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子”张勇
□马 钺
阿里的张勇味
阿里巴巴的张勇味,越来越浓了。
2017年底阿里入股高鑫零售,花了224亿港元。而收购主角之一大润发董事长黄明端,直到现在都没见过马云,从始至终交流对象都是张勇。
“你办事,我放心。”不知马云有否跟“逍遥子”(张勇的花名)说过这句话。当然,像收购饿了么这种资金总额达95亿美元、破了中国互联网圈纪录的大case(案例),张勇是给马云打电话汇报过的。
马云有理由放心。
在张勇担任CEO的第三个年头,阿里继续高歌猛进。最近公布的2018财年财报显示,阿里营收增幅达58%,创下上市以来最高增速。如此快速的增长发生在一个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的庞然大物上,不禁让人想起郭士纳那本书——《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阿里并非没挑战,特别是去年市值突破3000亿美元后,成为规模庞大的“经济生态体”,随着边界不断扩展,与外部世界关系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从年中的菜鸟与顺丰之争到年底的乌镇饭局,阿里对自身的定位及与对手、伙伴乃至整个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都与以往有所不同。
同时,腾讯再次抄了阿里后门——上次是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奇袭珍珠港”——马化腾举起“去中心化”大旗,与阿里在线下零售领域寸土必争。在微信生态中快速生长起来的拼多多等社交电商,则沿着淘宝的历史足迹,向阿里发出了挑战。
与“红包之战”不同的是,这次阿里并没拉响警报,不曾像之前那样“凝视对手”,以至于不自觉地亦步亦趋。如今阿里处之泰然,既明了自身长处、也知道自己限度,颇有些“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阿里与世界的关系,今年以来有所缓和。它已很久没打口水仗了,今年互联网大战的主角们,大都是乌镇饭局的座上客。
阿里为何不焦虑了?
“因为我的个性,”药片在张勇心里,“焦虑有什么用呢?没用。你必须做好自己。”
这可能是他到目前为止最开放的一次访谈。对外界关心的问题——拼多多挑战、腾讯逼近、与马云的关系等,张勇一一作了回答。
在去年的一篇报道里,有人把他形容为“AI”:极其理性,逻辑严密、算度精准,不知疲倦,很少犯错。张勇对此表示认同,不过有一点不同意见,“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只是感性表达的方式不一样”。
尽管一直处在硝烟中,但在这个用一条命把阿里游戏打通关的上海男人眼里,商业本质上是种高级游戏,竞争远不像看客认为的那样你死我活,“我从来不把别人看成敌人,也不把毁灭别人当成乐趣”。王兴公开指责阿里没底线,张勇的回应是:希望有朝一日与王兴喝喝小酒。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心里没火。像其他阿里人一样,张勇反复强调“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果断”“All in”是阿里CEO激赏的品质,他渴望投入火中、凤凰涅槃,显然也希望手下那帮leader们这样干——“如果你只为了做好而苟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商业领域的激烈竞争,在张勇看来非但不是坏事,反而是一种幸运:“你必须时刻醒着,睡觉也得睁着眼睛,必须不断去学习、创新。最怕的是独孤求败,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可以被超越的。”
“我享受这种状态。”张勇说。
从CFO到CEO
今年是阿里巴巴19周岁,也是张勇到阿里工作的第11年。46岁的他处在人生最好的阶段,阿里已进入4000亿美金俱乐部,跻身由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等组成的全球第一阵营企业队列。
在阿里系,张勇是从淘宝网CFO(首席财务官)岗位起步的。从CFO到CEO,仅一个字母之差,但其中要跨越诸多艰难障碍,特别是在一个创始人对CFO抱有“偏见”的公司里。马云曾有一句著名玩笑话:“说来惭愧,我以前经常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而张勇是CFO出身。”
张勇说,自己也从来没想过会成为阿里CEO。“真的从来没想过,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个历史机遇。过去11年是阿里整个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对我个人来说非常幸运的11年”“我一直开玩笑说,自己最大的幸运就是阿里没有定义CFO该干嘛、不该干嘛,如果定义好CFO只能干嘛,基本上很多机会你也没法尝试。当然也非常幸运,马老师对我这个CFO给了一些特殊容忍,尽管他对CFO有根深蒂固的观点”“有很多人比更我聪明、比我更勤奋,也做了很大的付出,但是未必有这样的机遇,所以我觉得感恩是第一位的,是发自内心的”。
张勇想起11年前的2007年8月29日,他从陈天桥的盛大互动娱乐有限公司(下称“盛大”)CFO岗位上发完最后一份季报,第二天就赶到杭州阿里报到入职,担任淘宝网CFO。
2016年,张勇回母校上海财经大学做了一次特别演讲。他说上海人一般不太愿意离开上海,但他还是选择去了杭州。那时他看到的新世界是电子商务,“那时候电子商务刚开始,我觉得电子商务每个人都需要”。
