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马老板 你好马老师
□张玉洁
9月10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发出题为“教师节快乐”的公开信,宣布将于明年教师节辞任阿里董事局主席。
一年后的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即2019年9月10日,他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由现任集团CEO张勇接任。
至于未来去向,马云在信中间接给出答案:“我想回归教育,做热爱的事会让我无比兴奋和幸福。”阿里巴巴称,教育、脱贫、环保、公益等都是马云长久以来已投身及将更投入的事业。
马云在信中盛赞合伙人制度成为此次“交棒”关键,接任者张勇正属合伙人序列。他说,这标志着阿里巴巴完成了从依靠个人特质到依靠组织机制、人才文化的企业制度升级。
未来或投身教育事业
阿里巴巴称,这是马云深思熟虑、认真准备10年的计划。10年前,阿里巴巴创建合伙人机制,解决规模公司的创新力、领导人传承、未来担当力、文化传承问题。马云在信中说:“我们相信只有建立一套制度,形成一套独特的文化,培养、锻炼出一大批人才的接班人体系,才能解开企业传承发展的难题。为此,这十年我们从未停止过努力和实践。”
他还表示,继续传承“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伟大使命,就需更多马云、数代阿里人去为之奋斗,“我们创建的新型合伙人机制,我们独特的文化、良将如潮的人才梯队,为公司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马云选择在教师节当天发出公开信,且以一位老师的骄傲写道:“作为教师出身的我,看到今天的团队、领导群体、以使命价值观驱动的独特文化,以及不断涌现出的一大批以张勇为代表的杰出商业领袖、专业人才,深感自豪!”
他并非退休,仍是阿里巴巴000001号员工与合伙人。正如信中所说,将“继续为阿里巴巴合伙人组织机制做努力和贡献”。
阿里巴巴称,马云也不会退休,他仍为乡村教师代言人、阿里巴巴脱贫基金主席、马云公益基金创始人、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青年创业和小企业特别顾问……教育、脱贫、环保、公益,都是他长久以来已投身及将更投入的事业。
信中结尾部分的两句话,可视作马云如今的心情写照。对自己,他说“世界那么大,趁我还年轻”;对阿里巴巴,他说“阿里从来不只属于马云,但马云会永远属于阿里”。
“双11”教父张勇接任
继任者张勇并非阿里巴巴创始团队的“18罗汉”,他曾于2005年至2007年担任盛大首席财务官,后者在纳斯达克上市。更早前,张勇在上海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审计、企业咨询部门资深经理。
2009年,张勇出任淘宝商城(即天猫)CEO;2011年,马云空降原百度COO叶朋为天猫CEO;但到2012年,马云调整内部结构,张勇再次调任天猫CEO;2013年,他升任阿里巴巴COO,负责整个PC端交易;2015年5月,阿里巴巴宣布张勇接任集团CEO。
虽为财务出身,但张勇对市场、用户、产品等均颇有思考。他对用户需求极为敏感,喜欢扑在市场一线,曾力主天猫首页的“千人千面”,注重大数据挖掘。
张勇在诸多方面改变了阿里巴巴。他重新设计淘宝商业模式,力主举全集团之力“All in无线”,使手机淘宝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电商平台。可以说,正是张勇奠定了阿里巴巴从PC端向移动互联变迁的重要基础。值得一提的是,由他打造的天猫“双11”,一经推出即成为现象级商业盛事。这一凝聚、调动全球商业力量的标杆,迄今难有后来者超越。
张勇主导投资苏宁、银泰,打造新零售标杆盒马,入股高鑫零售、收购饿了么,与星巴克等一系列国际品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使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成为2017年以来全球商业的关键词、重要趋势。
在张勇担任CEO的第3个年头,阿里巴巴业绩持续走高。最近公布的2018财年财报显示:营收增幅达58%,创下上市以来最高增速。他曾提出,阿里巴巴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GMV达1万亿美元,远景目标是到2036年服务全球20亿名消费者、1000万元盈利小企业、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
张勇被马云称为合伙人机制下人才梯队中的“杰出商业领袖”。后者表示,在担任CEO的3年多中,张勇以卓越的商业才华、坚定沉着的领导力、超级计算机一般的逻辑、思考能力,带领阿里取得长远发展,实现连续13个季度健康高速增长,已证明自己是中国最出色的CEO。更因他在战略格局、组织文化传承上的担当,阿里巴巴的接力火炬交给他及其团队,是马云和阿里巴巴合伙人群体现在最正确的决定。
合伙人制度成交接关键
早在2009年,马云就意识到接班人问题。但苦于人选棘手,阿里巴巴便做了CEO梯队训练。
