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270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12-05

  闽商,中国传统十大商帮之一,时至今日,依旧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它代表了开拓进取,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代表了上个世纪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一批批实业品牌。当上个世纪的辉煌渐渐散去,企业的接力棒交到守业的一代,“继承者”们将如何选择,才能维护父辈的荣光?

周士渊:从“继承者”到“开拓者”

  “在福建闽南这一带,都是做传统行业起家,但是近几年,传统行业越来越受到新兴经济的冲击,我从事投资,不意味着放弃传统行业,而是寻找一条将新兴的商业模式跟传统行业结合之路,从而能够破除实体行业发展的瓶颈,反哺家族企业。”周士渊,七匹狼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永伟之子,启诚(厦门)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核心发起人,如是说。当天的采访地点选在“恒禾七尚”—位于湖里区五缘湾片区内湖东岸的高端楼盘,也是周士渊亲自参与开发的。但对于周士渊,房产开发却不是他的兴趣所在,开朗、乐观的他认为,在新经济浪潮中乘风破浪,执著前行,才更符合他的个性和喜好。

  投资:追寻新浪潮中的“化学反应”

  2016年3月,启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诚”)在厦门成立,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核心投资人是清一色的福建民营企业二代。周士渊希望以资本为媒介,集结众多年轻的闽商二代抱团发展。在他看来,好的平台和资源,是这个时代企业生存的关键所在,启诚所做的事,便是将身边的优质资源整合在一起。

  虽然当时只有28岁,但在投资领域,周士渊已经不是初出茅庐的“菜鸟”。英国留学归来之后,他从房产项目做起,2014年前后,随着互联网项目的兴起,他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个人更为中意的投资行业。“我也想投入这波新经济的浪潮中,去感受一下投资行业的运作方式和发展前景。”

  作为一个集结众多“二代”的高起点投资平台的负责人,周士渊深切地体会到其中的压力,公司起步之初,募资和管理都是非常困难的环节,需要面临很大的风险。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求他迎难而上,对每个人负责。用他的说法,早期的资金招募基本通过“刷脸”的方式完成,但要获得工作能力方面的肯定,还是要依靠切实的业绩和持续稳定的利润。由于在消费传统产业的背景下,启诚的投资原则是舍弃重资产烧钱的项目,选择短期能够见到收入的。这种务实精神促进了启诚的成长,时至今日,启诚投资成功的项目包括柔宇科技、云莱坞、纸匠、生命银行、门牙、职行力等。其中最为得意的,当属柔宇科技。

  柔宇科技主打超薄彩色柔性显示屏、柔性传感器,以及多种智能终端。这家以“我们不预测世界,我们改变世界”为口号的高科技公司,被国际知名媒体《科学美国人》、《环球科学》等选入“年度新创企业榜”。“这个项目已经被定位为国家科技产品,是继腾讯、华为、大疆之后,快速增长的一家中国公司。它受到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计划在龙岗开辟工厂与研发基地,实现量产之后,能有五六百亿的产值。”如今的柔宇科技发展势头迅猛,刚刚斩获四项CES 2017创新国际产品大奖,验证了周士渊前瞻的投资眼光。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周士渊不只一次表示,在获得更多资源的同时,也要打开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格局,要比别人看得更高、更远。对于自己现在的投资表现,他坦言只能打五分,甚至还算不上合格。对于启诚,2017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说,去年的目标是搭建一个整合资源、聚集力量的平台,今年的任务便是让公司进一步贴近市场,与政府部门、大型国企开展合作,从而实现公司规模的扩大。“一期基金的规模并不大。因为我们有很多专项基金,即针对单个项目的募资。现在的整体规模有一个多亿,二期计划扩大到1-3个亿。”

  除了关注创业投资、资产管理、投资顾问等领域,启诚亦致力于投资创新行业中具有发展前途的优秀企业。对于投资行业的“终极目标”,周士渊认为,最终的投资是自己的项目孵化。通过团队、战略方向、资金三大优势资源的互相整合,孵化出属于本公司的创业项目。在此指引下,启诚已经着手发展一家财税公司和一家体育营销公司。在未来,他希望两个公司都能不断做大,尤其是体育公司,依托福建体育产业发达的优势,进一步开拓自己的涉及领域,譬如体育经济等。他坦陈,自己一直想追求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时代下与传统产业的“化学反应”,通过新兴模式的探索,为传统实业的发展注入活力,而实现投资行业的终极目标,将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一步。

  闽商:能闯敢拼的“吃番薯人”

  作为传统的十大商帮之一,闽商群体与民风保守的内陆居民有很大的不同:敢冒风险、能闯敢拼、合群团结、豪爽义气。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爱拼才会赢”,可谓他们开拓精神的最好写照。凭借白手起家的勇气和魄力,90年代初,一批闽商品牌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七匹狼、恒安、利郎、安踏、361°、特步、贵人鸟、雅客、九牧王、富贵鸟、劲霸,成为国货的“新经典”,成为一个个家喻户晓的名号。