张勇乍看是文弱书生,但骨子里有韧劲、野性。身为上海籍的上海财大毕业生,原本可在上海滩谋求一份体面的金融工作,但1995年大学毕业时他去应聘银行工作,看到银行职员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后来,他进入全球五大会计事务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彼时安达信刚进入中国市场,张勇觉得去一家处于市场开拓期的机构会“比较有机会”。
35岁时,张勇在安达信即将成为合伙人,但他选择了辞职。他似乎看到成为合伙人未来的生活状态,可清晰算出每年能赚多少钱、做多少事,基本都是确定的。“人生20年都可以预料到,这其实挺无聊的。”他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很确定,但要什么却不是计划得来的,“我的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后面也很偶然,偶然也很必然”。
2008年,张勇一肩挑起淘宝网CFO、淘宝商城总经理两个职务。当时,淘宝商城还是一个新业务,开始发展得不是很顺利,负责人也走了。张勇向时任淘宝网CEO、江湖人称“铁木真”的陆兆禧主动请缨,要求帮忙做淘宝商城。
“我2007年来到阿里,2008年接手淘宝商城,带着一个20来人的团队。当时我在阿里已经是VP、M6,然后一看下面最高的M2。就是一个师长带着一帮排长干活。”他回忆说。
张勇在淘宝网CFO、淘宝商城总经理两个职位上都体现了强大的领导能力。在其推动下,淘宝网于2009年8月首次实现当月收支平衡。同年11月11日,他为淘宝商城策划了首个“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并将其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网购狂欢节。“那时要想办法,怎么才能让这个业务活下来,就莫名其妙地想出了双十一‘光棍节’。”
参加首届“光棍节”促销的大品牌,只有李宁、联想等少数几家,其它都不是大牌。张勇的方法论是具有落地效应的,“一家一家去跟人家布道、讨论问题,理解人家为什么来、为什么不来。然后内部建团队,要做很多事情,最终你还得给人家创造价值,这样消费者才会来。所以,就是不断地去探索一些未知的东西。”
2011年6月中旬,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三分淘宝为淘宝、淘宝商城、一淘网,张勇担任淘宝商城总裁。“因为我是CFO,背景一直是这条线。马云跟我说你必须选一个,因为业务越来越大了,你既是CFO又是业务总经理。我毫无疑问地说,做业务有意思多了,就不回财务了。”
2012年1月11日,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当年7月,阿里将旗下主要公司归类为7个事业群,马云称之为“七剑”。新的七大事业群为: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云、阿里国际业务及阿里小企业业务,张勇担任天猫总裁。
张勇常说“偶然中的必然”,他之所以成为张勇有时代的偶然性、也有个人素养的必然性,他与天猫实则是互相成就了彼此。随后,他在阿里系进入快速升职通道。
2013年9月,张勇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运营官,全面负责阿里的国内、国际业务运营。2014年3月,阿里业务架构调整,张勇接替陆兆禧全面接管阿里无线;4月,他接替沈国军兼任菜鸟网络CEO。2015年5月7日晚,马云宣布张勇取代陆兆禧成为阿里第三任CEO。马云称赞他是“杰出的领军人物”。
接任阿里CEO后,张勇开始了战略层面的清晰布局。他擅长在具体业务中抓住战略要点,阿里遂明确全球化、农村、云计算大数据为三大战略方向,在电商、金融之外打造物流、进出口、营销等更多新经济服务平台。
此时,阿里还开始了对“我是谁”的追问。张勇对阿里的定位是,将其“升级为面向未来商业的基础服务设施,推动更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这样的构想得到了马云认可。2015年10月8日,阿里发布上市后首份年报时,马云在致股东的公开信中表示,阿里提供的服务会是“企业继水、电、土地以外的第四种不可缺失的商务基础设施资源”。
早在那时,张勇对阿里现在提出并践行的新零售概念就已有比较清晰的思路,只是这个概念还没被提炼出来。从阿里后面几年发展的路径看,基本上是按新零售概念提前操作了。
张勇认为,在“电”“商”两个字之间,他更关注商业本质,“我最重视两方面变革:消费者的连接方式和供应链升级”“所有商业的升级,从本质上说是消费者连接的方式”。但他并不认可“O2O”概念下的线上线下链接,“这是一个伪命题”“商业模式并不一样”。
在“消费者的连接方式和供应链升级”理念下,张勇推动阿里从服务消费者转变为服务商家,通过提升商家的能力服务好消费者,帮助商家利用互联网进行全渠道管理,基于大数据构建以菜鸟为载体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后来的新零售,基本上围绕这个路径进行并延展。
2016年,阿里的战略更显清晰,打响三场战役:全球化、农村、一线城市;主攻四个方向:聚焦消费者体验、繁荣生态、赋能商家、消费升级。
在张勇推动下,阿里经过两年发展,已从一家电商公司彻底蜕变为以大数据为驱动,以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文娱为场景,产生数据并用以反哺行业的一家数据公司。他一再强调,“我们其实是一个用技术来创新服务的服务公司,技术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