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世界抹茶之都”呼之欲出
□张 勇 陈 林 王安宏
近日,在贵阳举行的2018首届中国贵州(铜仁)国际抹茶文化节新闻通报会上,铜仁市向海内外茶人正式发出邀请函,拟于10月18日至19日举行2018首届中国贵州(铜仁)国际抹茶文化节。
2018首届中国贵州(铜仁)国际抹茶文化节,以“复兴抹茶产业·重塑抹茶文化”为主题,活动内容包括抹茶茶艺表演交流、抹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招商引资签约仪式、国内外嘉宾考察我市抹茶基地等。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贵州是中国茶叶原产地之一,铜仁是贵州茶主产区。好山好水孕育好茶,铜仁茶叶天生丽质。
2017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将铜仁打造成为“世界抹茶之都”的战略决策部署,决定用5年时间,进一步延长茶产业链条,提升茶产品附加值,提高茶产业效益,努力把铜仁打造成为国际抹茶文化中心和交易中心。
作出“打造世界抹茶之都”这一战略决策,正是基于铜仁发展抹茶产业具备的多重优势:高品质的抹茶对种植环境有严格的要求;以铜仁境内的梵净山为核心,中国绿茶的金三角已经形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近几年,我市按照省委对铜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战略定位,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茶产业作为全市六大主导产业首选加以培育壮大。我市正在加快培育其为百亿元级支柱产业,这是铜仁坚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的生动实践。
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北纬30度,全球同纬度唯一绿洲;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中国西部名城;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傩文化之乡;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十大亲水美景;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打开卫星导航地图,武陵正源梵净山,乌江、锦江两条碧波荡漾的河流环绕一片古老生机的绿色,一片充满希望与想象的热土绿意盎然,“一山两江四文化”滋养的“生态王国、养生天堂”魅力无穷。
巍巍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被誉为地球同纬度唯一的原始绿洲、动植物基因库,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自然保护遗产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98%,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12万—18万个,素有“动植物生态王国”“天然氧吧”等美誉。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测,贵州茶区分为2个最适宜区,3个适宜区和1个次适宜区,我市7个产茶县全部位于适宜种茶区域。“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的自然条件,是典型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特点突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干物质和营养成分的积累,赋予铜仁具有发展抹茶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
聚指成拳的规模优势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铜仁市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把茶产业作为绿色富民的重要产业来抓,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做,铜仁生态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改写了贵州茶产业发展版图。
截至目前,铜仁市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89万亩,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市30万亩以上种茶县1个,20—30万亩种茶县3个,万亩以上种茶乡镇63个,万亩以上种茶村15个;已建成石阡龙塘、印江湄坨等10个省级现代农业高效茶叶示范园区。形成了印江、松桃、江口梵净山旅游观光茶区,沿河、德江、思南乌江特色茶区、石阡苔茶茶区等特色茶叶产业带,茶区内常年云雾袅绕,茶中有林、林中有茶,具有发展抹茶产业的规模和原料优势。无性系良种奠定品种优势
抹茶是绿茶中的高端产品,品种选择是成就抹茶原料品质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市种植的近10个茶树品种中, “福鼎大白茶”“龙井43号”两个国家级茶树无性系良种种植面积约占该市茶园总面积的60%。“福鼎大白茶”“龙井43号”因其叶片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含量较高,咖啡因含量低,加之采取配方施肥、覆盖遮阳等辅助的农艺措施,制作出来的抹茶产品颜色、香气和滋味俱佳,是制作高档抹茶的理想品种原料,具有发展抹茶产业的品种优势。
丰富的内含物质造就品质优势
铜仁好山好水孕育好茶,500余项指标检测通过欧盟标准,被誉为“绿茶极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出自“中国茶叶之乡”的梵净翠峰是铜仁茶的佼佼者,分别跻身贵州五大名茶之列,与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都匀毛尖比肩而立,闻名省内外。
据国家农业农村部、省市质量检测机构检测表明,我市境内生产的茶叶产品水浸出物含量达到38%—47.8%,茶多酚含量达16.7%—31.5%,氨基酸含量达3.1%—10.6%,各项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和贵州省地方标准。
“梵净山茶”成就品牌优势
2012年开始,我市将“梵净山茶”作为公用品牌进行统一打造,实行统一商标标识、统一包装元素、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对外宣传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历时六年,梵净山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攀升,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评为贵州省“十大绿茶公共品牌”,在国际国内各种评比中摘桂100多次。在2018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中,梵净山茶品牌排名全国第31位、品牌价值19.86亿元。随着梵净山成功申报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必将进一步提升,发展梵净山抹茶的品牌优势会更加明显。
悠久的茶史铸就文化优势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贵州是中国茶叶主要原产地之一,铜仁是贵州茶主产区。铜仁,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
铜仁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制茶工艺就开始兴起,到隋唐时期茶事日渐兴旺,梵净山茶就得到茶界认可,陆羽在《茶经》中给予“黔中生思州……其味极佳”的赞誉,《明实录》中记载:“思州方物茶为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爱茶、嗜茶、种茶、制茶与茶结缘、因茶结亲、以茶结交,保存了原生态的民族茶食、茶饮、茶俗、茶事、茶礼。在漫长的演变中,铜仁茶叶与民族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有机融合,共同形成绚丽多姿、别具一格的梵净山茶文化。近年来,印江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石阡被授予“中国苔茶之乡”,沿河被授予“中国古茶树之乡”,这些深含文化韵味的“国字招牌”,赋予了铜仁发展抹茶产业良好的文化优势。
多项措施出台凸显政策优势
这些年,借助贵州加快推进生态茶业的东风,我市因地制宜凭借青山绿水,把生态茶业作为主要绿色支柱产业加以培植,每年以近20万亩发展速度递增,打造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铜仁市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铜仁市茶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促进全市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为铜仁市发展抹茶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市场需求焕发潜力优势
抹茶源于中国,兴于日本,是茶中唯一兼具饮、食、妆功效的产品,内含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30余种,可广泛用于食品、医疗、化妆品等行业。目前全球抹茶需求量在1.2万吨,抹茶产量只有5000吨左右,市场需求缺口巨大。我市将紧扣打造“世界抹茶之都”战略定位和目标,把抹茶产业发展作为铜仁茶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经济新增长点,计划在两年内发展抹茶基地10万亩,五年内建设碾茶生产线200条,抹茶生产线10条,2020年实现抹茶总产量达4000吨以上,力争早日将铜仁打造成为国际抹茶文化中心和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