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进一步传承黔菜精华、弘扬黔菜文化、打造黔菜产业、推动黔货出山,促使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不断“泉涌”、走向全国、风行天下,带动山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贵州省政协组织开展了大美黔菜展示品鉴推广活动。活动从今年4月开始,分为各地初选、市(州)展示品鉴、年度展示品鉴三个部分,将持续到今年底,为大美黔菜、生态食材迈步全国、走向全球奠定基础。
7月27日,由贵州省政协主办,省政协办公厅、省商务厅、黔西南自治州政协及白云区委、区政府承办的大美黔菜展示品鉴推广活动第三站——黔西南菜品集中展示品鉴在白云蓬莱仙界景区隆重举行。活动现场,62道在此前展示期品鉴阶段得票率较高的黔西南美食,轮番上桌展示并接受由24位餐饮行业专家、媒体代表、社会人士组成的品味团品鉴,最终投票评出保家老店全牛宴、盗汗鸡、兴义羊肉粉等40道菜品、小吃,代表黔西南参加全省年度展示品鉴及推广。
黔西南:山地生百味 金州酿佳肴
文/图 何 冰 本报记者 田锦凡 姚晓凌
7月27日下午,贵州贵阳,最高气温31度。
在位于白云蓬莱仙界景区的大美黔菜展示品鉴推广活动第三站——黔西南菜品集中展示品鉴现场,热度丝毫不亚于盛夏的天气。
3时许,伴着悠长的布依山歌、欢快的苗族舞步,黔西南菜品、小吃以道法自然的“山地美食”之名,活色鲜香地呈现在数百位领导嘉宾及品味团、观摩团成员面前,献上了一场视觉与味蕾的“双重盛宴”。
最终,经24位餐饮行业专家、媒体代表、社会人士推选,传统宴席安龙荷花宴、传统菜糍粑辣子鸡、传统小吃无色糯米饭、创新菜刺根下江鸭等40道菜品、小吃,将代表黔西南登上“真材实料、贵州味道”的年度大擂台。
这并非它们仅有的“抛头露面”。此前,由黔南州政协组织开展的8县(市)美食初评及展示期品鉴活动,已分别在当地、贵阳掀起一场“山地美食风暴”,先是128道美食脱颖而出,再精选63道呈现如上。
而不足一个月前,因成功开展一次“国际级”美食活动,黔西南更是聚焦了全球目光。6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饭店协会主办,贵州省黔菜文化研究会、黔西南州饭店餐饮协会及各县(市)产业集团联合承办,以“共享山地美食·助推产业发展·聚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首届国际山地美食节暨金州“三碗粉”美食节在兴义隆重举行——这是“山地美食”主题节庆首次落户贵州,亦为黔西南首次举办的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美食盛会。
活动特邀国外嘉宾、台湾同胞及美食界、媒体界人士,国内大型种养殖、冷链物流、食品连锁企业及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代表参加;本土美食、农特产展示展销商及种养殖、餐饮服务企业代表,则纷纷现身“尽地主之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家企业,展示了5000余种名特美食、绿色食材及优质农产品。
从现场看,活动收效颇丰:仅“三碗粉”产业发展招商就实现签约项目71个,总金额达267.95亿元;其中,一产项目42个、签约金额78.64亿元,二产项目13个、签约金额51.45亿元,三产项目16个、签约金额137.86亿元。
数据也许不能说明一切,但黔西南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快马加鞭打造山地美食文化品牌的行动,已然成为业界无可争议的“现象级”事件。
掘金山地“王国”
追根溯源,黔西南有意识地将山地特色资源作为一种优势产业来开发,大约始于30年前,即建州5年之后
摊开中国地图,黔西南州地处珠江上游黔、滇、桂结合部,是三省(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商贸中心,素有“西南屏障”“滇黔锁钥”之称。
从空中俯瞰,乌蒙山脉有两条南北流向的重要水系,一条向南流淌叫南盘江、一条向北流淌叫北盘江——如同母亲的双臂将黔西南9个县(市、新区)紧紧环抱,后汇入红水河向南海奔涌而去。
经南北盘江及其众多支流鬼斧神工的造化,黔西南境内地形起伏大、类型多、过渡性强。按地质专家所言,黔西南喀斯特景观是中国锥状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构成了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完美缩影——马岭河峡谷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即为明证。300多年前,走过千山万水的徐霞客面对黔西南万峰林,也不禁发出“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的赞叹。
