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四员”显风采
——记黔东南自治州政协委员、凯里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杨红敏
□黔东南自治州政协办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主动投身脱贫攻坚战场,在脱贫攻坚的事业中建功立业,多作贡献。” 黔东南自治州政协委员、凯里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杨红敏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聚焦贫困妇女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探索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法和路径,认真当好脱贫攻坚的宣传员、监督员、联络员和运动员,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委员的职责,展现了履职为民的风采。
当好“宣传员”
决胜扶贫攻坚、同步建成全面小康,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如何让广大农村妇女了解新时期的扶贫政策、享受党的惠民政策带来的好处,实现脱贫致富,杨红敏作了很多思考。她深入贫困村凯棠镇梅香村,把自己学习党的扶贫政策体会、把市委市政府开展精准脱贫的精神,与农村妇女交流。她通过进村开展理论宣讲、发放宣传资料和入户宣传等形式,积极向贫困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她针对农村妇女关注的锦绣计划、电子商务、土地确权、家庭暴力等方面知识,向姐妹们作介绍,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讨论,让大家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对于比较专业的医疗保健、法律法规等内容,她就请来老师帮忙宣讲,帮助姐妹们讲清楚、弄明白。她通过宣讲、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拉近了与村民的情感距离,村民们心里有什么话也愿意跟她倾诉。她也从中了解村内主要经济来源,摸清贫困人口底数,找到了村民们致贫的原因和脱贫的办法。
当好“监督员”
杨红敏认为,脱贫攻坚是民生工程,老百姓能否享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扶贫项目和资金是否全面落地落实,对这些工作进行民主监督,是党的工作的需要,也是政协委员的职责。她围绕全市贫困妇女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及时了解贫困妇女的发展需求,通过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各项扶贫措施落到实处。
当好“联络员”
为发挥好妇女界别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杨红敏始终保持与妇女群众的联系,与各界妇女交朋友,向她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委、政府在各阶段脱贫攻坚的具体举措、工作成效,向党委反映基层妇女呼声和诉求,积极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当好“娘家人”。她甘愿作为党委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连心桥”,当好妇女群众的“贴心人”。她针对移民搬迁、土地确权、产业发展等一些社会关注的问题,努力做好答疑解惑、思想沟通、情绪疏导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妇女群众自力更生、主动作为的自觉性,做到自尊、自重、自强,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贡献巾帼力量。
当好“运动员”
杨红敏始终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上级妇联要求,多次到镇(街道)开展贫困妇女家庭生存与发展状况调研,针对妇女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落后、致富缺少项目等问题,提出应对措施,通过实施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锦绣计划、“雨露计划‘三女’培训”等相关项目,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帮扶工作。她关心贫困妇女和留守儿童,经常在“五·一”、端午、“六·一”期间走访慰问帮扶村的贫困群众、留守儿童、贫困计生户等,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她积极争取救助项目,实施扶危助困。2017年为凯里市9名“两癌”贫困母亲争取得到救助资金9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已为54名“两癌”贫困妇女获得54万元的救助金。她组织开展了 “蒲公英行动·爱心妈妈(家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广泛招募爱心妈妈(家长)978名,结对帮扶978名留守儿童,开展关爱活动2000余次,向留守儿童送去了亲人般的温暖,使妇联娘家“贴心人”的作用不断凸显,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今年以来,她共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献血、帮扶济困、社会维稳、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5次,较好地发挥了巾帼志愿者助力脱贫攻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