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休闲旅游的不断发展,一些小而美和小而特的“民宿”成为新兴住宿业态。2018年10月13日,“贵州特色民俗民宿文化旅游论坛暨特色民宿创业交流会”在贵阳市举行。本次论坛活动通过独立演讲、高端对话、深度分享,深入探讨了当下贵州民宿在地方文化融合与特色化发展方向上的路径。
让地方文化成为贵州民宿的独特脸谱
□本报记者 曾 丹
传统民居助力民宿开发
“近年来,随着休闲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省一些小而美和小而特的‘民宿’正在成为新兴住宿业态,极大地丰富了我省旅游业的内涵。”记者从省旅发委了解到,得益于我省多姿多彩的传统民居,全省民宿开发成就突出,已成为旅游业不可或缺的元素。
“贵州传统民居具有依山就势、高低参差,表现独特与环境结合的山地建筑形态。”省民族文化研究所的专家指出,无论是黔中地区的岩石建筑,还是黔东南苗乡古镇的木质民居,都深受游客喜爱。
“我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气候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大多数地区雨水充沛,因此,传统民居房屋顶部基本采用坡屋顶形式,砾瓦盖房,以利排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贵州终年受暖湿气流影响,传统民居都充分考虑防潮效果,多采用木架结构的“干栏”式建筑,成为眼下开发民宿的一大卖点。
“贵州森林植被类型丰富,包含有各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地暖性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以落叶阔叶林以及竹林等,这些为构建木架结构的传统民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专家认为,贵州的传统民居结构中的柱、檩、梁、围壁和窗等,几乎全部采用优质的木材,开发出来的特色民宿在全国都备受好评。
同时,在贵州的许多喀斯特地区,传统民居采用石头砌成石板房,再配以石头寨墙和古堡,打造成的民宿简直就成了游客心中的休憩天堂。
“贵州提出了建设100个示范小城镇的战略,将建设了一批旅游小镇、白酒小镇、茶叶小镇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有专家指出,在特色小镇之上,以传统民居打造成的民宿,一定会成为贵州旅游住宿业中一个耀眼的亮点,小民宿构造出的大市场也肯定会越来越吸引着社会方方面面的注意力和关注度。
谏言贵州民宿升级路径
2018年10月13日,“贵州特色民俗民宿文化旅游论坛暨特色民宿创业交流会”在贵阳举行。本次论坛活动邀请到省内文化学术专家、民宿行业领军人物、创业家及民宿从业代表通过独立演讲、高端对话、深度分享的形式谏言贵州民宿升级路径。
“民宿多在乡村或者城郊。宿在农村,可以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带动农民致富。”有专家指出,实现这一目标,民宿只是载体,或者说是个引子,其背后的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才是政府要真正关注的重点。
“经营者利用农村房屋,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经整体设计、修缮和改造,为游客提供具有乡野休闲养生功能的住宿场所。”有专家认为,当前的一些“农家乐”,在本质上符合了乡村民宿的定义,但在形态上,需要加以改造提升。
“目前,在精品民宿和粗放型农家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产品断层。”有住家指出,我省农家乐床位数高达10万余张,但在这10万余张床位中,能符合当前都市主流消费群需求的产品不足总量的百分之一,大部分是住宿价格不足百元的低端产品。而目前在各大会议、论坛中广为传播的民宿,过夜价格都已接近或超越城市四、五星酒店的价格水平。
“众多民宿都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上颇见功力,并都附送一个精彩的民宿主人的故事,以此为核心吸引物。”有专家指出,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住宿空间、有保障的卫生和服务、丰富的乡村体验,就足以满足乡村度假的需求。所以,民宿产业,说到底还是服务业。比起“故事”,能维续民宿长期健康运营的要素,是懂得经营管理和服务的人才。
在本次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还建言当下贵州民宿开发要以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吸引万众创新为根本出发点,在创意观点的融汇中全面地推动民宿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发展。
打造贵州独特文化脸谱
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是一个布依族与苗族聚集的村落,有600多年历史。进入村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布依风情第一寨”九个大字。穿过寨门,一幢幢具有布依族风情的三层楼房点缀在绿水青山间,一如巨幅水墨画卷。
“近年来,纳孔村依托临近的双乳峰景区和三岔河景区,大力开发民宿,助推旅游发展,从一个贫困村变身为富裕村。”10月14日,记者在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探访时,村民郑毓均介绍说,为了发展民宿,村里对民居进行了大力改造,遵循乡愁设计理念,尽量保留原有古迹,为旅游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改造中,现代文明和历史文化怎么融合,是我们考虑的第一要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村建筑均为穿仿式结构,斜屋面、风火墙,既保留民族特色,也融合现代元素,改造而来的民宿,已成为了多数游客再访纳孔村的主要因素。
“纳孔民宿长期客源爆满,主要原因是游客对民宿民族文化的认可。”有专家指出,纳孔民宿十分注重当地民俗文化的挖掘、开发应用:在建筑风格上尽量保持原汁原味;在客栈配套物品开发上,主动融合当地民俗文化符号,既增加客栈的舒适度,又增强游客的文化体念感。
“黔东南增冲村是我省有名的传统村落,其民宿发展不如人意就因为文化运用的欠缺。”在10月13日举办的贵州特色民俗民宿文化旅游论坛上,有专家指出,增冲民宿存在风格雷同、本土文化结合度低等问题,特别是从业者对文化价值认知度低,导致传统村落保护与民宿开发没有有机融合。
“民宿要融入到贵州的风景、人文、民俗文化等大环境中来。”有专家认为,做好民宿要以“民俗、民风、体验、服务”8个字为核心,突出贵州民俗文化,提供有温度的体验服务。
贵州的传统民居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建筑特色,是自然条件、民族渊源、宗教文化及美学意识等多方面的融合体。”有专家指出,贵州地处多民族聚集地,传统民居建筑构思巧妙,造型轻巧,结构精湛,使用材料因地制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民居打造出来的民宿,极具民族文化的内涵,颇具卖点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