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477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12-26

旧时元旦

□江辉生

  时光如流,转瞬间元旦节将近,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儿时过元旦的点滴记忆又悄悄地涌上心头。

  印象中,儿时的元旦乡亲们都称为阳历年,而在那个经济贫乏的年代,农村的老百姓对过阳历年并不是太重视,即使是元旦当天,乡下的孩子们也无法感受到节日的热闹氛围。而之所以对儿时的阳历年记忆犹新,缘于舅舅每年的元旦都会特意给我们送上一份浅浅的温暖。

  那时候,大舅在附近的一个垦殖场上班。垦殖场原为省农垦直属中型企业,当时场里拥有不少像样的产业,光职工就有四五千人之多,单位的效益非常不错。而我大舅当时在总场场部应该是一名中层干部,是个吃公家饭的人,令人很生羡慕。我和大舅平时接触不多,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的元旦,大舅都会托人捎来口信,邀请我们兄妹四人,在元旦当天去一趟垦殖场,说是场部过阳历年会在大食堂搞会餐,让我们兄妹四人过去吃点好的,改善一下伙食。

  那时候我和妹妹都还小,通常爸妈都会安排两个哥哥一起前往。我们村离垦殖场得有十几二十里路远,一开始哥哥都是吃过早饭就出发,因为是徒步走着去,去晚了就赶不上中午的会餐。再后来家里有了自行车,两个哥哥就骑车前往,俩人轮流着骑,不会觉得累,回来时还能带回点东西。

  在家吃过午饭,我和妹妹就会焦急地盼着两个哥哥早些回来,指望着他们能带回些好吃的或好玩的。只要老远看见哥哥们的身影,我们就会冲向前去迎接。而此时两位哥哥就会像凯旋而归的士兵,先是分享他们带回来的“战果”,然后绘声绘色地给我们描述垦殖场过阳历年的宏大盛况,直把我和妹妹馋得直流口水。

  那时候家里条件艰苦,吃饱穿暖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要想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却是很大的奢望。而舅舅喊上我们去他单位过阳历年,主要也是考虑到我家日子过得比较紧张,想让我们吃一顿好的,改善一下伙食,丰富一下营养。每年去舅舅单位过阳历年,两个哥哥都不含糊,每次都是吃得嘴上直冒油。回来时舅舅还会让他们打包带一些回家,给我和妹妹再改善改善。

  改善伙食固然是记忆里的一个方面,而印象更深的应该是,每次会完餐舅舅都会让两个哥哥带一些书刊回来给我。至今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当时有《青年一代》《大众电影》《正大艺园》《知识世界》《新体育》等不少非常流行的新潮杂志,令我爱不释手,天天抱着一遍一遍地翻看。那些旧时的杂志,这些年我一直妥善地珍藏。可以说,那些看似并不值钱的旧杂志,在那个文化闭塞的旧农村,打开了我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户,也拓宽了我儿时的知识视野,让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原来如此丰富多彩。

  岁月匆匆,好在我们仍可以停下脚步,回望来时路,那时的元旦,在平平淡淡中度过,却一直把欢乐的记忆,留在了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