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492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9-01-24

以优良作风保障政协工作落地见效

——十二届省政协开局之年作风建设速描

□本报记者 郑 霁

  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关系事业成败。十二届省政协以“抓学习、立规矩、强作风”开局,用严明的制度、优良的作风推动政协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各项工作迅速驶上快车道,成效明显。

  制度是作风建设的保障。省政协领导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要求尽快修订、完善或制定相关议事规则、办事程序,使新一届省政协履职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按照新一届省政协党组的要求,我们切实扎紧制度的笼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管作风。结合新修订的政协章程及全国政协相关规定,对省政协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和修订,严格遵照执行,切实规范文稿起草、办文办会、视察调研、接待考察等各项工作,严格管好省政协‘牌子、章子、票子’,规范省政协领导‘出行、出席、出访’等活动,做到‘对上负责、对下负责、对自己负责’。”省政协常务副秘书长胡巍说。

  同时,省政协对委员履职也提出明确要求,着力加强委员履职档案管理,将委员提交提案、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参加视察调研等情况一一录入履职系统,强化委员履职考核,引导和督促做好“委员作业”。

  制度管作风,作风连党风。8月30日,省政协召开全省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明确要求全省政协系统“要把作风建设进行到底,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大兴调查研究、真抓实干、勤俭节约之风,树立人民政协的良好形象”。一年来,一系列党的建设新举措不断推出,比如,在省政协9个专门委员会中新设立了分党组,将专委会分党组书记和副书记、党组成员的临时组织关系转移到省政协,编入专委会所在党支部。建立了省政协党组和专委会分党组成员联系界别和党员委员制度,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严格要求党员委员发挥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模范作用,中共界委员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以党的建设新成效促进履职质量新提升,确保作风建设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作风看会风,会风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在省政协全年100多次各种会议活动中,“座无虚席”和“精神抖擞”成为一种常态。“所有参会人员,会议期间必须严守政治纪律和会议纪律,严禁组织、参与和会议无关的活动,严禁互相宴请,互相送礼……”这是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委员驻地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的内容。类似这种“打预防针”的提醒随处可见,而且很具体,如“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现场统计出勤率、夜间抽查入住情况、吃集体自助餐、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据悉,省政协重大会议期间,都设置了会风会纪督查组,设立举报箱、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及时掌握会风会纪动态和受理违规违纪问题。

  作风问题无小事,“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作风建设必作于细,“改进作风就是要把每一个具体问题解决好,要从具体的小节、小事抓起,全面从严,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省纪委省监委派驻省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的同志说。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好风气一旦形成,便能成风化俗,带来风清气正。按照省政协党组的要求,省政协办公厅明确将2018年定为机关“作风建设年”,对不担当不作为进行专项整治。在省政协的示范带动下,全省政协系统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作风迅速转变。

  走进黔南州政协办公大楼,一条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保持‘一线’状态,克服‘二线’思想”。黔南州政协主席魏明禄解释到,“之所以让这条标语如此显眼,目的就是要让全体州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职工时刻提醒自己政协不是‘二线’,也是‘一线’,只不过不在‘火线’,克服‘船到码头车到站’‘二线部门歇一歇’等消极思想,切实转变作风,努力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作风建设“一子落”,政协履职“满盘活”。“如今在全省政协系统,无论是政协委员、还是机关干部,大家主动找事干,主动思考把事干好,确保了党的决策部署在政协系统落地见效、开花结果。”省政协相关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