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240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10-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共建共享健康城市

□王 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发展思想贯穿始终,根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此,五大发展理念更是如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面对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历史使命,省委、省政府发出了“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时代强音,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集中体现。面对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定位,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作出了“深入找问题、找差距、找路径、找方法,加快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决策部署。以人民为中心、公平共享、共建共享正在成为贵阳的“热词”,成为贵阳建设健康城市的指引。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是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健康城市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之一,通过完善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改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健康服务,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2016年以来,国家先后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建设健康城市、健康村镇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卫工作的内涵在不断丰富,要求在不断提高,必须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由卫生城市向健康城市转变升级。对于贵阳来说,人民健不健康、城市健不健康,直接关系到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的大局,关系到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民众福祉的实际成效。

  健康乃发展之基、幸福之本。当前,我国已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建设。作为首批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和全省唯一入选城市,贵阳市高度重视健康城市建设,首次将健康城市建设写入市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及时成立贵阳市卫生与健康事业暨建设全国健康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计委和市爱卫办),出台《关于坚持人民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健康贵阳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7”配套文件,并召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暨建设全国健康城市动员大会,举行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暨健康城市建设启动仪式活动,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以及健康城市建设干部大讲堂、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初步形成了健康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贵阳建设全国健康城市,有过去积累的坚实基础,也有不容回避的突出问题。从1990年全面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起,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贵阳市于2011年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创卫”成功后,着力建立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于2015年蝉联“国家卫生城市”称号。“爽爽的贵阳”作为“生态之城”,在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发展健康产业和健康文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在打造“健康之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也应该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比如,城市建设管理不均衡,特别是背街小巷建设、治理水平与主干道差距较大,脏乱差问题仍然突出;比如,爱国卫生法治化、制度化建设依然滞后;比如,城乡环境卫生差距仍然较大,农村环境卫生问题依然突出;比如,市民群众卫生意识、健康素质参差不齐,群众参与不够;比如,部分区县级爱卫工作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且不稳定、能力弱化;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市爱卫办(市“三创”考核办)作为全市爱国卫生工作和健康城市建设的牵头协调部门和重要推动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总体目标,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42字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方针,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康问题出发,助推健康城市建设,让全市人民群众在共建共治中公平共享发展成果。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对于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优化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爱卫战线的同志要善于从讲政治的角度来看问题,强化“四个意识”;善于从谋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强化责任担当;善于从重民生的角度看问题,强化为民情怀;善于从抓落实的角度看问题,强化落细落小。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思想,切实增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与时俱进提升对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方针的认识,深入践行“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准确把握和遵循健康城市建设的规律要求,不断提升新时期爱卫工作水平,有效推动健康城市建设。

  第二,坚持抓重点打基础,进一步构建健康环境。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加大国家卫生城市、县城、乡镇、村寨创建巩固力度,努力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病媒生物防制、居民区卫生、乡镇村寨卫生等各项工作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以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和健康家庭等为重点,以整洁宜居的环境、便民优质的服务、和谐文明的文化等为主要内容,向家庭和个人就近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服务,倡导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提高家庭健康水平。以学校、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等为重点,完善控烟措施,落实健康体检、职业健康检查、职业防护、安全管理等制度。真正让健康知识、健康文化、健康生活进社区、进村镇、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创造有益于市民群众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2017年全市申报健康“细胞”建设单位50个,年底拟建成20个健康“细胞”建设带动示范点,通过健康“细胞”的示范带动,不断完善健康体系,纵深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第三,坚持促协调重联动,进一步形成建设合力。充分发挥各级爱卫办职能,组织协调各级爱卫会成员单位,以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行动、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创建行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行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行动、贵阳市全民健身行动以及“一河百山千园”建设工程等为载体,开展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坚持“条”“块”结合,把任务落实到相关单位、量化到具体人员。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强化目标和责任意识,打破部门界限、行业壁垒,推动构筑左右互通、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体系;加强督导检查,组织开展典型经验交流,借鉴健康城市建设先行城市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建设具有贵阳特色的健康城市。探索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健康村镇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成果。

  第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健康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更是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建设、人人享有的过程。要强化健康教育宣传,深入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和规范健康教育,完善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组织开展健康巡讲等活动,鼓励支持建设健康教育场馆和基地。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载体,活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探索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紧密结合爱卫月活动、全民健身月、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宣传载体,多样化、立体化、全方位宣传健康城市、健康村镇理念及“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让健康知识、健康文明深入人心, 大力培育健康人群,提高群众知晓率、支持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作用,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健康城市建设,形成各方力量有序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良好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治当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