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贵州省分行:聚焦金融服务 共绘多彩蓝图
□邰璐璐 王图川 田力维
5021亿元,是过去5年工行在贵州累计投放的贷款总量,投放量保持同业前列。其中,累积投入1000余亿元贷款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投放近500亿元贷款支持新兴行业加快发展;投入700亿元贷款支持80余个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投入500亿元贷款支持贵安新区、“5个100工程”建设;投入810亿元贷款支持小微企业;投入723亿元贷款支持个人信贷;
......
交通领域——“十二五”以来,工行贵州省分行累计提供表内外融资1500余亿元支持80余条高速公路、10条铁路、3个机场、2个城市轨道交通等90余个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支持力度持续居各商业银行之首。
水利领域——自2013年首次支持水利建设以来,工行贵州省分行累计投放贷款52亿元,支持37个大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为贵州这块贫瘠土地浇灌活水。
旅游领域——“十二五”以来,工行贵州省分行为旅游景区建设提供融资140余亿元,有力支持60余个重点景区建设,实现5A景区融资支持全覆盖,4A景区支持数超50%,力度居同业前列。
教育领域——“十二五”以来累计投放贷款200余亿元,支持我省40余所院校建设,支持省政府高校化债工作,支持力度同业领先。
农村基建领域——积极参与贵州3000亿元脱贫攻坚基金组建,成功组建全省首笔、工行单笔最大的173亿元极贫乡镇子基金,目前已投放近50亿元支持20个极贫乡镇建设。
这一组组漂亮的数据,让工行贵州省分行金融助力贵州发展的征途精彩如虹。
一颗初心:金融回归本源,实体经济服务圈越来越广
支持“大交通”,从机场建设、贵广高铁、地铁轻轨、县县高速,到“大旅游”红色遵义、绿色赤水、绚丽溶洞、革命遗迹,工行贵州省分行全力支持贵州描绘蓝图;
支持“大数据”,从电子信息、园区建设,到“大健康”百院建设、美丽乡村、易地搬迁,工行贵州省分行身体力行助推贵州同步全面小康;
支持“龙头行业”,从电力、煤炭、磷化工,到白酒、茶叶、民族制药、特色食品等中小企业,工行贵州省分行全力助推贵州后发赶超……
过去5年,工行累计投放贷款5021亿元支持贵州经济建设,其中累计投入贷款700余亿元支持80余个重点交通建设项目。
“服务贵州实体经济发展,我们一直在践行、在努力。”工行贵州省分行副行长何骏说,2017年以来,为履行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工行更加注重完善信贷存量和增量并轨管理,让金融“活水”更好地为实体经济“解渴”——
为此,工行贵州省分行更加注重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在目前小微贷款余额达450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审批放权,并将成立普惠金融业务部,确保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
在精准扶贫贷款较年初增加123亿元达403亿元的基础上,结合政策导向和贵州难点攻坚克难,更加注重服务贵州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主动对接地方发展资金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工行贵州省分行表内外融资余额已超3100亿元。
一份坚持:深度补齐短板,脱贫攻坚路越走越宽
工行贵州省分行围绕我省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板”,打响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医疗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农村基础设施扶贫、生态扶贫“八大战役”,将金融精准扶贫领域覆盖到产业、企业,将金融资源精准扶贫对象落实到县、乡、村。
——交通扶贫战役,脱贫攻坚交通先行。
“十二五”以来,累计提供融资1500余亿元支持贵州省90余个重点交通建设项目,目前审批储备项目30个,待放款金额达590亿元,进一步支持交通扶贫,助力贵州省脱贫攻坚驶上“快车道”。
——水利扶贫战役,金融活水浇灌脱贫攻坚。
围绕全省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和“三年行动计划”,积极为骨干水源工程、大中型水库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地区饮水灌溉难题。
——旅游扶贫战役,抢抓优势资源支持脱贫。
围绕贵州旅游发展目标,“十二五”以来为旅游景区建设提供融资140余亿元,累计发放贷款50多亿元支持30余家酒店建设,为20余家餐饮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支持。
——产业扶贫战役,增强“造血”强体机能。
积极投放贷款,支持白酒、茶叶、民族制药、特色食品以及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等龙头企业、优质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以来累计提供融资150余亿元,支持200余户相关企业发展,加快从“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
——教育扶贫战役,扶贫扶智双管齐下。
围绕贵州省教育“9+3”计划的各项工作,“十二五”以来累计投放贷款200余亿元,支持贵州省40余所院校建设,支持省政府高校化债工作,支持力度同业领先。
——医疗扶贫战役,实现便民惠民。