“从08年、09年开始,对年轻人的培养上升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尤其这两年,我是故意不回公司的。”从那时起,马云就有意识淡化个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在阿里巴巴十周年年会上,包括他在内的18位创始人集体辞掉身份,与其他一些员工共同组成合伙人,表明拒绝“元老”心态、培养更多接班人,这也是合伙人制度最初的由来。
“合伙人作为公司的运营者、业务建设者、文化传承者,同时又是股东,最有可能坚持公司的使命、长期利益,为客户、员工、股东创造长期价值。”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于2010 年试运行,2013年10月马云在内部公开信中说,出台合伙人制度是希望通过公司运营实现使命传承,使阿里巴巴从一个有组织的商业公司变成一家有生态思想的社会企业。为此,集团希望更多阿里人涌现出来、加入合伙人团队,使生态化组织拥有多样性、可传承性,保持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对外称要做102年公司,在自己14岁的时候,便开始有节奏地积累组织传承的经验。
合伙人每年可提名选举新合伙候选人,新合伙人需满足在阿里巴巴工作或关联公司工作5年以上,对公司发展有积极贡献,高度认同公司文化,愿为公司使命、愿景、价值观竭尽全力等条件。担任合伙人期间,每名合伙人均须持有一定比例公司股份。合伙人主要是创始人、与公司一同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2004年前进入公司的非创始人管理层)及从外部引进的专业管理人才,上述人员保持了一定比例。目前,阿里巴巴合伙人已扩充至36人规模。
阿里巴巴合伙人与传统法律意义上的“普通合伙人”不同,它与双重股权结构(AB 股)类似,旨在保障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力。其最重要的实质权力,即对简单多数(目前11席中的6席)的阿里巴巴董事会候选成员进行提名。与其它公司一样,阿里巴巴董事会成员上任亦需经股东大会表决,但只要简单多数席位的提名权掌握在代表管理层意志的合伙人手里,董事会就仍受管理层控制。董事会仍享有极高的经营决策权,对股东大会负责;合伙人则通过人事控制权来影响公司。
互联网企业的“长青”之道
无论国内的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还是国外的FANG(Facebook、Apple、Netflix、Amazon),互联网公司均带有鲜明的创始人价值观。为防止上市融资后控制权被稀释,其往往通过“同股不同权”安排保障创始人核心地位;即便同股同权,也会采取委托投票权或一致行动人协议等方式确保对公司董事会的控制。
然而,这种绝对权力不可能永远维持。没有企业不希望基业长青,但人的存在有旦夕祸福。集中公司大权的“创始人”角色承继,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问题。
在互联网浪潮中成立起来的公司,如今大多正值青春,创始人却已年过(近)半百。BAT中,百度18岁、李彦宏50岁,阿里19岁、马云54岁,腾讯20岁、马化腾47岁。几年前,曾有人如此评价BAT各自对创始人的依赖——若李彦宏离开百度,公司所受影响是70%;若马化腾离开腾讯,公司所受影响是50-60%;若马云离开阿里巴巴,公司所受影响约为30%。据悉马云听闻后,认为该比例“还可再低些”。
截至今年1月31日,李彦宏控制百度55.1%投票权。他是技术出身,百度有很强的工程师文化,创业之初曾寄希望寻找“懂管理”的CEO,“后来发现不行,很多事我不管会出问题。”
与此不同,从公开演讲记录看,马云似乎要云淡风轻些。2014年,他在清华的一次演讲中说:“在阿里巴巴,我数学不好、管理没学过、会计不懂,财务报表也看不明白,但我并不觉得丢人,承认自己不懂不丢人、不懂装懂才很丢人。到今天为止,我从没上淘宝购过一件物、没用过支付宝,我不知道怎么用;但我把耳朵竖起来,一直在听支付宝到底好不好。如果我用多了,就会捍卫自己的产品……我们永远相信未来、相信年轻人、相信别人,如果不相信别人,阿里巴巴的程序就写不出来;我不相信别人,今天市场不会做这么大……”
李彦宏曾为百度延揽不少大佬,但吴恩达、陆奇均相继离开。一位今年初离职百度自行创业的工程师说,“公司架构上的一些安排我们确实没懂,比如当初从微软请来张亚勤,却让他去管公关。”
相比之下,国外互联网企业在公司架构、治理中对创始人权力的制衡较成熟。如扎克伯格虽控制大多数Facebook投票权,但2016年公司章程调整规定,他只有继续留在Facebook才能保持对公司的大多数投票权,也不能将控制权交给后代。Facebook董事会在代理文件中称,新条款将确保若创始人不再带领公司,则公司不会一直是由创始人控制的公司。
很多公司均需经历从创始人到职业经理人的过渡。谷歌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早先也是一个“控制狂”,但在投资人股东要求下不得不“放权”寻找CEO,他与谷歌前CEO施密特之间的磨合、互信最终成就了谷歌,后者的地位、贡献丝毫不亚于两位创始人。
截至2016年底,全球寿命超过100年的企业,日本有2.1万家、美国有1100多家、中国只有10余家。百年企业如何成就,年轻的互联网公司如何探索铺就自己的未来道路,今天的巨头是否仍是百年后的巨擘,BAT或FANG哪家走得最远,今天19岁生日的阿里巴巴能走到102岁吗?期待他们的商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