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277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12-15

古民居精品——长乐“九头马”

□文/图 赖浩然

  长乐清代古民居“九头马”,堪称古民居中的瑰宝和八闽古建筑的经典。它是闽都民俗艺术博物馆;它反映了当时当地独特的人文精神;它是古代长乐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它是长乐建筑史上的辉煌篇章;所以,它具有比较高的文物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那么,它有着怎样的布局特点、建筑历史、建筑特色和艺术特征呢?

  宏微布局

  清代古民居“九头马”,位于长乐市鹤上镇岐阳村福庭自然村内,坐北向南,占地约25.2亩(16800平方米)。

  该民居为何被称之为“九头马”呢?那是因为该民居后面是三座青山——马山、豹山、金鸟山。其中,马山有九块大小不一的岩石形如骏马,被围入民居内。

  “九头马”的宏观布局为“五落排、五落透后”。第一,所谓“五落排”是指该民居东西宽120米,由5座并列的宅院组成;第二,所谓“五落透后”是指它南北深128米,也是以5座宅院纵深相连。

  该民居的东西南北四周,建筑了6米高的围墙,把主体建筑22户各自围成院落,开辟了10多个门洞,设有望楼、枪眼等,以抵御外来侵略。东西5列宅院既连成一体,又有防火墙、夹弄相隔离。

  就“九头马”的内部微观布局而言,它大小高低错落有致,寓于变化,不拘一格,但在变化中不失风格的统一性。该民居设有五柱厅、七柱厅、九柱厅、出游廊厅等。双座结构有八扇七间排、十扇九间排,最大的厅堂宽达10米,采用两道杠梁。宅院之间还建筑了亭、台、楼、阁、榭、轩、厢等建筑物。

  根据使用功能,分别设计了住房、祖厅、接官厅、议事厅、喜事厅、粮仓、钱库、保镖房、米籴间、健身房、制衣室、武术馆、番仔厝、闺阁、守节楼、工匠卧室、佣人住所。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房,分男书房、女书房。

  女书房叫做“得月楼”,楼边上是一个可供活动的露台,楼下有潜水岩,依岩挖有精致的水池(月片池),池中养了金鱼,池边有假山,点缀了矮松、蕨类植物。楼前有一副对联: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亲临此境,尤见当年佳人荷塘月色,沐浴春风,吟诗作画的浪漫画卷,而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感叹。

  建筑历史

  “九头马”是由陈利焕、陈茂锦父子建筑而成的。陈利焕约诞生于清朝中叶,福州市长乐市善政乡招贤里十三都鹤上人(今鹤上镇岐阳村福庭自然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从小在家种田。后弃农经商,到东北大连市等地购入豆饼、豆油等货物,长途海运入福州销售,又在县城东门外岭口开办了铸造厂,制造铁锅、犁刀等,还在福州开办了当铺、钱庄(银行),家境逐渐富裕起来。

  关于陈利焕家族发财的传说很多。据说陈利焕小时候为人在山上看守坟墓,有强盗从外面抢劫回来,把大批金条、银元宝放在鹤上后山等地,被他偶然发现后发家。

  还有一个传说更神奇,说陈利焕本靠拣猪粪、狗粪为生,生活清贫。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老神仙说,马山南麓将会发生18条人命案,要他多做好事、善事。起初,他以为就是一个梦而已,翌日,当他在农田干活的时候,总感到心神不定和疲劳。

  于是,他放下手中的农活,来到马山南麓,在那儿徘徊等待。他从早晨等到傍晚,没有看到人,又饥又渴的他准备回家。

  忽然远处传来吆喝声,只看到一位老农,一脸的愁云惨雾,正赶着一头大肚子的母猪走到面前。陈利焕和老农沟通后获悉,老人家贫,亲人生病,需要用钱,准备把母猪卖给邻村一位屠夫。陈利焕听后,花钱买下这头待产的母猪。

  在他精心照料下,过了几个月,母猪生下18头小猪仔,陈利焕一家乐得合不拢嘴。他每天让母猪和小猪仔吃白米粥,还带它们去后山吃野菜。一次,他正要赶母猪和小猪仔回家,发现它们聚集在一个地方,用嘴巴不停地拱。陈利焕感到惊讶,在那个地方挖掘起来,结果发现一个宝藏,里面有许多金银珠宝。

  这笔意外之财,让陈利焕获得了一笔原始积累。他有陈茂锦等四个儿子,他带着儿子们开始经商,贩卖豆饼、豆油,开铸造厂、当铺、钱庄,最终发了大财。

  古人发财之后,便是建筑豪宅。陈利焕也不例外,为了呈现其富豪风范,他在马山南麓,开始建筑豪宅。这座豪宅,由他及其四位儿子,历时80多年陆续建成。第一座,由陈利焕建筑于嘉庆年间(1796—1820)。第二座、第三座和第四座,建筑于道光年间(1821—1850)。第五座,竣工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