以县级(含)以上公立医院为重点,“十二五”以来累计提供融资80多亿元,仅2015年至今,就已投入40多亿元支持全省50余家医院建设,促进贵州省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和提升。
——农村基础设施扶贫战役,扮靓美丽乡村。
2015年以来主动调整信贷投向,积极争取总行支持,对贵州省“美丽乡村”、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农村公路等领域提供贷款支持,累计审批相关项目18个,审批金额108亿元,已放款35亿元。
——棚户区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战役,改善百姓基本生活条件。
2016以来,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已审批棚改项目14个,金额62亿元,已投放52亿元支持全省9个重点项目建设。今年首次实现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的支持,审批项目2个15亿元,并已按需投放3.53亿元。
“此外,我们还开展对贞丰、普安两个贫困县的定点扶贫、在全省定向招聘145名贫困大学生充实县域支行、上线融e购电商平台贵州馆和贵州旅游馆等一系列精准扶贫工作。”工行贵州省分行行长陈平谈到。
一种执着:着力金融创新,服务体验感越来越好
创新支付结算产品,优化惠民金融服务。去年以来,工行贵州省分行累计向农民工发放7.8万张“福农卡”,提供免年费、管理费、异地费等优惠服务。推出“银医通”产品,向26万患者提供59万次预约挂号等智慧医疗服务。推出“安康卡”,解决29个施工项目7300余名务工者的工资发放问题。
建立完善互联网金融体系,打造融e购、融e联、融e行“三融”平台。今年以来,通过“三融”平台向181万客户提供信用卡申请、扫码取现、挂号缴费、交通罚款等“智慧银行”服务,向300万客户提供7×24小时客户经理金融咨询、业务办理、免费余额变动提醒等服务,为电商客户搭建交易平台实现交易额107.94亿元。
创新小微金融产品,着力推进普惠金融。聚焦产业园区,深化政银合作,“十三五”以来投放4.5亿元“贵园信贷通”贷款,投放量保持四大国有银行首位。2016年实现“贵工贷”投放36亿元,投放量同业第一。与安顺市政府合作,创新财政专项资金风险补偿模式,实现中小企业创业贷投放3000余万元。抓住供应链金融,支持核心企业上下游产业。
今年,工行贵州省分行对5个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制定供应链服务方案,实现贷款投放2800万元。依托专业市场创新订制金融产品,创新“基酒贷”业务,投放8亿元支持酒企;面向政府采购供应商创新“政采贷”;与宋庆龄基金会、平安财险合作推出“工扶贷”。今年上半年,工行贵州省分行小微企业客户新增超600户,贷款余额超450亿元,小微贷款增速达10.45%。
创新融资产品组合,为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通过“贷款+银票、保函、信用证”“贷款+投行、资管、债券”“贷款+证券、租赁、信托”“单一贷款+行外银团、行内银团”、“贷款+基金、股权”等一系列“贷款+”创新模式,统筹运用好各项产品及业务来满足客户融资需求。
今年上半年,通过债务融资工具、组合式基金、总行理财、区域理财、融资租赁、黄金租赁等业务,实现融资157亿元,通过行内银团、资产转让引资入黔52亿元,在资金偏紧的形势下多渠道满足了重点客户需求。
工行贵州省分行副行长周伟介绍,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和贵民集团合作开发的业界首个服务于精准扶贫的区块链平台——“贵州省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管理平台”成功投产运用,是全国范围内脱贫攻坚模式的又一创新。
创新客户服务模式。一方面推进渠道转型创新,工行贵州省分行大力推进智能化银行建设,实现服务效率快速提升,传统“柜口+柜员”服务方式向“自助+协助”新服务模式转变。另一方面,围绕网点靓化、温馨大堂、效率提升、020支付、互联网金融、优质文明服务传播等六大工程开展“服务面貌专项整治”,实现网点靓化达标率100%,荣获工总行“2016年服务管理十佳机构”。
一个信念:深化体制改革,金融供给水平越来越高
建立完善互联网金融体系。工行贵州省分行进一步探索“三融”格局对企业客户的服务应用,与重点科技网络企业合作,利用自身科技优势构建大数据平台,在大数据与互联网引领金融改革上更进一步,不断打造更具本地特色、更富优惠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推进人力资源结构优化调整。工行贵州省分行进一步加快投行团队、私人银行团队、远维团队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和持证占比,尤其是对公客户经理信贷持证占比和高级客户经理持证占比。通过大力实施“青年员工能力提升计划”和“中年员工职业振兴计划”,充分调动各年龄段人员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推进信贷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工行贵州省分行分批在各市州成立信贷审查审核中心,在营业部、遵义分行优先开展人格化授权试点,进一步建立省行统一授信与授权二级分行审批相结合的灵活审批体制。尤其是在配套服务小微企业发展体制改革上,2016年以来在各地区探索成立小微金融业务中心,实现审批权限下放,简化业务审批流程,提高服务小微企业效率。目前全省7家二级分行组建小微中心,其中具有单笔审批权限1000万元的有五家。“另外,我们正在筹备组建普惠金融业务部专门推动相关工作。”工行贵州省分行副行长何骏说。
在防控金融风向方面,工行贵州省分行严控跨境、跨界、跨市场的新型风险,把好新增入口、存量管控、不良处置三道关口,充分发挥信贷文化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的治本效用,坚定维护金融安全,连续3年不良资产保持在总行控制线下,处于同业较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