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靖:共享富民政策 积极回馈社会
□本报记者 潘 建
“水有源,树有根,民营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培育扶持。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回馈社会,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近日,省政协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中”新闻采访团走进镇宁县,镇宁县政协委员、金瀑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陆靖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金瀑公司在陆靖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和推行“入股分红”“加工回收”“产业输入”“务工就业”等四种利益联结模式,发掘茶产业利益链接,坚持产业扶贫,直接、间接带动茶农和贫困户脱贫,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地情、突出民族特色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具有“小树叶、大市场、广就业”的行业特征,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多次得到省、市、县有关领导充分肯定。
“产业输入”助推脱贫攻坚
革利乡水牛坝村是镇宁县省级贫困村之一,全乡分布有古茶树59000多株,多年来由于交通不便,缺乏有效管理,茶叶产量不高,销路不畅,没有人愿意在种茶上下功夫,导致大量古茶树自生自灭。金瀑公司凭借自身实力和黑茶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多次实地调研,探索出“公司建设、贫困户管护、订单收购”的产业输入模式,即头两年公司投入建设,成型后无偿交由贫困户自行管理,公司按市场价回收茶青,将农户就地发展为自己的产业工人,实现产销无缝链接。公司集中整合革利乡夏秋茶资源,即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据陆靖介绍,2018年,金瀑公司在革利乡新建茶园4300亩,投产后直接带动10个贫困村1500余户6000余人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实现人均年增收近4500元以上。金瀑公司通过多次茶叶种植栽培和管理培训及大量收购夏秋茶原料,让老百姓得到了家门口的实惠,让大家尝到了茶叶种植的甜头,现在,积极踊跃参与金瀑公司的产业输入合作模式,争相把自家的土地用来发展茶业生产。
“入股分红”助力扶贫事业
2017年金瀑公司与双龙山街道办签订脱贫合作协议,双龙山街道办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00万元,作为150户贫困户556人的股份,以“入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模式注入到企业,第一年分红为入股资金的6%,每年递增1个百分点,第3年归还入股300万元。帮助农户就地就业65人,其中解决2名残疾人员就业,解决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20人就业。
2018年,金瀑公司分别与镇宁县双龙山街道办事处、革利乡政府签署脱贫合作协议,整合辖区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370万元以特惠贷方式贷款入股金瀑公司,入股以3年为周期,第一年公司按贷款入股资金的6%分红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递增1个百分点,第三年期满后,公司连本带息归还全部贷款。仅此一项,使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500元。
守望相助,一份担当一分责
“一个企业存在于社会,在获取社会资源、赚取利润的同时,更应注重自身对于社会的回报与贡献,也就是社会责任。”陆靖经常对他的团队人员这样说。同时陆靖也始终用行动去践行,作为政协委员,他时刻牢记着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自扶贫攻坚启动以来,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扶贫攻坚的时代浪潮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为扶贫尽责、出力、献爱,用实际行动展示着他政协委员和民营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陆靖给公司定下了“三个凡是”,要求全体员工严格践行:凡是建卡贫困户及贫困户子女,到金瀑公司务工,同等情况下优先接纳;凡是建卡贫困户采摘出售茶青,每斤按市场价提升1元收购;凡是建卡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他优先购买。每年仅在自有茶园管护、采摘等环节,就直接带动贫困户830余户,安排季节性就业达1650人,户均增收达2500元;在茶叶加工对外收购茶青环节,年带动农户达2500余户,户均增收达1800元,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
在陆靖的带领下,金瀑公司当前正积极筹备贵州生态黑茶核心产业园区建设工作,推动茶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务工就业,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以实际行动助推全省茶产业强省的战略目标。
“未来3至5年,金瀑公司计划将发展订单茶园及股份合作制茶园15万亩,每年可直接、间接使10000余农户近40000人口受惠,户均增加15000元以上,为5000余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季节性就业机会,带动更多的贫困农户实现增收脱贫,同奔小康。”陆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