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四股力量” 推动“四联一体” 构建“五项机制”
织金:“445”模式趟出“百企帮百村”工作新路
自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以来,织金县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特色优势,通过商会联引优强企业、“荣誉村主任”“千凤还巢”、专业合作社“四股力量”注入“百企帮百村”活动,探索创新“445”产业脱贫模式,走出一条聚合“四股力量”、推动“四联一体”、构建“五项机制”的“百企帮百村”工作新路子。
“四股力量”促帮扶资源“立体化”
近年来,织金县将商会联引优强企业、“荣誉村主任”“千凤还巢”、专业合作社作为帮村联户的四股主导力量,最大化整合帮扶资源,有效促进由一家企业单兵作战向多家企业联合攻坚转变,在全县上下形成同心、同德、同向,努力、给力、倾力的帮扶局面。
聚合商会联引优强企业帮扶力量。充分利用全国工商联、省工商联定点帮扶政治优势,发挥工商联组织、新经济组织及统战人才荟萃的优势,积极争取工商联系统和织金在外商会联引帮扶资源参与“百企帮百村”行动;引导商会会员企业参与帮村,由此形成了11个行业商会、5个异地商会、32个乡镇(街道)基层商会组成的商会网络体系,为企业帮村聚集了一批优势企业资源。目前,在已结对帮扶的178家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中,有34家属向外联引优强企业。
聚合“荣誉村主任”帮扶力量。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政治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兼任“荣誉村主任”的方式积极参与结对帮村行动,就近创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全县282个贫困村均实现荣誉村主任全覆盖,签约帮村66家,带领农户发展产业项目13个,建成农业园区、基地2个,解决就业240人,带动204户贫困户脱贫。
聚合“千凤还巢”行动帮扶力量。大力实施“织商回归”工程、“能人兴村”工程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工程,采取“请回来”的方式,开展织金在外成功人士和返乡农民工创业者座谈会,并通过“双培双带”工程将返乡人士培养成村干部,把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自“百企帮百村”行动开展以来,共有362名在外成功人士选择回乡创业,引导回乡创业人士参与帮村21个。
聚合专业合作社参与帮扶力量。按照“帮扶自愿、量力而行、量体裁衣、择优结对、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引导全县专业合作社参与“百企帮百村”行动,从全县1000余个专业合作社中选择发展前景好、帮扶意愿高、示范效应强的50个专业合作社与50个村结成帮扶对子,最大限度整合帮扶资源,形成了以强带弱、强弱联合的帮扶格局。引导宝龙集团在帮扶过程中,以脱贫不返贫作为帮扶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宝龙+专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采取“宝龙资金注入、专业合作社引领、村级集体参与、贫困农户收益”的联动发展机制,真正达到“带优专业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贫困户收入”的目的,实现强弱联合、抱团取暖、夯实基础、滚动发展。同时通过引导贫困户自主创业、每户吸纳一个劳动力就业、“特惠贷”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6个贫困村10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加收入2.3万元以上。
“四联一体”助帮扶方式“多元化”
通过“四股力量”注入,逐渐形成了“产业联体、强弱联合、村企联动、利益联结”的“四联一体”格局,最大限度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和决战贫困的主人翁意识。
产业联体趋势更加明显。坚持以外引优强企业壮大帮扶力量为突破口,围绕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深入山东、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开展扶贫招商活动,充分利用外来企业市场、技术、资金优势,建成了规模效应好、辐射带动大、抗风险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切实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和产业聚集效应。
强弱联合态势日益彰显。引导企业与贫困结对帮扶嫁接贫困户,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服务、统一分配、兜底销售”五统一兜的方式,达到强弱联合、抱团取暖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发展上对技术和市场的顾虑。目前,已引导返乡创业人士签约帮村企业32家,“荣誉村主任”新签约帮村的107家。
