想,去做……我坚信,只要我们满怀对祖国的浓浓深情,对政协的一片热爱,对人民群众如亲人般的感情,满怀对事业的热诚专注,我们就一定能够做成任何事情,并把任何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