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206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8-08

  从2015年起步到2016年底,贵阳市政府投入补贴资金3000万元,带动合力超市、星力超市两家合作企业投资1.5亿元,建成了23个惠民生鲜超市;这些超市覆盖全市20多个新老社区,已实现销售额2亿余元,解决了30余万人的买菜难、买菜贵问题。

惠民生鲜:实现多赢的商超新实践

□本报记者 李 丽

  尽管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但长久以来,贵州的经济地理条件造成了大型商业建筑稀缺、物业成本相对较高,制约了大卖场发展。国际、国内知名零售企业在贵州发展缓慢,除了贵阳、遵义等经济较好的城市有大型卖场外,其它城市几无知名大卖场。

  贵州有88个县区,这些县城的人口较少,商业相对较为落后,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大卖场很难盈利。如台江县,2016年末全县总人口仅有16.9万,城区常住人口不足3万。

  省会贵阳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也不足,很多农产品的极大比例均是从外面进入,如蔬菜、水果、粮油近70%需从省外调配。产业结构制约、物流成本较高等导致买菜贵,成为一个长期困扰的社会民生问题。

  得益于“惠民生鲜”超市的模式运用,这一现状正在发生改变。从2015年起步到2016年底,贵阳市政府投入补贴资金3000万元,带动合力超市、星力超市两家合作企业投资1.5亿元,建成了23个惠民生鲜超市;这些超市覆盖全市20多个新老社区,已实现销售额2亿余元,解决了30余万人的买菜难、买菜贵问题。

  其中探索出来的运营模式,无疑也为新时代商超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市场终端存空白

  贵阳市商务局曾进行一次调研,发现在2014年底,贵阳与周边的重庆、成都、昆明、长沙、南京5个省会中心城市相比,终端菜价平均高26.8%;今年上半年,蔬菜价格高14%、猪肉价格高15%。2016年,贵阳市委、市政府把买菜难、买菜贵问题作为民生“十困”中的“一困”来解决。

  经研究分析,贵阳的一级市场与周边城市存在差别,即便贵也贵得不多、基本持平,其实是贵在终端,特别是贵在农贸市场。这与市场体系不完善有关系,主要是终端零售环节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组织化程度较低。在贵阳,城市“菜篮子”流通仍以农贸市场为主,虽说数量较多(中心城区有108个),但农贸市场的组织化、规模化尚存不足,菜价贵正是贵在农贸市场环节。

  其次,现有农贸市场与超市的布局不均衡。农贸市场很多集中在中心老城区,一些新开发的楼盘、社区还有空白点,导致入住群众买菜不方便的情况较为突出。

  此外,公益性覆盖不足。自从流通体制改革以后,国有成分退出贵阳的“菜篮子”流通领域,现存三类流通渠道99%是个体或民营,政府对终端市场的调控力、掌控力明显不足。针对存在问题,贵阳提出政府与市场共同管理,采取政府配置资源、企业化运作方式,建设公益性的惠民生鲜超市,与社会化大型生鲜超市一起,提高超市这一先进业态在“菜篮子”零售市场的占有率、覆盖率,加强农贸市场菜价治理。惠民生鲜超市提供销售渠道,所有超市均设有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售专柜、专区,通过以销定产扩大本省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公司合作获多赢

  这一运营模式表现为“公益性+市场性”,旨在解决公益性菜市场投资管理难题,补齐“菜篮子”商品零售环节的短版,采取公司合作方式,即政府提供资源、网点,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市、区两级政府统一回租,并对惠民生鲜超市提出规范要求;由政府招投标的合作企业进行投资建设,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回租期为10年,与合作企业签订的经营合同也是10年,对个别特殊项目适当予以延长。政府对合作企业给予租金优惠补贴,第一年收租金,第二、三年按政府回租的租金标准,企业按15%支付租金,第四至六年比例提至25%,第七至九年提至35%,第十年达到50%。

  实施精准布局、定价模式,选址以合作企业、物业方先进行接触,初步选址后报到属地政府,若在选址过程中需协调由属地政府帮助协调。按500米至1000米半径便民生活服务圈要求,结合当地菜市场布局进行设置。因政府给予补贴,故对惠民生鲜超市的零售价格、利润做了一定控制,价格在一级批发市场基础上增加30%,比周边农贸市场低10%至25%。

