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450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11-08

探秘北朝鲜 了解一个真实的社会主义国家

□杨 怡

  到北朝鲜,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

  在这个国家,爱是最重要的事。

  墙上的彩色宣传画,画着不同图案,有的是孩子们站在金日成主席身边捧着鲜花,有的是一个小一点的被他抱在怀里、一个大一点的被他微微搂着,很亲切的样子。还有的是一群孩子在向金日成主席招手欢呼,脸蛋红扑扑的。它在告诉朝鲜人,这里的孩子肯定会幸福。

  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爱不一样,没有那么多想象力也不会随性。当兵的男孩个子不高,让人误以为是13、4岁的孩子,好像是营养不良,但并不会失掉男子气概。人性是脆弱的,朝鲜人当然不例外,有一次在车上遇到暴雨,看到集体田地里做农活的人非常脆弱地在坐在地上淋雨,很怕他们会得病,但他们内心却是坚强无比,对领导人的庄严宣誓又会让他们莫名地振奋。

  北朝鲜人,灵魂未必有高度,内心也不敢轻易调整,有一些禁锢,但看似无力却保存着元气。午饭未必让他们吃得饱和富有营养,但每样冒着热气和香气的食物会让他们专心无比、味美无比。朝鲜姑娘找对象首要条件不是合眼缘和兴趣相投,是对方离党员还有多大的差距。

  这里的人不是那么自信,所以不至于自满,没有疑问所以不在乎疑问会不会被岁月揭晓,但他们置身群体,见容于很多东西,依然有很多敬畏和爱。

  北朝鲜,你在这个国家,感受不到熙熙攘攘的人类世界。

  在这里,很重要的事情,是集体农场里的朝鲜梨和苹果有没有结出硕果,是国营工厂里生产的朝鲜特有的高丽参、人参茶、人参糖不能有掺假,是他们和韩国的军事分界线、神秘又紧张的板门店,是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匹布、一张纸、一支笔、一度电。

  灯会突然黑掉,隔一会儿又亮起来,人们不会对停电抱怨什么,好像因忠诚而有的光芒自会照进心里。没有低头族和手机控,所以没有人在专门地谈论颈椎病的危害。中国曾经是自行车大国,我想如今的朝鲜才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大国,自行车和公共汽车是穿行城市的交通工具,火车是他们从一个城市到达另一个城市的交通工具。

  社会没有什么多样性和物质并不丰富,所以不至于物欲横流,没有逸乐也没有哀愁更没有心事。

  眼前一切,呈现出令父母那一辈人怀念的气息,就像是七十年代中国的日常生活,让人内心非常静谧。

  金银淑,24岁的朝鲜女孩,她是我们这次朝鲜之旅的导游,高高瘦瘦、鹅蛋脸、面目清秀,但眉目之间充满理智,事事考虑的都是她们这个民族的利益。

  她总是时不时来看你正在看的视频,看你有没有看韩剧,因为朝鲜不允许人们观看韩剧,来之前下载的也不行。她向我借过两次相机,一再确认我的镜头没有超过200厘米。她警觉的注意力,并不让人喜欢,但热烈激昂的情绪,精神气质的纯粹,又让人想那样的心是不会被很多东西腐蚀的。假使它们被一两样东西腐蚀,也尚能自我救赎。

  关于政治的话题实在是太占比重,以至于她很少讲这个民族的古典、神话、宗教、传说、民俗,或许她口中的政治已经在呈现古典或神话的投影,但是那些心灵之中的记忆和情感,我并没有听到。虔诚、贫乏、敏感、压抑、加倍的努力,导游金银淑成了谈不上是可爱和有趣的人。

  四天的行程结束,金导想我把一枚小熊别针送给她。我便送给了她,希望介于感情和感觉之间,她的经验中能多一些心灵的东西。

  来这里的人,有人是专门带了礼物来的。

  他们是专门为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来扫墓的,他们大部分都会买一束鲜花,默哀、鞠躬、献一束花、站在纪念碑前心情激动地留影。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是志愿军先烈的后代,和老伴一起来,对战斗英雄的事迹如数家珍,对父亲参与的每一场战役的细节了如指掌。那种爱的情绪,那种对父亲的哀悼,那种对这个邻邦国家的向往,抵达父辈当年浴血奋战的土地之后的激动……

  中朝两国是“唇齿相依”的亲密盟友,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高举抗美援朝的旗帜。十几万中国烈士牺牲于此,中朝友谊塔上朝文的“友谊塔”三个字是金日成亲笔书写的,这座建立于1958年的具有仪式感的塔是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时和金日成首相亲自选址的。

  我没有遇到哪一个来祭拜亲人的人站在中朝友谊塔下大哭一场,但是我很期待一场哭声,这比任何布告、报导、演说、雕塑品都纯正和有效,它将是最高意义的宣传,让我们这一代人知道怀念是有时空和对象限制的。

  抗美援朝为新中国赢得了此后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对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英名墙”上的名字,有的在某一场战役中用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眼,有的用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全歼重型坦克营。

  有50军149师447团坚守50昼夜,圆满完成防御作战任务,被授予“白云山团”的荣誉称号;有志愿军15军45师在上甘岭战役中与美军激战43天,在美军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下,坚守住阵地;还有志愿军文工团舞蹈演员,在慰问演出中,遭遇车辆翻车……

  很多国外的记者专门采访“脱北者”,以此揭秘朝鲜,但朝鲜人不需要真相。吃饱穿暖就已经是非常良好的生活了,人和人之间不互相欺负,大概也不会互相谈心。

  一个家庭,父母健在,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弟妹尊崇,成绩优异,受到老师和领导夸奖,再入党,很优秀的人才能到平壤那样的大城市生活,一辈子大致平安。北朝鲜还是充满爱意和阳光的。

  没有太多的信息和文字可以帮你了解这个国家,百闻不如一见,凡事只有亲身感受。反正我不是来检阅的,也不觉得它有秘可揭。在朝鲜无网络无信号的日子,还让人静得下心来看几本书,还让人安心品尝了一些高丽参炖鸡、泡菜烤肉、朝鲜冷面、游客给出好评的朝鲜雪糕,还听了几个关于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