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殷勤
自2016年贵州省获批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发改委牵头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贵州要打造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既非传统意义上的综保区,也非现在热炒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应该是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比重,既立足于综保区和自贸区现有的机制体制,又优于覆盖范围的全域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我省发展内陆开放型试验区的比较优势
(一)大数据产业初具规模,中国数谷呼之欲出。特别是每年一度在贵阳召开的数博会,已经成为全球大数据产业最重要的盛会,其影响力在业界已经超过了每年在杭州云栖小镇举办的世界计算机大会,成为了贵阳市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业界精英亲临贵阳,关注贵阳。这对于我省提高对外的知名度和展示宜居宜业的形象产生了积极有利的影响,对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作为内陆地区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从中国版图看,贵阳居于中西部地区的几何中心位置,与周边的广东、四川、重庆、广西、云南、湖南均在1小时航空圈范围,加之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具有得天独厚的多式联运的物流集散中心的区位条件。贵州是一个浅内陆山区省份,近边、近海、近江,是中国西南地区连接发达的华南地区的前沿,处于西南南下出海的交通枢纽位置。在铁路建设方面,近年来新建的株六复线、内昆、水柏线、渝怀线、隆黄线和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已经投入运营,投资总额700余亿元的贵阳到广州的快速铁路已经建成开通。公路建设贵州已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总通车里程约5万公里。全长2295公里的厦蓉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重庆到湛江、上海到瑞丽两条国道主干线纵横贯穿贵州全省,是中国西部地区通江达海的主要路段。水路建设方面,贵州地处中国长江、珠江流域上游,有26条河流3715公里通航。航空建设有4D级贵阳机场和铜仁、兴义、安顺、黎平、荔波等支线机场。由此可见,要开发中国西部,特别是西南,进入贵州就可以借助其通道经济的优势,辐射影响周边广大地区。
(三)生态环境良好,自然、人文、气候条件相得益彰。贵州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风光著称于世。全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1000多处,有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历史文化为代表的多元山地文化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有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贵州是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度,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贵州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瀑布众多,黄果树瀑布世界知名,众多的河流造就了大量的漂流资源,以赤水河水酿造的茅台酒,被称为“国酒”,更是誉满全球。
建议
(一)狠抓大数据引领下的跨境电商产业发展。
一是以大数据为支撑,全力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的航空跨境物流集散中心。一方面,长期以来我省的外贸总额一直在很低的水平发展,外面的货物进来的不多,我们出去的货物也很少,外贸进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那就是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关键是如何选好切入点。
二是从区位看,贵阳市处于中西部地区6个省区市的圆心位置,是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中心,基础设施良好,特别是随着机场三期的建成运营,我们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但是,我省年航空货运量一直不到10万吨,与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同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仅开通了顺丰一家的货运包机,每年新增的货运量十分有限。因此,应充分发挥好我省所处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借助日趋完善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在机场三期扩建中有意识地增加货物运输机位及相关基础设施,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引进航空公司发展货运包机甚至货运航班业务,做好相关成本核算,广泛宣传贵阳航空跨境物流集散中心具备的各种优势,吸引各类航空物流企业入驻,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我省的航空货运吞吐量发展到100万吨以上。
三是大力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西南方向应主动与广西、云南的东盟自贸区对接,西北方向与重庆的渝新欧专列嫁接,打造对外贸易平台,大力发展对外经贸合作,促进黔货出山。
(二)大力营造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广东、上海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到,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外向型经济发展保障条件。我们既要积极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的措施和做法,又要立足于本省实际,大胆开拓创新,在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平台上,探索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做法,敢于先行先试,有容错担当的胸怀,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体制机制以及相关政策体系。
二是提高各级各部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观念和知识体系。政策确定以后,关键在执行。要在全省各级各部门开展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专题学习,通过集中培训、参观考察、目标考核等措施,打破内陆长期以来形成的比较僵化保守的观念,用开放包容的胸怀,相对专业的知识结构,应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实际,确保外向型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大力引进对外贸易企业。将引进外贸企业作为投促部门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外贸企业,不断夯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础。
四是引进和培育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对外经贸、金融、中介、法律方面的人才,充实到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和高校培训机构工作,在高校、职业院校增加开设相关专业,提高对外经贸专业的招生比例,形成比较完善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人才体系,保障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贵阳市政协副主席、民革贵阳市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