  实行市、区两级共同监管,市统筹、区为主。在日常监管方面,区发挥主体责任。通过“社区化+超市化”,在实现传统菜市场提升改造的同时,满足社区居民的“一站式”买菜、购物需求。

  应用农贸市场超市化运营模式。在面积上分三种店:一是旗舰店,面积为3000平方米以上;二是标准店,面积为1500-3000平方米;三是500-1000平方米的社区店。规定生鲜经营面积必须占总经营面积的60%,如某惠民生鲜超市,五大类生鲜的经营品种有近3000个,还附带销售预包装食品、家居等产品;同时,销售日化品等利润较高产品,可弥补生鲜利润偏低的损失,确保商超可持续经营发展,进而建立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在此过程中,官方也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贵阳市政府成立促进“菜篮子”流通的国有平台公司——贵阳惠民公司,它代表政府与合作企业又成立合资公司,代表政府参与惠民生鲜超市的管理、建设;占34%的股份,主要是为了落实政府管理要求、价格监控。为做好终端价格管控,在惠民生鲜超市企业安装新系统,对价格进行实时监测,所有数据均传到市商务局平台。预计明年底安装达100家,以100家的数据为基础,即可建立贵阳“菜篮子”大数据平台。

  具体到企业方如何操作,贵州合力商业投资集团执行副总裁汪建文介绍说,主要从营运、管理上要效益,实行营运标准统一化、商品一店一配置;加大包装商品的配送占比,减少门店人工成本;增加门店的社区功能,如引进配套洗衣店、修鞋店、配钥匙等;商品品种、品质超过农贸市场,并逐步取而代之。同时,从供应链上降成本、提标准,加强生鲜加工、中央厨房、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建立加工标准,确保商品品质,控制“商品流”中的损耗;实行一天一配,做到精准订货,保证品类齐全。此外,从规模上得市场,加速开店步伐,今年合力计划开店15家。

  从2015年开始,合力集团就配合贵阳市政府实施惠民工程,在花果园开办了3家惠民生鲜社区超市。第一家门店于2016年1月15日开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营面积只有1358平方米的S区店日均销售额15.2万元,实现了政府认可、顾客满意、企业盈利的良好局面。目前,已营业的惠民生鲜社区超市有15家,年内还有20家将开业。从运营数据看,已营业的15家门店表现良好,环比成长性高;平均经营面积为1250平方米,7月的日均销售额为8.5万元,商品毛利率为15%。惠民生鲜社区超市运行带动了小区入住,小区入住率提高又促进了超市销售。从统计数据看,大生鲜(生鲜+加工)的销售占比超过60%,而用品的表现超出预期,使门店在保持生鲜商品低价的同时确保了较高的商品毛利率。

  以惠民生鲜花果园S区店为例,生鲜经营面积得到充分保证,占全店经营面积的60%以上、达到800平方米,生鲜商品很丰富,可满足周边顾客对生鲜商品的“一站式”购买需求;大生鲜(生鲜+加工)的销售占比较高,接近60%;生鲜的商品毛利率低于公司平均水平,充分体现了惠民生鲜的惠民政策,有效解决市民买菜难、买菜贵问题;确保门店客流,日均客流量达4500人;食品、日化品及非食品的经营面积较小,约为400平方米,但品项很丰富,经营SKU(库存量单位)达12000个,在陈列上做到一品一面,充分满足顾客的购买需求;生鲜以优质、低价服务于顾客,其它商品基本不做促销,以保证毛利。从实际经营绩效看,这家店实现了开业当年即盈利。

  “贵州市场有贵州的特点,根据这个实际,惠民生鲜超市的经营面积基本都在1000平方米以上,商品品类也相对齐全,能满足周边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汪建文表示,惠民生鲜社区超市是一种新业态,“我们也一直在学习、调整中”。

  从2015年起,贵阳连续三年将惠民生鲜超市建设列为市委、市政府要办的实事之一,今年的目标是完成30个、发展到53个,由市长牵头成立领导小组,把年度建设任务分解到各区(市、县),年底再进行年度考核——这些举措,使惠民工程有序推进得到了强力保障。

 

图为惠民生鲜超市一角(记者 李 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