村企联动格局正在凸显。把农业商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产业优势与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村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有效帮扶模式,与贫困村在土地流转、产业规划、村庄建设、民居改造等方面采取集中会商、协调联动、统一规划、集中实施、梯次推进办法,有效形成了产业协作发展、配套设施协同跟进、民居改造协调推动的村企联动发展格局。
利益联结机制不断优显。始终把贫困户作为企业收益分配的主角,向贫困农户中有贷款意愿、有创收项目、有创业就业潜质的农户提供“特惠贷”,由村“两委”主导,按照“合作自愿、入股分红、退股还本、合股联营”的原则,引导贫困户与“四股力量”中的帮扶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形成利益联结体,贫困户以财政扶贫资金、“特惠贷”、土地资源、劳动力收益参与企业或合作社入股,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商会+企业+基地+贫困户、支部+能人+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实行收益分红、滚动发展。目前,签约帮村的189个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已有178个与18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发放“特惠贷”3.2亿元,惠及6946户贫困户,其中有1258户参与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入股,贫困农户入股方式注入帮扶企业或专业合作社7784万元,新增创业项目346个,带动贫困户3574户、17870人。
“五项机制”防帮扶成果“空心化”
建立战区联合作战、定期联络汇报、分期调度服务、战果记功考评等“百企帮百村”保障机制,为企业帮村建好平台、打开“绿灯”,激发企业主动参与精准扶贫积极性,形成企业带大户、企业带支部、企业带贫困户的良好导向。
建立战区联合作战机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以村为基本单元,将参与结对帮扶的“四股力量”划入全县脱贫攻坚五大战区管理,将统战组织纳入战区指挥部统一指挥,实行“网络化”管理,建立作战指挥台账,有效推动帮扶主体工作规范化、程序化、高效化。
建立定期联络汇报机制。以全国工商联定点帮扶和广州花都区对口帮扶为契机,建立联络联系机构和帮扶会商机制,与全国工商联互派挂职干部,成立织金县对接广州花都区联络联系办公室,抽调专人办公,加强上下联系,定期向全联汇报“百企帮百村”工作进展情况,向广州花都区通报广州企业在该县的帮扶工作情况。
建立分期调度服务机制。发挥服务型政府作用,按照“双周一座谈、一月一调度”的要求,分片区轮流承办“双周座谈会”,定期对“百企帮百村”情况进行调度,了解掌握企业帮村进展情况,研究解决企业在帮扶过程中推动项目、发展产业方面遇到难题,全力做好“筑巢引凤”后勤保障工作,让帮助企业在对口帮扶工作中能甩得开膀子、放得开手脚大干一场。建立战果记功考评机制。建立《百企帮百村“五股力量”助力精准扶贫作战指挥平台》,采取“互看、互听、互评和记功”等方式,建立记功榜,实行月统计、月调度、月考评、月公示,并按“签约、推进、脱贫”三个环节进行过程管理,按照“脱贫一户记功一分”标准,由各战区指挥部组织对企业帮扶战果进行评比打分,将成绩按年度汇总到县工商联,作为表彰先进及推荐经济人士参选“两代表一委员”重要依据,有效增强了企业家对帮扶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目前,170家帮扶企业上了记功榜,32名担任“荣誉村主任”优秀企业人士受到表彰,在织金县工商联换届过程中,有4名在“百企帮百村”中,战果突出的企业家被选为县工商联常委。
建立管理服务“数字化”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云处理”等智慧平台作用,创新建立企业帮扶到村到户情况“二维码”扫描识别系统和精准扶贫“明示牌”,与“扶贫云”系统和“万企帮万村”台账形成数据资源共享,让企业组织情况、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贫困农户脱贫情况在“云上”一目了然,确保帮扶企业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目前,已对与169个贫困村结对帮扶的178家民营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全部实行大数据动态跟踪管理,并正在建立企业帮村二维码。
截至目前,织金县已联引企业或专业合作社178家帮扶16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投入9.57亿元帮扶资金,带动59个村产业发展,占全省结对帮扶企业总数的12.7%,助推去年全县如期实现2.74万人脱贫、51个贫困村出列、2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
(来源:毕节试验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