  “九头马”建成之后,富丽堂皇,在村落中显得鹤立鸡群,成为许多人羡慕的对象。清末光绪年间,林弥钜去马尾为外公的当铺“缴赃”。以前当铺的典当物叫做“赃”,所谓“缴赃”,即因为自家当铺的资金短缺,把当铺的典当物转典给同行中的大当铺,以获得周转资金。他途经“九头马”,放下担子歇息,凝视里面,发现里面张灯结彩,大宴宾客,红男绿女,十分热闹。他心想,要是自己有一天也能这样发达,那该多好。后来,他通过经营木材、火柴生意发了大财,也成为著名的大富豪。

  建筑特色

  “九头马”堪称古民居中的精品,它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建筑特色。

  其一,其规模比较大。建筑面积达25.2亩,比岳阳县的“张谷英”大屋、南京的甘熙故居、福建永定土楼、山西“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都要大很多。

  其二,建材精。宅屋每一座都是用木头建造的,主要是杉木,还有楠木、柯木、樟木、檀香木、铁梨木、黄杨木、红木、蚕丝木等。最长的一座楠木粱长达10米。

  其三,厅堂样式多。正如前文所述,该宅有五柱厅、七柱厅、九柱厅、出游廊厅等,最大的厅采用三道杠梁,宽达10米。

  其四,内部布局多变。双座的结构有八扇门、十扇门,也有亭、楼、阁,不囿于一种模式,从高到低,大小变,主次变,到庭院配套变,形成方便生活,又具有建筑艺术的特色。

  其五,装饰精巧。如大小藻井多样,从单层、双层、多层、到方形、圆形、多角形,相当别致。细木制作精巧,无处不雕。尤其是门窗、插屏、梁托、户扇等,工艺优秀,分为线雕、圆雕、高浮雕、镂空雕、双面雕。还采取了阴刻、阳刻、镶刻等,展现了装饰工艺的风采。还有融雕刻、书法于一体的对联窗棂,工匠十分巧妙地将对联衬以松、梅、竹、兰、菊等图案。

  其六,砖石优美。石造的柱础,多有雕刻;门楼亭的砖雕,别具一格;墙头装饰的泥塑和内墙壁画,互相映衬,颇具美感。

  其七,园林化。庭院中有园林式的空间配套设施,或设有花架,或者砌有花圃,或搭有藤萝架,或摆设了大缸养鱼、种花。

  艺术特征

  其一,选址和布局。第一,选址讲究。“九头马”古民居的选址十分讲究,符合古人对于理想生存环境的各种构想。长乐鹤上镇有三座青山,即马山、豹山、金鸟山,其中马山尤为雄伟,吴航十二景之一的“龙潭晓瀑”就发源于此,“九头马”古民居就座落马山南面脚下,北面背靠三座青山,南面则有万亩良田,七溪汇集穿过。这种选址首先符合了“相其阴阳,观其流泉”的风水学说,选择有太阳、流水以及空气流动之处所,即民间风水学说的“山水聚会,芷风得水”之处。运用风水的选址方式不仅表现出当时人们对自然的顺应和对宗族兴旺、耕读文化生活的理想和向往,从本质而言,风水思想的核心理念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

  “九头马”古民居的选址从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以及交通等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各方面来看,也是十分理想的宅居地。背山面水的基址可以形成良好的小气候环境,适宜人类居住生存,并能够为居住者及其后代提供丰富的生存资源,整座建筑位于当年驿道边上,交通也十分便利。

  第二,院落空间布局体现了古代的等级礼制。“九头马”建筑群占地约25.2亩,由22座主体建筑组成,左右5列并排,前后5落相连,东西宽、南北深各约120米,建筑群依地势、尊礼制,繁而不乱,有序布局。平面布局变化丰富,空间组合更是根据主次、大小、高低等变化多端。整座建筑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和祖先崇拜基础上的,是一座可供整个大家族及警卫、仆人居住在一起的大院落,它既体现了和睦友善、谦逊忍让的美德,增强了族人的自豪感与凝聚力,更显示了一种礼教的观念: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及受儒学的约束与支配,其伦理原则深深渗入了他们的生活各个领域,影响到其住宅的布置原则。

  院落空间以南北向的中轴线呈均衡对称的格局。各建筑功能明确,主次有序,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其他建筑分列两侧,正房为长辈居住,晚辈住厢房,且有“兄东弟西”之别,作为配套建筑的各个院落,也都因地制宜,处处体现着等级的差别。这种布局格式,在古代宗法礼教制度下,使尊卑贵贱分等、上下有序、内外有别、男女归位,是礼教等级性的集中体现。

