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不断 艺术永续
——重庆名家贵州地扪写生小记
□本报记者 万里燕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茅贡乡的北部,有一个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侗族古村落,被《美国国家地理》誉为“时光边缘的古老村落”,这就是地扪,侗语的意思是“泉水源源不断的村寨和人丁兴旺的地方”。地扪村的2千多人至今还居住在清末遗留下来的侗族干栏式木楼的500多座民居里,而且还保留有3000余座禾仓——贵州侗族保存数量最多和最完整的历史遗迹。因其独特的侗族文化生活得以完整保存,地扪已经成为侗乡第二大古村落,并于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8月10日下午,以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重庆市美协主席、重庆画院院长、重庆美术馆馆长庞茂琨为首,刚在贵阳参加了“黔风渝韵”贵阳重庆美术名家作品交流展的重庆名家一行人,在贵阳市美协相关人员陪同下来到地扪,准备在这里度过为期三天的写生之旅。
地点: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
时间:2017年8月11-13日
主要人员(重庆):庞茂琨、侯宝川、张杰、许世虎、崔毅、魏东、谢关键、邓旭、蒋才、翁凯旋、赵晓东、吴正英、刘智勇、兰池、练恒。
庞茂琨作画有三个十分突出的特点:造型准、手速快、颜色“少”。看庞茂琨画画很轻松,不管从人物哪个角度来画,他一下笔就能够很快抓住造型点。庞茂琨的油画手法是极其古典的,笔触细腻优美,对人物的写实性极强,娴熟准确的造型与流畅含蓄的描绘高度结合。庞茂琨画画很快,动作迅速流畅,毫无思考痕迹,已经达到“心手合一”的境界。要达到这种绘画高度,不仅需要成千上万次的练习,对天赋和艺术感受的要求也必不可少。颜色“少”是指在庞茂琨的调色盘上,没有我们通常概念中的油画家的调色盘,十几种甚至几十种颜色,他的调色盘可以用干净来形容,上面只有七、八种颜色,颜色的深浅,画面的明暗都在这几种颜色中有一种魔术般的变化。
从庞茂琨的画作中可以看出画家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心理,也许模特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一个普通的侗家女孩,是画家的笔触为模特赋予了艺术的美感。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侯宝川专擅风景油画,他把当代都市人对自然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在画布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最著名的是他的大凉山系列。他一边勾画着不远处一座掩映在浓茂树林中的侗家风雨桥,一边笑言贵州的风景真不好画。我细问时,他说:“你看这山林这么密,层层叠叠,光绿色就有好多种,要想在写生这么短的时间内很细腻的表现出来确实不容易。”
是的,侯宝川对四川大凉山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创作了很多以大凉山风景为主的佳作。大凉山广袤、厚重,如粗犷的勇士,而贵州的山俊秀、清丽,如优美的少女,可见在优秀的画家眼里,风景和人一样也是具有性格和感情的。
画家翁凯旋了开了一辆商务七座车,把后面的座位全部拆掉,放置他的写生工具,包括画箱、画板、画架等,甚至还有一把分段拼装的庞大的专业写生伞!这一车的“家当”实在令人惊叹。翁凯旋画的是油画,却充满了中国式精神,比如诗意、比如哲理。他的风景很“逼真”,光、影、色都恰到好处,自然优美,但又不仅仅是“逼真”,观者能从他的画作中体会出很深的感情和对自然风光背后的人文思索。翁凯旋对我说:“我‘路过’重庆时,欢迎你来玩。”我一时没反应过来,问:“您不住在重庆吗?”他哈哈一笑:“我到处写生,四海为家。”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写生的热爱,对世间美好风景的热爱,难怪有人评价翁凯旋是“住在风景里的油画家”。
此行还有数位川渝名家,因为写生地点分散及时间的缘故,不能一一详细感受,但我相信在这泉水不断之地的写生活动仅仅是黔、渝良好频繁互动的一个开端,贵州的青山绿水和热情好客的人们,期待他们再次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