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377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6-26

工业强县激扬长顺活力

——一个传统工业县的实体经济崛起之路

  承接东部沿海及贵阳市、贵安新区周边产业转移,一大批工业项目入驻建设带来了崭新活力。如今,长顺县工业实体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工业实体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然而,就在几年前情况并不那么喜人。

  2009年“工业强省”战略实施前,长顺县的工业主导产业有煤炭、冶金、电力生产及供应,全县22户规模工业企业(500万元统计口径)中有煤炭企业9户、冶金企业5户、电力生产及供应企业3户,占比达77.27%,产业分布表现为“小、散、乱”。

  2010年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后,该县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主要工业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园区建设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与“十二五”前相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传统的煤炭、铁合金产业严重萎缩(目前只有1户煤炭企业),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加工为主导的工业产业结构;以园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先后引进、培育了近百户企业。全县平台建设取得一定成效,项目承载能力逐步增强,工业布局更趋合理。

  在这些成绩背后,是全方位的大力推动、久久为功的不懈努力。

  营造健康发展环境

  近年来,长顺县坚持借势借力强化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和培育装备制造、特色食品、新型建材、节能环保等产业项目,为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全县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节能环保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对优势的自主创新技术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

  在“引进来”的同时注重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对传统建材、冶炼行业的压产调整、关停整治工作力度,相继完成6座水泥机立窑、2台生铁冶炼高炉、15台铁合金矿热炉的淘汰任务,为产业结构调整腾出了发展空间。

  将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主战场,着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园区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全县“一园三区”工业格局初步形成,包括威远工业园、鼠场刀具工业园及广顺拓展区,总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3个园区形成各自的主导产业,其中威远工业园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大健康等产业为主;广顺经开区以装配式建筑建材、轻工、农特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鼠场园区以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为主。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县园区(一园三区)已累计入驻项目182个,建成投产企业106个,解决和带动就业人员10208人。

  在抓好威远、鼠场及广顺经开区建设的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启动轻工产业园、鼠场中小企业孵化园、贵阳长顺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工业项目承载能力。截至去年底,全县工业园区有规模企业55户,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57.69亿元、同比增长28.5%,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2.26%。

  工业项目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直接载体。长顺县通过强化协调服务、打造发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资等工作措施,有力推动了高矿重工、一均电器、跃龙杭萧钢、联韵智能声学等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及贵州安达科技、贵州商混、贵阳石博士等项目快速建设,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打造好了硬件,软环境建设也至关重要。长顺县大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宽松、优化的环境,促进了民营经济建康发展。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工业发展联动协调机制,使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近年来,该县国有工业增速逐年放慢、比重不断下降,民营工业发展则步伐加快、比重大幅上升,在全县规模工业经济中已占据主导地位。

  对症下药 与时俱进

  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长顺县仍存在经济总量偏小、综合竞争能力不强、产业升级步伐不快、要素供给不足等问题。

  针对工业经济发展现状,该县提出以全面融入贵阳、贵安为切入点,以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区位条件、优势资源为基础,以产业转型升级、外引内培及项目建设为手段,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投资环境为保障,做强做精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打造特色产业,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脱胎换骨”;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改革,坚持做大总量、调优结构、提高效益、提升质量,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落实到具体目标上,即2020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增至80户以上,比“十二五”期末净增40户,年均新增培育8户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05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1.2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培育上市企业3家以上;形成营业收入10亿元级企业3户以上,1亿元级企业20户以上。

  为此,该县明确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发展装配式装筑、装备制造、环保节能、电子信息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大产业、大项目、大基地建设,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延伸产业链,赋予主导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内涵;转型提升传统产业,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产业集群培育,配套发展工业设计、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科技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形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的良性局面。

  同时,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引导推介国家、省、州、县财政资金支持,主要用于重点产业、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重大技术改造、龙头企业及品牌产品发展;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简化企业注册手续;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继续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银企合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伴随着国家级新区贵安的开发建设,原有威远工业园区、鼠场工业园区已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有必要依托国家级新区贵安建设,发挥广顺优势找准方向、聚集产业、错位发展、形成规模,打造有竞争力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使之成为长顺经济新的增长极,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据此可见,该县正在谋划的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极——广顺工业区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