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281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12-22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王丕立

  孟轲曾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呢?在我看来,就是蓄积于心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一股精神力量,就是舍我其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正义之气。

  先秦时,燕赵吴越多慷慨悲歌之士,死士们前赴后继殒命以报知遇之恩。李白在《结袜子》中叹吟道: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回想高渐离铅掷秦王,专诸鱼中隐刀,手刃吴王僚,让放浪形骸的李白如此动容,袒露出历来文人的一个情结,士为知己者死!

  没有浩然之气,是断难为义赴死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借用田光的话说: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武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一个人具有了浩然之气,才能视死如归。像林觉民烈士一样为民请命的人,像谭嗣同一样舍身求法的人,他们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怀揣一腔报国之志,为民殒命的凛然正气映照了他们辉煌的人生。

  我们凡俗之人,心中注满对亲人、朋友的挚爱时,也会因爱而胆壮,内心蓬勃起一股豪迈之气,在遭遇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时,耳旁会响起但丁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那些在地震中,用身体做成人桥,拱护儿女的父母、老师,那些用自己的血肉救治病患的亲人、义士,他们的心中也蔚然着一方浩然之气,为了成就大义,他们敢于牺牲金钱、时间、身体乃至生命。

  一个人胸中有一股浩然之气,他就会变得顶天立地,不畏惧、不猥琐,即使衣着简朴,也能在眉宇间透出一股勃勃英气。气也是一个人的妆容,让他显出与众不同。

  正如孟子所言,浩然之气要靠自己培养而成,不是与生俱来的。时时让豪迈之气涤荡自己的心胸,久而久之,便会浸染其中。孔子曾说“郑声宜放”,就是担心郑国的淫秽之声对人们的影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又叫《玉树后庭花》,以花为曲名,本来是乐府民歌中一种情歌的曲子。南北朝陈朝最后一个皇帝陈后主陈叔宝填上了新词,陈叔宝穷奢极欲,沉湎声色,是一个典型的昏君,因此《后庭花》就成了靡靡之音的代名词。靡靡之音就像一款腐蚀剂,让人们思想腐化,浩然之气崩塌,思想文化的熏陶对人的作用不可小觑。成年之前受到的文化熏染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精神基调,多一些昂扬、多一些豪放、多一些激情,才能构筑一个人积极的精神特质,才能让他勇于面对人生种种挑战。

  我时常回味缺衣少吃的少年时光,那时的我常奔跑在风中,一边跑,一边大声唱:人生必须奋斗,烦恼怎会少……;平生勇猛怎会轻就范,如今再上虎山,人皆惊呼人皆赞叹,人谓满身是胆。何必劝我不要招麻烦,明知我要闯关,为心所痴为心厌恶,难让猛虎为患……。从歌曲中、从文学书籍中汲取营养,慢慢汇集起胸中的浩然之气,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像苏轼一样,始终吟唱“大江东去”一般的斧钺之音,历经磨难而不颓唐丧气,身处逆境而洒脱自若,开一代豪放词风,激励无数后来者,走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领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无穷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