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民成为脱贫攻坚项目的主力军
——民建会员周颖扶贫记
□东郎张超 本报记者 蒋兴华
认识省民建会员周颖,是在仁怀市学孔镇米山村。当时,民建省直三支部到该村调研贫困村脱贫情况,作为随同的一员,记者近距离地接触了周颖。仁怀市学孔镇米山村是国家二类贫困村,该村有13个村民组3965人,其中贫困户192户899人,留守老人912人,留守儿童861人,特困儿童20人,全村因地势较高,且偏僻,该村资金长年是负数,贫困现象极为突出。当了解学孔镇米山村的情况后,民建省直三支部到该村调研后,决定帮扶该村脱贫致富。作为民建会员企业,贵州天赐鸿福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颖在认真考察后,决定在该村打造国家级生态文化示范区天赐鸿福茶叶博览园,以“公司+农户”模式建立起茶旅文化产业园,计划发展茶叶5000亩。
“目前,我们已经栽植3个品种共2300多亩……”在项目现场,周颖说。
周颖是土生土长的仁怀九仓小湾村人,因家境贫穷,在少年时就外出打工。在有了些收入后返乡创业,曾从事过养殖、种植等多种产业,之后,从事酒业销售,自创了“周颖天赐鸿福”品牌。
记者了解到,周颖一直关注贫困群体生活,曾一次性给仁怀市后山乡村民捐助500多万元的衣被和物资;在仁怀义务开办羲之书法学校,花费100多万元,免费培训了3000多儿童少年;十多年来,每年捐助贫困学子上大学,直到他们完成学业。党和国家大扶贫与特色小镇建设的战略,给周颖的产业发展与扶贫脱贫找到了长效机制与契合点。2016年起,周颖团队深入国家二级贫困镇的米山村,种植茶园2800亩,同时开辟进山道路20多公里,各项投入2600多万元,带动米山村496户2584人在该项目中受益,仅春季劳务一项,就使得130户346人脱贫,脱贫比例达44%。米山的项目只是周颖创办的“贵州天赐鸿福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一部分,整个项目计划用地3万亩,终极目标是建立产城乡一体化的田园综合体,吸引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就业创业,就地城镇化,在2020年之前全部脱贫,实现小康,进而建立起集绿色有机茶叶与中药材种植、养身与休闲旅游、国防体育和会展、酱香酒文化园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周颖的贵州天赐鸿福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专业从事12987酱酒研发及生产销售,公司旗下有贵州颖弘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年生产12987酱酒1500吨,年生产投入4000万元,解决酿酒工人就业170余人,酒庄库存基酒保持在7300吨的规模。
与一般爱说话的企业家不同,周颖给记者的感觉话语极少。也许,用“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概括周颖是很贴切的。周颖销售并存储酒,是强项,而且做得风生水起,为何会去做文化产业园?
周颖说,茶旅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规划以旅游为导引,以茶叶和中药材种植的现代农业和深加工产业相依托,打造符合贵州生态立省的高端休闲养生新兴产业,同时充分利用仁怀酒都的优势和资源,建造优势酱酒园区,打造仁怀酱香文化生态名片;园区内规划有功能各异的建筑群,为大中型会展提供条件,发扬学孔红色文化传统,建造国防教育与军训基地,着眼于培养下一代的全面素质,体育设施的规划可以提供全民健身的大型赛事,为学孔以及辐射仁怀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周颖介绍,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将按照国家建设田园综合体系和贵州森林公园战略要求,充分发挥项目产业“四融合”的示范引领作用,暨茶旅融合、茶酒融合、茶特融合、茶艺融合,从而带动农村三产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营造爱农、护农、助农的社会氛围。在项目推进后期,要完成2020年脱贫的硬指标,将遵循国家特色小镇建设规范,城乡一体化就地城镇化,学孔镇米山村扶贫脱贫目标的实现,达到新常态下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阶段,同时还要创建新模式,即对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出核心引擎与示范作用,同时要发挥茅台机场空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实行绿色开发,规划在第二个5年计划时间内(2021-2025)项目区域内实现:湖清澈、草遍地、林茂密、果四季、山青翠、水直饮、花五色、优空气的美好环境。
谈及下一步,周颖充满信心地说:随着项目的推进、延伸,努力吸引外出打工村民返流创业,从根本上解决当地老人无人抚养,孩子没人照管的社会问题。与之匹配的创研培训中心,也在项目规划前列,不仅要培训技能,还要进行素质教育,使当地村民成为脱贫攻坚项目的主力军,成为享受发展成果的主人,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