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戴老的阅读人生
□陈 宇
6月20日下午,我作为贵阳市阅读爱好者中的一员来到省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参加由贵阳市总工会主办的读书分享会。类似的活动此前参加过不少,已经司空见惯,但这一次却格外兴奋,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慕名参加,本场活动的主讲嘉宾是我们尊敬的文化“大咖”戴明贤先生。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戴老的各类文学作品早已在全国传播,我也曾长期学习,并从中获益匪浅。近年来,戴老的新作更是每月都在拜读学习,不夸张的说,我可谓是长期在戴老文学作品中学习进步的一员。尽管早已蜚声于文坛,但在我的记忆中,常自嘲人生有“三怕”(一怕在会议上讲话,二怕当众挥毫,三怕与大人物会见)的戴老应该还是第一次在此类活动中担当“主角”,与大家分享多年来阅读的心得。正因如此,我岂能错过,在得知消息后便第一时间确定参加。
当天,参加分享会的阅读爱好者多达数百名,我相信和我一样慕名而来的绝非少数。但是令大家始料不及的是,在分享会开始之前,竟然发生了意外!当戴老如期到场后,瞬间便被热情等候的各界人士所包围,在数番老朋友间的相互问候、后辈们求知若渴的求教后,戴老一时大意,不慎摔倒,双腿重重地摔在了会场的地上,已是八十二岁的老人,加之几年前就曾经骨折,此刻戴老的身体情况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医务人员很快来到了现场,为戴老检查伤情,揪心无泪是我和其他人当时最真实的写照。经过医务人员简单处理后,令在场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已经无法站立的戴老竟然决定坚持参加活动,按计划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这一刻全场为之感动!
分享开始,戴老还是一如既往的自谦,称:“自己可分享的有限,精彩之处恐怕不多,请大家见谅。”
戴老的性格我还算熟悉,其几十年来酷爱阅读的生活方式我也早已知晓,戴老曾自述:“人生多烦恼,何以解忧?曹操说‘唯有杜康’,我则认为唯有好书。酒只能让人暂忘烦忧,难得糊涂一下,酒醒了,烦忧依然,还加上头痛入裂。书则越读越理性清明,读则入静,静则生悟,生出渐悟,顿悟,彻悟。有阅读习惯的人,无须求助于心理医生,他的心理医生排列在书架上,毕恭毕敬地等候他的垂询,而且全世界一流,一个比一个强。读书足以改变人生。”
即使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非常岁月”里,戴老依旧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畅游在阅读的海洋中,并不断补充“营养”,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曾令他振聋发聩,体会前所未有的强烈震撼。表现波兰伟大科学家居里夫人极不平凡一生的《居里夫人传》让他恢复了生活的信心。人间万事多不牢靠,唯有书籍是孤独的灵魂世界中最可依凭的慰藉,这或许就是戴老阅读几十年的心得!
2016年11月,集中戴老一生文学创作精华的《戴明贤文集》出版,全套文集共有八卷,《石城安顺》为忆写儿时家乡社会百态的系列散文;《茶味行役》为自传系列散文;《物之物语》系亲见亲闻的系列散文,与前二卷合成自传三部曲;《适斋杂写》为随笔小品集;《适斋掬艺》则收谈艺说文的文字若干篇;《九疑烟尘》为历史小说集;《走进云里去》是其儿童文学集;《子午山孩》为晚清大学者、大诗人郑珍的“人诗互证” 诗传,文集充满了生命的元气与雅致的书卷气,将贵州这块水土上的民风民气、水土人情跃然纸上。在分享会上,这套文集也隆重亮相,省图书馆和几位被抽中的幸运听众获得了收藏。戴老的文集出版后,我就收藏了一套,目前正在学习中,有些作品虽已在早些年和贵州人民出版社《适斋杂写》、《适斋小品》中学习过,但现今再读依旧如沐春风。
聆听戴老的阅读分享,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小时的活动也顺利落幕。此时大家才又回到现实中,才又想起活动前摔倒的戴老,骨科医院的医疗车已在门外等候了许久,直到活动的结束,医疗人员才用担架将戴老接走。在这过程中,许多听众和我一样,并没有离开,只是默默看着这一切的进行,在心里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造人时事原无据 慰我生涯幸有书”是国学大师吴宓的名言,也是深得戴老喜爱的一联,我曾经数次见其挥毫此联的书法作品。我想,阅读不仅是戴老一生的爱好,更是其力量的源泉,纵然已无法站立,依旧要带伤忍痛为前来参与阅读分享的听众交流正是最好的诠释!高调的赞歌无须多唱,心里的祝福亦无须多说,这已是一张最好的文化名片。