历史上,石漠化曾是这片喀斯特岩溶山区致贫的“癌症”;如今,那些千姿百态、美轮美奂的峰丛、峡谷、溶洞等,却成了当地人创富的优质“资本”。
追根溯源,黔西南有意识地将山地特色资源作为一种优势产业来开发,大约始于30年前,即建州5年之后。1987年10月,该州邀请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院长、贵州省喀斯特首席顾问熊康宁主持中、英、法、瑞4国“安龙笃山溶洞考察”,首次向世人揭开了喀斯特景观的面纱。
此后,该州依托资源优势大打“山地牌”,陆续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首届中国国际皮划艇漂流大赛、万峰林徒步大赛、全国山地运动会、中国自行车联赛兴义万峰林站、环万峰林国际持杖徒步大会、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等,逐渐奠定了黔西南在国内外户外运动爱好者心中的地位。
2015年10月,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落户黔西南,包括自行车赛、徙步大会、露营大会、低空跳伞挑战赛、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多项国际性体育赛事在全省联动举办,掀起了山地户外运动新热潮。如今,“山地玩都”兴义已成为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永久性会址。
全域皆山,带给黔西南的除了美景还有美食。所谓“材为食之母”,当地复杂多变的山地景观、特殊的山地立体气候,催生了源源不断的绿色、生态、优质食材。
据统计,该州境内现有植物种类3913种,其中珍稀植物300余种;中草药资源近2000种,其中植物药1800余种、动物药163种、矿物药12种。这些山珍经开发利用,已晋身为兴仁薏仁米、连环砂仁、安龙金银花、望谟黑山羊、顶坛花椒、仓更板栗、普安四球茶、晴隆糯薏仁、普安红茶等深受人们喜爱的地理标志产品。2016年11月,中国饭店协会授予黔西南“中国饭店业绿色食材采购基地”称号。
因境内富含矿藏、县县皆产黄金,黔西南又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金州”。首届国际山地美食节暨金州“三碗粉”美食节,即旨在进一步宣传和推介“盘江食材、金州味道”,以兴义羊肉粉、兴仁牛肉粉、安龙剪粉“三碗粉”为核心,着力打造山地美食文化品牌。
“我们相信,通过成功举办这次美食节,金州‘三碗粉’的香味必将转化为对黔西南山地美食的特殊情结而香飘全世界。”黔西南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永英在开幕式上说。
成就美食“现象”
吴茂钊认为,素来名不见经传的“金州”,正以厚积薄发之势在全国美食领域书写一种崭新的“黔西南现象”
“一场国际级的美食盛会,为什么选择在一个非省会城市的自治州举办?”
提及当地美食,黔西南州商务和粮食局副局长陆文广侃侃而谈。在他看来,首届国际山地美食节暨金州“三碗粉”美食节落地黔西南绝非偶然,“我们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确实有足够的条件和资本”。
这种底气至少源于,黔西南美食在近一年内揽入了多张“官方身份证”。
2016年11月28日,中国国际饭店业大会暨第三届丝绸之路美食节在海南三亚举行。为保护、传承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主办方中国饭店协会经多次实地考察、专家评审,认定黔西南为“中国饭店业绿色食材采购基地”,并分别向兴义、贞丰、晴隆授予“中国羊肉粉之乡”“中国糯食之乡”“中国‘三碗粉’美食之乡”称号。
“全国只授出6张牌,光黔西南就占了4张,这是我们过去根本想不到的。”陆文广说,得益于近年来地方党政的高度重视、大力扶持,黔西南山地美食在全国已拥有一定话语权。
令他“想不到”的不止于此。6月28日,首届国际山地美食节之山地美食文化与产业扶贫论坛公布“中国十大山地美食”“中国名菜”“中国名(点)小吃”评选结果,黔西南斩获3个“中国十大山地美食”、4个“中国名点”、22个“中国名小吃”、22个“中国名菜”称号,再次成为最大赢家。
“这等实力,使黔西南毫无疑义地跻身贵州美食丰产市州行列。”黔菜文化人、《中国黔菜大典》主编吴茂钊认为,素来名不见经传的“金州”,正以厚积薄发之势在全国美食领域书写一种崭新的“黔西南现象”。
