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361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8-05-25

以种药兴省 以中医强省

打造药工贸医教研游全产业链大省

□黄健军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国宝,产业潜力巨大。2015年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7866亿元,2017年中药大健康产业已近万亿元。但是,近年来由于全国主要产药材大省环境污染严重,重金属、化肥、农药等严重超标,造成全国中药材质量低下,药效消失,加之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中医药治疗技术方法复杂,濒临失传,中医面临极大的消亡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国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没有中医,振兴中医、发展中医药事业迫在眉睫。我们应举全省之力种植中药材,以药兴省,以中医强省,从药工贸医教研游全产业链入手,先行全国全面规划布局中医药健康产业,将贵州打造成“大数据,大旅游,大中医”健康产业大省。

  “药材好,药才好”,振兴中医,必须振兴中药材。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海拔、纬度适中,地理条件优越,加之独特的湿润温暖气候,没有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污染,中药材产品种类达4290种,重要品种326种,道地药材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中,天麻、杜仲、何首乌、金银花、牛芡、党参等畅销全国。振兴中医,贵州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千百年来贵州老百姓刀耕火种,主要从事的是农业,农民过去主要种植粮食等农作物,产量、加工水平低。近年来,在政府的号召下种植了一些水果、蔬菜等农作物,但这些农产品产量容易过剩,一旦种植多了销量就会出现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有些地方也推广种植了中药材,但由于技术不专业,不知道加工增值,中药材种植简单粗放、加工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农户参与度不高,中药材总产值也不高。省委、省政府应高度重视在全省范围内扩大种植面积,进行药材深加工,既能快速地增加绿地面积、保护绿水青山,又能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合起来,让农民摆脱贫困,帮助解决我省“三农”问题。

  为此建议:

  (一)扩大药材种植规模。随着国家中医药振兴的战略部署,贵州省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先行全国普及种植各种中药材,现有的品种要继续种,没有的品种要加紧研发。种植药材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要将保护抚育与林下种植相结合,要将药用植物种植与药用动物养殖相结合。比如说天麻,天麻的药用价值很大,用量也非常广,大量用于治疗脑梗、心梗及头晕目眩等,必须加大种植规模,加大研发力度,培育出高品质天麻。比方说蚯蚓、蚂蟥、穿山甲、蝎子等药用动物,药用价值非常大,农民的小块田土很适合养殖蚂蝗、蚯蚓,蚂蝗喂养血旺,长得非常快。如果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短期培训,发动全省农民种植,实行包产包销,农民脱贫致富速度就会非常快。

  (二)推动药材深加工。一是利用三变模式,将土地变资源再变为资金,资金变为股金,农户以土地参股,将农民变成股东及产业工人,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全省大部分县建设药材种植康养基地。二是在全省范围内扶持龙头加工企业,从栽培、修剪、清洗,切片、泡制、包装等对农民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三是建立中医药材职业培训中心,不断地进行回炉式短期培训,提高药材的附加值。四是制定种植、生产加工标准,严格把控药材的品质,要进行原生态、纯自然栽培,不能受农药、化肥、重金属的污染。建立质量监督站,建立起溯源体系,在包装上刻上原产地、公司电话及种植农户姓名,确保我省药材恢复到几百年前药材的品质药效,迅速打造一批像云南白药、冬虫夏草一样的知名品牌。要不断研发新产品、新包装,要研制出像冬虫夏草一样的含服片剂,促进中医药的销售。

  (三)从药工贸医教研游全产业链进行规划布局,将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与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有机结合。一是不断完善规划布局与政策制度,全面推动中药材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在全产业链规划布局中,药材是基础,医养是目的,工贸是渠道,教学是平台,研究是发展方向,旅游是营销手段。二是药材必须要制定高标准的种植方法,加工工艺,加工流程,确保品质。要确保产品销售,建立全国中药材市场联盟,利用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将中国药材与世界市场联网,要像举办酒博会一样,举办中药材博览会,确保产品的销路通畅。三是加强供给侧改革,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扩大规划布局中医院、中医馆。中医的真正价值是治未病,既治病强身,又能延年益寿,将中医馆与养老结合起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养老结合起来,将中医馆进行连锁化经营,迅速走进医院,走进街道,走进社区。四是大力扶持一批龙头加工制造企业,用中央支持贫困地区的政策扶持上市。建设几个融合医疗、养生、教育研究、产品展示的医养小镇,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医、旅游结合起来,打造生命、生活、生产、生态融合的健康养生基地。

  (四)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要在我省建立一流的中医大学、职业学校,为中医药种植、加工、医疗,护养、科学研究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办分校,大力宣传中医理论及中医文化,将中医文化在中国人心里深深扎根。要建立贵州省中医药研究院,进行药品的研究、开发与创新,加强中医与世界的交流,举办各种会议,展览和活动。

  总之,如果能抓住国家振兴中医的机遇,融合大数据、大旅游,让世界人民看中医来贵州,养生来贵州,度假来贵州,健康修行来贵州,文化交流来贵州,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的“要牢牢守住生态与发展的两条底线,走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的发展之路”就一定能成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贵阳新天地文化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