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208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8-10

青岩古镇郊游

□文/图 李世平

  大暑时节,我们亲友一行,前往贵阳著名的旅游景点青岩镇。此次未进镇内,先在北门外“悦然梧桐客栈”小坐,然后前去城郊观赏玉带河风光。

  客栈距古镇北门约300米,因在几棵高大梧桐树旁修建而得名。远处望去,不见树干,只见绿叶,五棵梧桐犹如一个整体,呈一巨大的半圆形,俨然田野中的一盆景。客栈小楼,隐于树下,非常幽静。黄色幡旗,高悬于六米大杆上,鲜艳靓丽,迎风招展。但在高高的梧桐相形下,显得低矮。

  一进庭院,几棵直径约一米的粗壮树干,一字排列庭间,非常抢眼。主人在笑谈中说到,“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几棵高高的梧桐,虽未引来凤凰和鸣,却有无数美丽的小鸟,每天聚此欢歌,有几只喜鹊还把家搬到了树上。清晨,朝阳洒向大地时,观看这些生机盎然的大树,确实让人产生不少美好、高洁的联想。我们围坐树下,品尝主人的佳茖“绿宝石”。端起茶杯,靠近鼻子,除了感受到绿茶淡淡的栗香,也闻到弥漫在空气中梧桐树的清香。微风流过,头顶响起一片柔和的沙沙声,这是树叶与风的合唱。清风中,蝉鸣一片,此起彼伏。抬头仰望,翠绿叶片,层层叠叠,在不同的高度拦住阳光。经过茂密树叶的过滤,小院宛如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绿纱。“秀地灵天已千年,舌端噙香苦且甘。轻品笑谈红尘事,一盏清茶沁心间。”身处此境,心静悦然,烦蒸顿灭。

  步出客栈20余米,便是有名的“茶马古驿道”,顺驿道前行约300米,便是玉带河。明祯十一年(1638年)四月,大旅行家徐霞客,就是经这条宽约1.5米,由大小不等石板铺成的驿道,到达青岩镇。时隔几百年,身处于同一空间,让人不由生出思古幽情。树木夹着古驿道,虽顶烈日,但在树荫下行走,只觉凉爽的空气在身体四周缓缓流动,让人难于感到,这竟是一年中酷热之季。“爽爽的贵阳”,名不虚传!

  距河尚有百米,便可听到玉带河水哗哗流淌声,还有鸭群“嘎嘎”的欢声。轻轻吸一口气,能嗅到河水微腥的潮湿气味。来到河边,“青岩桥”首先映入眼睑,古驿道经此桥跨过“玉带河”。桥建于成化年,长约28米,宽约2.6米,每个桥孔净跨6米,孔高约3米。在桥的石块间,到处长满野草、藤蔓、灌木,给人沧桑久远之感。

  我们沿河漫步。

  一群孩子在河中游泳,追逐嬉戏。不远处,一头水牛在水中纳凉,只露头于水面。它怡然自得的模样,与孩子们的扑腾欢跃,形成一幅生动有趣的消夏图。

  玉带河悠然蜿蜒,穿行在山野田间,河水滋润着两岸芳草,催生出各种野花。垂柳的倒影在水中弯曲扭动,衬出水流的灵动。在河流顺光的方向,水面映照出天空的湛蓝色,看上去幽静深邃。从逆光方向,波纹粼粼;点点闪烁的波光,好似玉带河与游人交流的眼波。水在宽窄不一的河道中,产生了快慢节奏。较宽处水流舒缓,在一些落差稍大的河段,水流湍激,水石相激,浪花涌动,并形成一个个的小旋涡。河水碧绿清澈,靠近岸边,水清见底,时见小鱼穿梭。有一老人专心垂钓,静如雕塑。如此美景,荡涤胸次,豁人心神。

  城之所以为城,是因有四周的城墙。青岩虽是小镇,却是名副其实的古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城不在大,美丽就行。从徐霞客游记所说“其城新建”,到今天众多房屋楼阁,城内的建筑见证了古镇发展。青岩的历史,应与周围的山水密切相关。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俗话说的风水,首先是有好水,在流水中自然含着风的形态。凡山水间充满天地灵气,此地就易产生、集聚各种人才,所谓人杰地灵也。青岩自古人文荟萃,曾有历史名人如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青岩,顾名思义,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它不仅有几百年的人文沉淀,还有真山真水的自然元气,滋养着古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