据其总结,该州初步构建了以“12345”为序的五大美食品牌构架。“1”即晴隆“中国辣子鸡美食小镇”;“2”即黔西南“中国饭店业绿色食材采购基地”、安龙“中国食用菌产业基地”;“3”即美食趋于品类化、产业化、主题化,发展优势明显;“4”即美食品种、品类皆为全省之最,已形成贵州“小吃之州”“清真餐饮之州”“绿色餐饮之州”“主题餐饮之洲”等口碑;“5”即“5+3”:兴义“中国羊肉粉之乡”、贞丰“中国糯食之乡”、晴隆“中国‘三碗粉’美食之乡”、兴仁“中国牛肉粉之乡”、安龙“中国剪粉之乡”5块美食招牌,兴仁“中国薏仁米之乡”、贞丰“中国花椒之乡”“中国砂仁之乡”3块食材招牌。
身为中国饭店协会会长、国际饭店与餐馆协会亚太区主席,韩明对黔西南的评价也颇高。她在首届国际山地美食节开幕式上表示,该州得天独厚的环境、气候条件孕育了优质农特产品、滋生了山地特色美食,人们世世代代传承特色饮食文化,金州“三碗粉”当属其中典范,对研究制作工艺背后的山地饮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正是韩明亲率多位全国知名饭店、餐饮企业家深入黔西南考察饮食文化、特色食材,并力促前述多块“金字招牌”有了最终归属。
无疑,这些成果先衍生于独具的山地资源,后成就于官方的战略布局、精准定位、务实作为。名牌高产背后,则是黔西南以小品牌带动大产业的全新发展模式。
以兴义羊肉粉为例:如今,仅兴义屠宰市场每天即需宰杀170余只羊,冬至当日宰羊更高达2000余只;300余家羊肉粉店分布在市内大街小巷,见证着一份传统小吃的经久不衰、愈老弥坚。
逐鹿餐饮“蓝海”
美食飘香四海,岂能囿于山中。视野开阔且时值当打之年的保勇,有着与父辈小农经济意识截然不同的雄心
最近一两个月,保勇确实很忙。
这位贵州保家老店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的“当家人”,7月27日刚从大美黔菜黔西南美食品评现场摘下厨师帽,3天后又在黔菜品牌系列“十佳餐饮名店”评选决赛现场穿上职业装——“中间没有回贞丰,就留在贵阳做准备工作”。
天道酬勤。继保家老店全牛宴在黔西南美食品评中夺魁后,保家老店回式全席首次亮相黔菜品牌系列决赛便惊艳全场。更早之前,保家老店牛肉粉于7月初入驻贵阳,开业仅半天就售出1000余碗;6月28日,保家老店全牛拼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十大山地美食”称号……
“保家老店有110年历史了,我们希望把百年老店打造成贵州乃至中国的品牌,所以要努力做得更好。”保勇说。身为保氏26代传人,他笃信祖上为大蒙古国末代可汗忽必烈,保家老店传承的是游牧民族及穆斯林饮食文化。
据保氏族谱记载:1908年,23代传人保志芳在晴隆对门山村为乡民做牛干巴,后在青山镇摆摊卖清真牛肉汤锅,“保家老店”由此得名;80年后,25代传人保安辉到贞丰创办保记清真餐馆,专注于穆斯林饮食,保家老店的名声逐渐传开。
保勇认为,保家老店全牛宴传承百年的“秘方”,除了精于古法制作、长于创新改良,关键还在于选材天然、用料讲究。比如,一头高山放养的健壮黄牛宰杀后,用于涮火锅的部位仅占38%;牛汤锅底用牛肉、牛骨配以18种野生香料精心熬制而成,方使肉香浓郁、汤味纯正。
美食飘香四海,岂能囿于山中。视野开阔且时值当打之年的保勇,有着与父辈小农经济意识截然不同的雄心——他正全力打造一个集合产品输出、技能培训、订单农业、电商运营、美食广场、文化展示等功能的餐饮综合体,即将在贞丰产业园落地。
而纵观黔西南餐饮“蓝海”,不仅有民间力量活力闪现,政府平台亦应运而生、大展拳脚。
2016年9月,贵州兴仁薏仁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旗下有19家合作公司、13个农民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实行集团化经营、创新式发展、包容性合作的运营模式。
据中国烹饪大师、贵州餐饮文化大师、黔西南州饭店餐饮协会副会长张智勇介绍,兴仁种植薏仁米已有400余年历史,现为全国最大的薏仁米产地和东南亚最大的薏仁米种植、加工、销售中心。目前,由他牵头复原创新的“中国薏仁宴”18款美食,已在参与研发的3家企业重现,并细化为迎宾宴、旅行宴、家宴等品类。
去年12月24日,贵州首个羊肉粉产业集团——兴义市羊肉粉产业集团正式成立,“中国羊肉粉之乡”兴义羊肉粉产业创业孵化基地揭牌。按官方说法,此举旨在深度挖掘行业发展内生动力、外在活力,充分整合产业资源、推动商家抱团发展,让一碗羊肉粉撬动种草、养羊、屠宰加工、烹饪制作等一二三产产业链融合发展。