  其二,建筑形象特点。第一,别具一格的厅堂格局。“九头马”古民居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建筑群体,“五进五列”的结构,坐北朝南,主体建筑22栋,平面基本呈正方形。在这五列各五进、20落厅的恢弘民居中,五列的建筑体都是单独成弄的,各列之间,有宽约80厘米的串心巷,它们起防火作用,但同时弄墙上又有框门列列相通。“九头马”古民居各列都以厅堂、天井和堂屋为中轴,分有四扇七、十扇九等结构,产生五柱厅、七柱厅、九柱厅等。每列南面正中各设大门一扇,平日是紧闭的,但是,每逢红白喜事,每落大门、屏门、厅门一路洞开,一眼望去,五落看到底,十分壮观。

  第二,坚固的围墙和四水归堂的天井格局。“九头马”古民居四周有6米高的围墙,开放十多个门洞,设有望楼、枪眼。整体建筑,前有广场,四周台础高筑,后有深沟,两旁近溪,内部有井、池、明沟、暗沟,给排水布局配套合理,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建筑群体。而且,为了防盗与聚财,外墙很少开窗,但是,却在南面中列墙额开设13个灯窗,悬挂宫灯照明,甚为新颖。建筑的采光、通风全靠天井,各进间都设有天井,四面屋顶均向天井倾斜,四面雨水流入堂前。按照“风水”思想:中国人认为“水”就是“财”,按照“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俗,这种天井坡屋顶有“四面财源滚滚流入”之意,可谓“五岳朝天,四水归堂”

  其三,建筑内部装饰。第一,礼制与装饰。“九头马”古民居中的装饰也充分体现了长幼尊卑有序的礼制观。主建筑的内室与顶部装饰得美轮美奂,包括柱子、走廊和内墙的装饰也丰富多彩,风格不一,特色纷呈,重要建筑的藻井的装饰甚至到了极为夸张,过于繁琐堆砌的地步,可谓“极尽豪华”,不遗余力地攀比和展示自己的财富。但次要房间与外墙的装饰则不作太多装饰,甚至比较简陋。

  “九头马”古民居外墙对外封闭的造型与内部极其豪华的装饰之间关系似乎十分矛盾,互不协调,表现出一种防御与张扬炫富互相矛盾的心理特征。如果说积极防御是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话,那么,攀比炫富则是顽固的、狭隘的虚荣心作祟以及受所谓的“光宗耀祖”传统思想影响的结果。

  第二,民俗与装饰。“九头马”古民居装饰和长乐本地的民俗文化密切相关。由于长乐人有外出经商的传统,装饰的形式多与人们的美好憧憬和商业文化有关,如钱、蝠、马、猴、牡丹、芙蓉等,采用象征、寓意、谐音等传统手法,给人祥瑞吉利的美好意念,如和合二仙、升平景象、吉庆有余、福(蝙蝠)、禄(鹿)、寿(松鹤)、喜(梅雀)。此外还以书卷形式出现,如书卷脚踏石、书卷窗、书卷门楣、书卷开光墙饰、书卷窗台等,显示儒家风范。每层的隔扇都镌刻对联,有楷、隶、魏碑、篆等多种书体,琳琅满目,颇具书香之气,体现了陈家崇文重教的门风。

  另外,各种装饰的题材多是民间戏文典故、三教九流的故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充满了乡土民俗气息。

  第三,技术与装饰。正如前文所述,“九头马”古民居的小木作精巧别致,藻井形式就多种多样,有单层、双层、多层,方形、圆形、多角形。其中,门窗、户扇、插屏、梁托、穿鼻、距花、悬钟以及立柱所垫础石等无处不雕,其间分别采用浅雕、线刻、圆雕、高浮雕、镂雕、双面雕、阴刻、阳刻、镶嵌贴金等达到高超的艺术效果,令人目不暇接。木雕和石刻皆能工巧匠精雕细琢的作品,内容有自然物、民间戏文典故、三教九流故事等,其人物生动可谓须发可数,栩栩如生,花草枝叶尽态尽妍,老藤枯木,虫态鸟趣,几可乱真。

  “九头马”古民居的石刻大多用于柱础,砖雕用于门楼亭、墙饰、窗格,泥塑用于墙头饰,壁画则广泛用于内墙壁。在每个露天庭院都设花圃萝架,摆大螭虎缸养鱼、种花,每座厅堂摆设客坐案几、鲜花古董,厅柱悬挂明漆金字板联,厅壁张挂大幅字画卷轴,其内容多是宣扬传统文化和表达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