  作为口含金银匙出生的“二代”,老一辈上不起学、下南洋谋生、吃番薯果腹的经历,已经成为他们耳中传奇般的创业故事,但周士渊的成长经历,恐怕也不是一个“典型”富二代的“标配”:高一时,怀着留学梦远渡重洋;在英国,为选择好的学校四处辗转;父亲提供的生活费虽不算拮据,但只能满足他正常的生活开支,没有更多的钱用以玩乐。第一年去英国的时候为了去体验下圣诞节而提早去了英国,却发现当地的超市几乎都放假,只能跟表哥从一家很小的华人超市买了许多鱼蛋、腐竹涮火锅,以至于看到鱼蛋就有阴影。不仅如此,大学期间的每个假期回国后,父亲总要安排周士渊到公司实习,基本每个部门都走遍了,这些实习经验让他深刻领悟到企业运营的艰难。学成毕业之后,周士渊依然保持高度投入的工作状态。为了一个投资项目,他不介意一个个去考察。“启诚投资的12个项目,是从多少个中脱颖而出的?”对于这个问题,他坦言“已经算不清楚了”。为了充分感知市场热点,周士渊一年要乘坐240多次航班前往各个城市考察。

  这种爱拼敢赢,艰苦奋斗的精神,可谓闽商传统的最好传承,而在他自己看来,投入和忘我只是闽商精神的一个方面。“闽商之间从来不会只讲个人奋斗,忽略群体感情。大家很好奇,晋江一代那么多的男装品牌,会不会有恶性竞争?其实是不会的。老一代创业时,公司总部离得很近,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平等竞争。”老一辈闽商重感情,时至今日,周士渊依然愿意选择与朋友一起奋斗。“现在的我同样喜欢结交朋友。我认可的是走心的挚友,大家可以共事,可以互相批评,直言不讳。”

  重视与人的交往,诚实、厚道待人,是闽商精神的一大特征。启诚选择项目的标准,也跟“人”有关。同时他谦虚地表示,投资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其中最大的收益,莫过于认识很多朋友,学习对方的优点、长处。“有些项目也许我们不会投资,但是在接触过程中可以从他的商业模式或者思维逻辑上学习到他们的优点或者创新的部分,这也是学习别人公司好的经验,然后思考它们对公司发展的作用。”

  开放:新青年的个性标签

  吃苦、拼搏、诚信、团结、紧跟时代脚步、不乏危机意识,是周士渊眼中的闽商精神传统。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新一代闽商也有属于他们的独特气质,以及对时代的新思考。相比于上一代,周士渊认为自己更开放,思维更活跃,更乐意涉足前辈没有基础的领域。同时,他们更爱学习,更注重理论基础和文化底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周士渊曾参加过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DP培训项目(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商业诊断实践”)、长江商学院“接力长江”项目等,在实战中,他更快地学习到如何发现、处理企业面临的问题。同时,他是厦门总商会青委会副主任、福建青年闽商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通过在这些组织里与其他成员的交往,他不仅获得了许多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更体会到自己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快地走向成熟。

  其实,周士渊不同于老一代商人的开放气质,体现在采访的每个细节中:他可以一本正经地谈自己的生意和项目,也可以用一个笑话瞬间将现场气氛活跃起来;他可以对投资过的项目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当我们问到他最为看好的柔宇科技时,他会喊出“把世界掰弯”的口号;他可以西装革履,平时也喜欢休闲装和Yeezy Boost;面对巨额的投资,他独立冷静杀伐果断,采访时看到一旁等待的太太却满眼柔情和体恤。

  周士渊与太太一同前来,似乎一直提醒我们注意他的家庭角色:丈夫,以及两个孩子的父亲。采访中,他不无遗憾地表示,自己幼年时,父母忙着创业,将自己送到外地的学校上学,很少见面,交流也不多,所以在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尽量做到不缺席,多花时间陪伴家人,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双方的爱,无忧无虑地健康快乐成长。在适当的时候,他也会带孩子出去“看一看”,让他们感受到世界之大,从小便有开阔的视野。这种长远的战略眼光,恐怕也是典型闽商精神的表现。

  对于未来,周士渊有他自己独到的思考: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个人的知识层面不会差距太大。真正决定高度的,是平台资源,是个人定位。“以前,父母让我们出国留学,是想开拓我们的国际视野,因为西方技术引领我们的生活,比中国先进50-100年。但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网络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国际视野其实已经没有太大优势了。现在条件下,想要成功,重要的是平台资源和对自己的定位,你擅长什么,你有什么,再来说我能干什么。”他希望用年轻一代的眼光,借助资本的力量,在新兴产业闯出一片天地,同时反哺家族企业,接过前辈身上那份沉重的责任,继续弘扬那种开拓进取、诚信厚道的闽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