在“南明之都·荷香之城”安龙,县剪粉产业集团规划建设了10000亩剪粉产业原材料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以支撑名特优小吃做大做强。目前,全县有经登记备案的剪粉加工作坊300余户、剪粉销售门店512个、夜市剪粉摊位100余个。
引领“出山”风潮
为推动金州“三碗粉”走出去,当地正致力于打造美食“全产业链”模式,即从原料到终端的食品安全控制
今年6月20日,首届国际山地美食节暨金州“三碗粉”美食节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后,位于北京交通大学旁的兴义羊肉粉北京总店正式开业。
此事在全国餐饮业界虽不值一提,但对黔西南推动“黔货出山”的意义非凡——正如黔西南山好水好食材好,对游客而言只是看美景、品美食,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却颇富现实及长远意义。
“在全国、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黔西南州将餐饮、食材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产业来抓,大力发展以兴义羊肉粉、兴仁牛肉粉、安龙剪粉、贞丰粽子、晴隆辣子鸡为代表的金州‘三碗粉’美食产业,把独具特色的山地美食推向全国、全球。”杨永英在首届国际山地美食节开幕式上的讲话,透露了当地的现实诉求。
黔西南是全国、全省重点贫困地区。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990年,原国家科委就与民建中央、致公党中央、九三学社中央、全国工商联成立联络组,联合推动黔西南成立“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赋予了探索岩溶山区振兴地方经济之路的重任。
至今,黔西南实施的所有产业项目,无不聚力于产业扶贫。首届国际山地美食节的亮点之一,即为开展美食、文化、旅游、招商、合作等系列活动,形成了“山地美食与山地农业互推、与深加工产业互通、与金融业互融、与旅游业互利、与大扶贫互惠的“金州模式”。
“黔西南是贫困山区,但自然资源丰富、食材品质优良、人力资源集中,盛产的牛羊肉、花椒、糯米、薏仁米、食用菌等食材和天麻、石斛等中药材品质优良、生态天然,与饭店、餐饮行业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张智勇说。
中国饭店协会看到了这种机遇——2016年底,正式与黔西南签订产业扶贫战略合作协议,谋求延伸餐饮产业链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韩明在首届国际山地美食节开幕式上承诺,该协会将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帮助当地发展民族特色餐饮及旅游业,带动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及以餐饮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产业带动、电商对接、平台展示等形式,推动地方特色农副产品走向全国;下一步,还将在餐饮人才培训、农业产业基地打造、民族节日活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助推当地脱贫攻坚。
显然,随着美食与美景“联姻”、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结合,餐饮、食材不再是一种单一存在。陆文广表示,黔西南全力打造的金州“三碗粉”不只是三碗粉,而是一个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大产业,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冷链物流及配送,“我们自己总结,叫做‘带一产、促二产、强三产、催四产’,四产就是广大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为推动金州“三碗粉”走出去,当地正致力于打造美食“全产业链”模式,即从原料到终端的食品安全控制,全面践行“绿色”承诺。“我们已经启动建设‘中央厨房’,实行统一标准、管理、生产和配送,以实体连锁店的方式向全国推广,第一步目标是北上广、第二步是各大省会城市,再逐渐延伸到各省市县。”陆文广说。
譬如,兴义羊肉粉就定了一个“小目标”:到2020年,兴义羊肉粉产业集团连锁店将在全国落地突破2000家,实现总产值突破60亿元,带动全市乃至全州60万人以上通过创业就业、发展种养业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